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曹晋:保持Day One精神的科技长跑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6 21:31 2

摘要:每当谈到科技股投资,大家想到的总是“时代的贝塔”,总是高波动,甚至是“从一年三倍”到“三年一倍”的体验。由于科技股天然的高波动,加上A股市场自身新兴市场的特征进一步加大了贝塔波动,使得大家对投资科技型基金总是不想“长情”,更多作为短期牛市的工具。

导读:曹晋是一名具有显著选股阿尔法的科技成长基金经理,这在A股市场中是非常稀缺的。

每当谈到科技股投资,大家想到的总是“时代的贝塔”,总是高波动,甚至是“从一年三倍”到“三年一倍”的体验。由于科技股天然的高波动,加上A股市场自身新兴市场的特征进一步加大了贝塔波动,使得大家对投资科技型基金总是不想“长情”,更多作为短期牛市的工具。

而曹晋却用实打实的阿尔法,击碎了市场的误区。

首先,曹晋管理的富国中小盘精选,最新净值4.9250,近十年收益率达435%。以一个十年维度的业绩衡量,曹晋是全市场少数十年能有近五倍的绩优基金经理。

注: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数据来源于富国基金,近十年净值增长率435.908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4.5581%,最新净值4.9250,仅为富国中小盘精选混合A/B份额数据,以上区间的基金净值增长率和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已经经托管人复核。时间截至2025年9月12日,基金收益率不代表投资者实际收益率,基金份额净值仅为每份额基金产品的净资产。富国中小盘精选混合A/B成立于2015/01/23,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7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20%。近5个完整年度(2020-2024)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83.69%(23.06%),8.91%(9.53%),-21.92%(-17%),-5.06%(-5.28%),10.11%(8.62%),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4/12/31。期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曹晋(2015/01/23至今)。基金收益率不代表投资者实际收益率,基金份额净值仅为每份额基金产品的净资产。基金历史业绩不构成对未来业绩的保证。

其次,在实现高收益回报的同时,曹晋对回撤的控制也有一套。今年4月7日的关税风暴,对所有基金都是一次控回撤的试金石。根据基金净值走势,曹晋管理的富国中小盘明显早于沪深300、创业板指等主流指数的修复时间。

长期业绩背后,是曹晋聚焦在科技股阿尔法的投资框架。他从不做极致的行业赛道集中,即便早在2年半前就看到了“算力通胀”,但他也不会在细分方向做All In。从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到五年前的消费电子,再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今天的人工智能大时代,每一波时代的贝塔中,都会看到曹晋的身影,但同时他又总能前瞻性地找到下一个投资机会。

曹晋,是那个一直走在时代发展曲线前面的人。

在曹晋的心中,有一本越积越厚的“生意经”。通过一次次调研企业,访谈管理层,曹晋实现了各个行业的格栅思维。即便行业不同,生意的本质也是相通的。通过积累“生意经”,能够形成曹晋选股上的复利效应。从曹晋的组合也看到,阶段性总是能找到一些具有原创性思维的股票。曹晋的独立思考,又和他INTP的性格有关。I代表了内求和独立,N代表热爱新事物,T代表重视客观的逻辑性,P代表追求变化。

作为一个认识曹晋超过十年的老朋友,我看到的是一个保持Day One精神的科技投资长跑者。在奔跑了十几年后,曹晋依然保持着最开始100米的速度。他的工作方式和十年前没有任何变化,对于研究的热情没有丝毫减弱,不断在调研和学习的路上。最终形成了一种非常稀缺的组合:既有长期构建的认知,也有初入市场的热情。曹晋在投资经验的积累上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将”,但是他在投资的精神和态度上又是一名持续充满探索的“新人”。

这些特点,也让曹晋的产品成为持有人可以长期关注的科技成长基金。就像曹晋提到的,基金经理不能在旱季中求雨。在熊市中,再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会出现回撤。但一轮牛熊下来,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带给投资者不错的回报。曹晋已经用第一个十年证明,成长股基金的长期回报是让人满意的。我们也相信,他会用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十年继续证明,具有阿尔法的成长基金产品,有能力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曹晋的投资“金句”:

1. (持有人)不能期待基金经理在干旱的年份去求雨

2. 人不能奖励自己做错的行为,应该要奖励自己做对的行为

3. 短期业绩也是长期业绩的一部分!虽然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但是并不代表可以躺平在长期业绩的功劳簿上。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是一样重要

