摘要:厚方公公关了诊所门,喝了口茶,只觉头昏脑胀,口干舌燥,知道是蛇毒摄入体内。家人问他怎么办,他吩咐道:莫声张,我出门一趟。家人苦等一夜,翌日清晨,有人见他光着膀子从村口回来,脸色红润,神采奕奕,脚步轻捷。
与文学相伴 与我们同行
厚方公公关了诊所门,喝了口茶,只觉头昏脑胀,口干舌燥,知道是蛇毒摄入体内。家人问他怎么办,他吩咐道:莫声张,我出门一趟。
家人苦等一夜,翌日清晨,有人见他光着膀子从村口回来,脸色红润,神采奕奕,脚步轻捷。
引子
南边一座石坊门,北边一座祠堂,祠堂和石坊门之间相距一里,中间隔着一片青皮竹。主体部分是一个场院,场院两边住着数十户人家,以及外围区域,一条河,这就是桥头严。
据《大碶镇地方志》记载:“桥头严,隶属绿化村,有林家、水窝蒋家小地名,村民主姓严,因居于方家桥边,故名。”
居于方家桥边,村民为何不主姓方?
我外公姓严,家就在桥头严东边的第二户,青皮竹正对他家屋门。
我十五岁前大半时光在此度过,对住户们熟稔于心,其中有亲人、族人、邻里、外乡人。
如今,桥头严不在了,想起故人旧事,仅记之。
第一章
1.眯眯阿太(1)
眯眯阿太何时到桥头严不可考,真实姓名亦不可考,自我有记忆起,他就住在外婆家的隔壁,两户人家共用一道西墙。搭在屋檐下的半片空心青皮竹,一到雨天,雨水沿着竹心淌到水缸,这水也是两家人舀来吃。
眯眯阿太是个瞎子,他的双眼眯成一条线,突然睁开一小半,露出浑浊的眼白,嘴角微微扬起,浮现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关于他的盲眼,他有一次对我们说,那是小时候,村里干旱、水灾,没粮食吃,他得了疟疾,拉肚子虚脱,把眼睛拉坏了。这在医学上是否讲得通,不清楚。
他有个哥哥,自小相依为命。
战争年代哥哥被国民党拉夫,拉去台湾,直到八十年代,写信来寻亲。
那信是我外公当着眯眯阿太的面读出来的,有“兄甚为想念,望一切安好”之语,哥哥看来读了一些书,从眯眯阿太眯缝的眼角流出两滴泪,听到“将有钱×元寄来,用以修缮房屋之用”,他一声喟叹——哥哥如今有钱了。
他的住处本来是很破败的,屋瓦漏水,屋内的粪桶常常溢满,散发臭气。钱一寄到,明确数目,便委托外公全权管理。外公是村办会计,找了几位泥水工、电工、木工、瓦工,耗时半月,将屋子修葺一新。
新屋子砖墙厚瓦,瓷砖贴壁、铺地,电灯也给接了进来(虽然对于一个瞎子来说,这并没有什么用),粪桶换成抽水马桶。从此我拉大号就去他家了——外婆家木质的粪桶,坐在沿上总会被溅一屁股臭水。坐在崭新的马桶上,解决后将排泄物冲掉,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眯眯阿太生活是很有规律的,不分冬夏,都是六点半起床,在桥头严的场院内锻炼。他自创了一种方法,走两步,跳一脚,一个瞎子在晨曦初降之际独自那么走着、跳着,是一幅奇怪的场景。中午十一点十五分吃饭,以前总是一荤一素,现在变成两荤一素,或两荤两素一汤,外婆给他烧好。下午他睡到两点,搬出一把竹凳,去祠堂门前闲坐。他购置了一台小机器,大小正好放进胸前口袋,一到整点便播报“现在是北京时间,×点整”,伴随“嘟”一声。我觉得这很好玩,拿来放在手心看了看,跟小板砖一样。傍晚五点,上厕所,坐在马桶的时间绝不超过五分钟,他曾对人说,马桶一坐久,他会头晕,这应该是小时候落下的心理阴影。
眯眯阿太就这么一个人有规律地生活着。有一年好事者提议给他说门亲,他都五十多了,谁会瞧上一个瞎子呢,不料消息一放出,不少妇人愿意,比找不到对象的大龄青年还吃香。
他接受让人上门看看——别人看、讲,他听。他“听”了三位,选定最后一位,从她的声音里,他听出了实诚。在大家伙看来,那妇女实在是长得最丑的一位,龅牙、金鱼眼、塌鼻梁,全身是肉。
有人数落说亲者:你找这样的,不是欺负瞎子嘛!
说亲者说:人家乐意。
眯眯阿太于是由外婆领着去子林小店打了长途给他哥哥,告知将要结婚的消息,请哥哥来参加。
婚事在祠堂举行。前一天,哥哥到了。台胞很受重视,是村委会主任陪着来的,一辆三轮车在桥头严石坊门前停下,一位身子微胖的阿伯下车。我们小孩都挤在一旁看,那活脱就是睁着眼的眯眯阿太,他来到早站在自家门前迎候的眯眯阿太跟前,激动地叫了声:阿弟。
第二天,祠堂内摆起八大桌喜宴,几乎把村里人都叫齐了。因是老年婚,年轻人那一套仪式都没搞,丑妇人搀着眯眯阿太,挨桌敬酒,她穿着件眼看随时要崩裂的旗袍,化着浓妆,龅牙上沾着口红,笑得很开心。
哥哥在桥头严住了两天,到处看看,走走,临行前,给了外婆一笔钱,说,今后阿弟还要多亏你费心照顾。
婚后,眯眯阿太老觉得不对劲,总是少东西,他虽看不见,却是很敏感的一个人,连抽屉动过都知道。不仅日常用品莫名丢失,钱也会少,他怀疑到丑女人身上,想和她好好谈谈。
丑女人却没给他这样的机会,毫无防备地,在一天夜里,一声招呼不打,偷偷走了,被外婆遭过眼——她提着一袋东西,从石坊门出去,头也不回,因不知她是出走,外婆没上前干涉。
这已是结婚半年后了,这才恍然,原来她一直在偷,原来她给一个瞎子做老婆是看中了他的钱——大家都这么说,叫来当初的说亲者,谴责一番。
说亲者自知理亏,也不辩解。
眯眯阿太在床头摸到一封信,交给外公,让读出来听。外公一看,是丑女人留下的,歪歪扭扭写着半页字,通篇是骂人话,其中有“混蛋瞎子一不顺心就打老娘,打得那么狠,老娘受他恶气……”之语,这怎么读下去呢,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了。
我想到这些日子,深更半夜似乎确实经常从隔壁传来异样的响动。
眯眯阿太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生活,依旧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在桥头严的场院走、跳;坐马桶不超过五分钟;胸前口袋放着报时器,“现在是北京时间,×点整”。
一天夜里,我尿急上茅房,只见眯眯阿太打开的窗内点着灯,他在灯影下低头疾走绕圈,突然站到窗前,努力睁大两只瞎眼,我忙躲于暗中,应该是没被发现。他把两条缝撑得无限大,像要撕裂一般,露出一层翻红的肉皮,盯着外面漆黑的夜,活像一只魔怔的鬼。
2.小太公和小太婆(1)
小太公和小太婆住在眯眯阿太的对面,是桥头严仅有的每天早晨能见到眯眯阿太锻炼的人,因为他们起得更早,上山给家养的兔子割草吃。
他们家养了许多兔子,我从没在同一个地方见到那么多兔子,圈养在后院,两排共三十六只兔笼,并排叠在一起,进去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兔骚味。他们割草回来,我去看兔子吃草,一大把一大把苜蓿从栅栏塞进笼子,兔子抖动鼻子,簌簌簌吃得欢,白色的毛一团,红眼睛滴溜溜转。我爱逗弄它们,又怕被咬,长大后才知道,兔子是不咬人的。
小太公和小太婆的年龄我估不准,看似比外公外婆年轻,实际却还要老。
这是一对性格截然相反的老夫妻。
小太公皮肤黝黑,板寸头,小眼睛,宽嘴,闷得一天听不到他说一句话,总黑沉着脸,利索地干事,像是谁欠了他几百块钱。
小太婆矮矮瘦瘦,一肚子话讲不完,逢人便唠家常,在屋门外站着唠,小太公叫她,才打住话头回屋。
他们是在山上兔场认识的,那是几十年前,小太公在兔场当饲养员,小太婆负责定期清洗兔笼。他们走到一起,没有媒妁之言,在那年代算是出格之事。他们相伴过了大半辈子,仍旧养兔子、割草喂兔子、清洗兔笼,不过是从兔场换到了桥头严。
一天结束,夏季的夜晚,祠堂门前是桥头严的人们乘凉的去处,吃过晚饭都搬凳子出来。小太婆总是第一个到,洗了澡(她很爱干净),凳子摆在小弄堂的通风口,这里最凉快。她摇着一把蒲扇,等邻里陆续到来,龙门阵开场。
她总讲自己小时候的情况,说她是大地主家出生的,几百亩地,好几十处地产,吃穿用度极尽富贵人家之排场,连碗筷都是金的银的,底下服侍的丫鬟比桥头严全部人加起来还多,每到过年,屋里屋外热闹得就像个大观园——什么大观园?宝玉黛玉那大观园。
有人问,那你怎么变成现在这样?