4. 投资不是与他人竞技,而是自我的修行提高

5. 基金经理在投资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太多“受迫性失误”,有时候基金管理时不做什么,比做了什么更重要

6. 我们不能为了独立思考,刻意形成“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逆向思维

7. (投资)就像考试做题,我不希望老师上课讲到这个题型,自己才去做。而是老师上课讲的时候,我之前已经刷过题了

8. 我觉得超额收益一个很朴素的来源,就是第一性原理。很多人习惯说,就是需要常识性思维

9. A股市场呈现显著的成长性溢价

10. ROE的跨越提升,才是A股投资最有魅力的成长逻辑

11. 复用过去的经验,不断吃“回转寿司”

12. 当一个行业过热时,其实信息反而是驳杂的,噪音往往比基本面声音更多甚至更大声

13. 投资很多纸面收益本质上都是浮盈。只有卖掉了才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不喜欢在压力下做决策,做极致配置的组合管理,承担了太多不应该的压力

14. 随着看的公司越来越多,就能形成“格栅思维”,“生意经”也在不断完善

15. 投资尽量不要给自己做“奥数题”,我们先把“送分题”拿到手

基金经理不能在旱季求雨

朱昂:富国中小盘这个产品你管理时间已经超过10年了,期间净值上涨接近5。在管理的十年中,你有什么心路历程吗?

注: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数据来源于富国基金,仅为富国中小盘精选混合A/B份额数据,以上基金净值增长率和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已经经托管人复核。时间截至2025年9月12日,基金收益率不代表投资者实际收益率,基金份额净值仅为每份额基金产品的净资产。富国中小盘精选混合A/B成立于2015/01/23,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7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20%。近5个完整年度(2020-2024)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83.69%(23.06%),8.91%(9.53%),-21.92%(-17%),-5.06%(-5.28%),10.11%(8.62%),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4/12/31。期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曹晋(2015/01/23至今)。基金收益率不代表投资者实际收益率,基金份额净值仅为每份额基金产品的净资产。基金历史业绩不构成对未来业绩的保证。

曹晋 在这十年中,我觉得投资者理解一个基金经理的生命周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并不了解,经历过什么也不熟悉。

在这里,曹晋分享了三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不能期待基金经理在干旱的年份去求雨”。曹晋说,上一轮牛市有一个采访问基金经理是不是能呼风唤雨的人?基金经理其实就是手艺人,他能做的是旱季中,引一条水渠过来减少损失,或者风调雨顺的季节多播种双季稻和三季稻来提高一些收成,基民不能预期基金经理在干旱的年份去求雨。

第二个故事,“人不能奖励自己做错的事情”。20年下半年多家公司同时发行创业板两年定开产品,由曹晋管理的产品却是为数不多的多数时间净值都在面值以上。但在去年打开申购赎回前一次与相关渠道沟通中,他希望在当时(24年三季度)时点告诉持有人尽量不要在底部赎回时,得到的反馈却是,如果经过熊市,被人发现居然净值还在面值上,可能会被赎得更快更多。

回头看,今年以来这个产品整体表现很不错。但是去年开放期间,被赎回的产品份额,让曹晋很心痛,可能一部分持有人“倒”在黎明前,并没有真正赚到这个产品的收益。

第三个故事,“市场是有效的,但是站在全球的视野中,短时间市场也有可能不反应。”今年科技成长股看似很风光,过程却一波三折。很多科技股选手在一季度市场回撤时,承担的压力非常大。在DeepSeek出现后,市场认为的“算力通缩”引发了海外算力产业链的暴跌。但在2023年的访谈,曹晋就提出了“算力通胀”的观点。

去年底,曹晋判断海外算力在训练环节会遇到一定的问题,GPT5推出不断延后意味着scaling law(即随着算力、参数量和数据规模的增加,模型的性能会呈现规律性提升) 已经有明显的“撞墙”期。海外算力的需求主要来自训练,当大模型无法日新月异迭代的时候,训练需求一定会下降。有了这个判断,他对组合进行了相应调整,并没有在一季度出现很大回撤。在4月7日回调后,产品净值修复的也很快。

朱昂:我注意到你确实躲过了海外算力的调整,但根据季报显示的,能否把后面加仓的逻辑也谈谈?