她说,现在早都没了。
你就没带出一点什么来?
有,她说,亮出左手手腕,一只金镯子,这东西就是私藏下来的。
大家难免疑惑,不过听多了,自然有人信,对她刮目相看,又问,你老头子呢?
她说,他家原本就没有什么,就是养兔子。
解放前就养兔子?
养,比兔场早多了,有技术。
什么技术?
给兔子吃沾露水的草,长得肥,肉嫩。
我们小孩不爱多听大人的谈天,不一会便跑开去,表哥和我在晒场绕青皮竹追逃,追到西边小太公的屋前窗下,逗留的时间久一点,小太公黝黑的脸便从窗内探出来,严肃地看着我们,将手掌在空中挥两挥,小声说,别在这里,去别处。
他为的是不让正乘凉的我外婆听到,所以压低声音。
我不明白他在屋内有什么重要的事做,但不能不听他的,我是从来就怕他的。
他在七十岁那年忽感身体不适,去赤脚医生厚方公公的诊所看,厚方公公看了又让他去镇上,镇上让他去县里,县里让他去市里,结果在市第一医院查出来,是肺癌,晚期。
小太婆回来,把事一说,大家都不相信。
小太公是从来不抽烟的。
医生说,不抽烟的人也会得肺癌,小太婆手心抹了两把泪。
现在住院了吧?
住了,要交一笔钱,我拿了就去。
她进家,我们从窗口看进去,只见她把靠墙的一个大橱柜打开,摸出几个金的银的首饰——还真有这种东西。
不过两个礼拜,两人都回来了。小太公被一辆手推车推进石坊门,推到家门口,推车的男人抱起他,放到床上,小太婆跟在后头。大家问她怎么回事?她说钱用光了,医生说没救了,顶多一个月,回吧。
从那天起,小太公就没起过床,不过医生说差了,他熬过一月又一月,足足熬了半年。
这半年,他的话比以前所有话加起来都多。
哎呀,疼,疼死我了,死老婆子哪儿去了!
他总喊疼,嗓音尖锐,喉咙像藏着把刀片,有时半夜三更喊起来,桥头严人都能听到。
大家始则怜悯,后来便觉厌烦。
小太公怎么竟这么不能忍痛?
这人还不死,小太婆让他给拖死了。
有次,他让小太婆去后院抱只兔子来,小太婆不知他要干什么,抱来一只最大最白的,交到他手里。他的手瘦得只剩一根根指骨,包着仿佛随时能被撕破的皮,接过兔子,揉了两下,突然可着劲掼到地上,差点没把兔子摔死,小太婆忙救起来,跑出骂声连天的房间。
小太婆也变了,变得寡言少语,难得出来乘凉,整个人怔怔的,不复从前多言的样子,两个人换了个样。
一次,大家说起小太公的病,小太婆只顾两眼愣怔,手往脸上扇风。
我外婆说,小太婆你热吧,扇子怎么忘带出来了?扭头对我说,去屋里,给小太婆拿扇子来。
我于是跑进小太婆的屋,闻到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在堂前桌上找到扇子,经过小太公的卧房,往里瞧一眼,只见床上一个干瘪的身子,一双凹陷的眼睛直愣愣盯着门口,正与我的目光相遇。
那一刻,我感到冰冷的寒气从背部生起,犹如面对一具尸体,房内全是腐败的气息,急忙跑出来,喘了两口大气。
三天后,小太公死了,死得悄无声息。
3.眯眯阿太(2)和小太婆(2)
小太公死后,小太婆的话又多了起来,她仿佛神游了一圈,突然惊醒,恢复到了原来的自己,此外,还添了一些变化,比如在穿着方面比以前更“亮”了。六十好几的老太婆,身上老人衫的颜色从原先的灰扑扑变换成非红即紫,有几件还贴了亮片,走在街上,亮片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那时小太公过世还不到三个月。
外婆和她是交好的,把她拉到一边说,小太婆你穿这样的衣服,别人背地里嚼舌根。小太婆眉毛一竖说,嚼他娘的狗舌根,穿个衣服还让人管?这是她的又一变化,讲话变得冲起来了,外婆只好敬而远之。
还有一件事也是大家不能理解的,她开始吃兔子了。
她不再清晨去山上打沾过露水的青草给兔子吃,清洗的事也忘到了脑后,那些兔子本来是有销路的,如今弄得毛发脏兮兮,卖不出去了。
小太公过世时还剩二十四只兔子,死了一只(以前他们的兔子是不会被养死的),让她炖了吃。没过几天她又吃掉一只,这次是活杀——打开兔笼,抓起两只长长兔耳,拎到井水边,剪刀割破喉管,拔了毛,剥了皮,红烧。
我再去她家后院,看到的是钩子挂着兔皮,一地兔毛的恐怖场景。
她逢人便说,养了这么多年兔子,没想到,兔肉这么好吃。
你就舍得?
这有什么,别人买去大概也是吃。
钱挣不到呢?
一个人过,花不到几个钱,不靠这营生。
但她发现不对劲,一月不到,她吃了三回,兔子却少了六只。
有人在偷她的兔子!
她先不声张,暗中观察,发现眯眯阿太有重大嫌疑。
眯眯阿太的丑女人不辞而别后,他一个人生活,仍坚持那套自创的健身法:走两步,跳一脚。小太婆躲于窗后,看到他好几次走着、跳着就进了她家后院,凑到兔笼前,向里“张望”。
一天早上,她闪身而出,逮了他一个现行。
两人争执起来,闹到了我外公跟前。
小外婆一口咬定那三只不见的兔子就是眯眯阿太偷走的。至于偷了去干什么,总也免不了是吃。
眯眯阿太坚决否认,说如果偷了她家的兔子,他出门被雷劈死,这些年他的饭菜都是我外婆帮忙烧的,他连煤气灶都不会用,不可能烧兔子吃。
为了自证清白,他把小太婆和我外公外婆(我们一群孩子在后头跟着)带去家,让小太婆角角落落检查,是否有一根兔毛、一张兔皮、一根兔骨。
结果了无所见。
小太婆说,也有可能卖了。
眯眯阿太气得举手要打人,说,我老哥每年汇钱来,会穷到要偷你兔子去卖?
外婆出面说,我打个包票,这事不是眯眯阿太干的。
外公问,那你凑到小太婆的兔笼前去做什么?
眯眯阿太这才说出实情,原来他和那丑女人同住时,有过一次令他印象深刻的谈话,不知怎么说起的,话题正是小太婆的兔子。
丑女人说她家以前也养过兔子,上一辈的人告诉她,兔子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的红眼睛,你盯着看,就像盯着人的眼,它如果愿意回盯你,让四只眼睛对住好一会儿,视线连在一起,就意味着你马上要交好运了。
眯眯阿太说,所以他凑近小太婆的兔笼,是为了寻找一双红色的兔子眼。
在场的人哑然失笑,连我都觉得,这种事都能信,并真的去做,眯眯阿太这人呀……
小太婆的情绪明显好多了,不再怀疑他吃她的兔子或偷兔子卖了。
但是你的眼睛,怎么和兔子眼对视呢?她笑着说。
我并不全瞎,睁大了眼,一米以内的东西,是能看清个轮廓的。
似乎为了验证这话的可信性,他把两条眯眼尽最大努力睁开,于是我又看到了那天晚上看过的撕裂一般的眼角线,露出一层翻红的内眼皮。
行了行了,大家摆手。
风波过去后,小太婆对兔子的吃意锐减,对那三只兔子到底去了哪里的疑惑日增。
几天后的一个夜里,卧于竹榻的她神思迷糊,想起小太公这个人,觉得他好像还躺在自己身边,又想起在山上兔场给公家当饲养员的往昔,感觉自己似乎也不会有太多日子了。
突然她就听到后院传来异常的响动。
拿起手电筒,披衣而起。
响动来自兔笼。
兔子们很不安,发出类似尖叫的声音,她第一次听到兔子因为害怕发出这样的声音。
她拿着手电,胆战心惊,一步步逼近。
兔笼中的一只兔子,浑身翻腾。
她打开笼门,手电光一照,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蛇的眼睛。
那是一条灰褐色的蛇,扁圆的脑袋,全身布满等边三角形图案,蛇嘴紧紧咬住兔子。
它的眼睛散发出橙绿色光芒,像一片片卷曲的铅笔屑。
小太婆和它对视了两秒钟,它放开将要死去的兔子,照着上半身探进笼子的小太婆的左上臂,不留余力地咬了一口。
小太婆感到一阵酥麻。
是这东西盘踞在兔笼中,吃掉了她的三只兔子。
她吃兔子的时间可能和它是同步的,她在屋里吃,它在笼里吃。
她心想,她的期限到了。
4.厚方公公
桥头严有一家诊所,是厚方公公开的。
东西厢房,正中一厅,墙上挂着各色锦旗,上书“妙手回春”“医术高明”等等。
厚方公公是位赤脚医生。
他是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祖上世代行医。
他年轻时参加过县里举办的各村镇赤脚医生培训班,拍了张合照,就挂在“医术高明”的锦旗旁边。这张照片特别“长”,密匝匝一堆人挤在一块,根本找不到他,后来被人问烦了哪个是他,便用一支黑笔圈出自己的脑袋,像一根上吊的绳子,患者上门,闲来观照,这才认出他来。
他的医术很“全”,感冒发烧,头痛落枕,拉肚腹绞,都能看。
有一年,我尿道口发了炎,红痒难耐。这能看吗?外婆把我领给他。他看了看,给我打了一针不知什么针,第二天就好了。
同一年,外公背部长出几颗水泡,越长越大,越长越多,绕过胳肢窝,向胸前蔓延。起先以为是简单的皮肤过敏,没在意,晚上入睡感觉骨头疼,像蚂蚁在骨髓深处爬。
厚方公公看了看,是“缠身龙”。
缠身龙,学名“带状疱疹”,民间流传,“龙纹”一旦缠遍全身(也有缠在眼角、头皮、手臂的),人就死了。正规医院会给推屁股针、吊盐水、吃药丸,厚方公公让外公别去,效果不大。
我给你看,你信得过我?他说。
信得过,外公说。
他从后屋捧出一罐黑不溜秋的什么膏,倒上一小盅,用一颗棉花蘸了,往水泡上“刮”,水泡挨个破裂,脓水血水齐刷刷地流。外公平日里寡言少语,整天绷着脸,那会儿也疼得嗷嗷大叫。据他事后回忆,厚方手里拿的哪是棉花,分明是一把刀,在剐他的肉。水泡破了后,火烧火燎的感觉没了,第二天骨髓里的蚂蚁不见了,第三天伤口收口,慢慢结了痂。
大家知道厚方公公能治缠身龙,给他出了个主意,在诊所门口挂个牌子:专治缠身龙。他瞧了瞧,还不错。
但他的名声不赖于此,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小疾。
他真正的本事是能治蛇毒,人称蛇医。
这一带三面环山,茅草丛繁杂,多蛇。清晨,天色未亮,村民们拿着镰刀上山砍柴,斜刺里就会蹿出一条蛇。乌梢蛇、菜花蛇不碍事,吸几口淤血就行;火赤练、褐斑蛇,就得及时去找厚方公公涂蛇药。厚方公公屋后种着一大片药草,奇形怪状,只有他认得。伤者来了,他提着小铁锄去地里,选中一棵,锄起来丢进背篓,回来放到小石臼上研碎,抹在伤口上,清幽幽的,很舒服。
但如果碰到蕲蛇,就没那么轻松了。
蕲蛇,俗称“五步蛇”,据说人被咬后,走五步就死了。
小太婆检视兔笼那晚,咬她的就是蕲蛇,不过她倒是并未走五步就死,而是一路狂奔,边喊救命,拍响了厚方公公诊所的门。
时值半夜,厚方公公披衣,开门,只见小太婆面如土灰、大汗淋漓,脚面发青,一看伤口,知是蕲蛇,二话不说,从墙角操来一根狼牙棒,棒口铁钉密布,说声“忍住”,便往伤口砸去,肿处顿现小肉洞无数,小太婆狂叫,厚方公公抽回狼牙棒,再砸,如此四五下,紫血尽出。
厚方公公俯身,往肉洞吮吸,腮帮一鼓一息,活像叮人的蚂蟥。
两小时后,毒血排净,小太婆被抬回家中,已无大碍。
这本事在赤脚医生培训班怕是学不到的。
厚方公公关了诊所门,喝了口茶,只觉头昏脑胀,口干舌燥,知道是蛇毒摄入体内。家人问他怎么办,他吩咐道:莫声张,我出门一趟。
家人苦等一夜,翌日清晨,有人见他光着膀子从村口回来,脸色红润,神采奕奕,脚步轻捷。
他那晚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无人知晓。
节选完,全文刊于《山花》2025年第9期
图片|Pexels
赵 雨
作 者
浙江宁波人,鲁迅文学院第41届高研班学员,小说见《花城》《江南》《山花》《十月》《作家》等刊,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等转载,出版小说集《蛇行入草》《白鹭林》,获第十四届滇池文学奖,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年度)短篇小说榜。
来源:全国文学报刊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