曹晋 是的。我当时观察到几个长期跟踪的台股和美股公司,其股价较早见底并实现翻倍。其客户和产品结构与A股部分公司相似,但为何股价区别这么大?带着这些疑问,我密集约找了一批产业专家沟通了解。

通过聊产业和上市公司,我感到A股似乎并未关注到海外算力需求的见底回升,并且只关注最头部,忽略了其他云厂商的Asic(专门为特定任务设计的芯片) 推理算力的需求。当时市场更关注的是新消费和创新药,对TMT关注度较低且悲观,这是非常难得的错误定价。

从性格中找到自己的α

朱昂:就像你第一个故事提到的,不能期待基金经理在旱季中求雨,其实一轮牛熊下来拉长看,产品整体表现都是挺不错的,这个是怎么做到的?

曹晋 管理富国中小盘10年至今,我希望在每一个阶段都争取做到年度排名相对靠前的位置。累积复利的结果就是长期业绩也会比较靠前。 我一直不认同只关注长期业绩而忽略短期业绩。短期业绩也是长期业绩的一部分。虽然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但是并不代表可以躺平在长期业绩的功劳簿上。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是一样重要‼️这样长期陪伴我的持有人,是能赚到钱的。

比如创业板两年定开,发行在市场相对偏高的位置。但是这个产品的净值,多数时间都在面值以上。不过,随着净值的走高,产品的规模下降较多。特别在去年三季度时,也处于行情底部区域,存在基金净值处于面值以上就赎回的情况,今年来这只产品取得了不错表现,但赎回的投资者就没有享受到,这是一件让我比较难过的事情。

朱昂:其实我们认识是在更早的2013年,那一年我记得你是全市场非常靠前的基金经理,但今天这些基金经理离场的很多,为什么你依然能坚守在科技成长的方向做投资?

曹晋 基金经理每隔两三年,都会面临要不要拓圈、要不要怀疑方法论的拷问。我坚持做十几年的成长股投资,是坚信自己的方法论。我比较相信长期有效的框架短期会有一两年失效,所以我一直都在优化自己的框架,长期下来结果是比较有效的。我比较庆幸的是并没有一旦出现市场风格不适合的时候,就急急忙忙的改弦更张,我还是优化自己的体系,而不是彻底抛弃过去的体系。

另一方面是,我一直没有“降速”,工作状态和十几年前一样。对我来说,幸运的是我从事的工作正是我比较喜欢的工作,我的工作方式和热情过去10年并没有改变。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从来不是一种负担。即便我在投资的马拉松上已经跑了一万米,但还是希望把速度维持在和第一个100米一样。

独立思考很重要,认知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认识。尤其在持仓调整的时候,不同认知对应的决策完全不同,可能不理解的人就会卖掉,而理解的反而会加仓。

所以我认为基金经理有一个重要的阿尔法,就是认识自己,做自己。投资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而不是盲从于短期的市场。投资生涯中,基金管理总有一两次你会意识到你的认识和市场不一样。这个时候我都是非常的兴奋,因为如果我通过反复调研验证了自己是对的,那我就掌握了财富的密码。

曹晋的MBIT性格测试是INTP。

I:内向,热爱独立思考,常常反省自己;

N:热爱新事物,具备抽象演绎未来趋势的想象;

T:逻辑性强,追求客观事实;

P:灵活,追求变化。

投资不是与他人竞技,而是自我的修行提高。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进步就行。不需要市场涨什么,就研究什么。还有一点很重要,基金经理在投资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太多“受迫性失误”。有时候基金管理时不做什么,比做了什么更重要。看到行情涨起来后,逼着自己冲进去。这种“受迫交易”的结果,往往不会很好。

独立思考≠对抗市场

朱昂:独立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你怎么做到独立思考的?

曹晋 独立思考并不是去刻意对抗市场。很多时候,我认同市场。我们不能为了独立思考,刻意形成“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逆向思维。

曹晋的独立思考,更多是不要待在人群中,但并不一定是在在市场狂热的时候做减法。因为有时候,距离产生美。

5月创新药很火爆,但他看到TMT错误定价的机会更大。现在TMT很火,曹晋又减少了相关路演。现在的路演更多其实是告诉他,TMT的盈利预期钟摆还会进一步向上摆动,但已经没有太多基本面的增量信息。

朱昂:你是怎么会关注到这些公司的?

曹晋 我觉得超额收益一个很朴素的来源,就是第一性原理。很多人习惯说,就是需要常识性思维。这是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到的。大部分人对海外算力的公司,可能就只盯着A股上市的头部公司。其实在这个产业链条中,有许多在全球不同国家上市的企业。当你发现同样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企业股价出现大幅背离的时候,这就是违反常识的事情。基金经理要擅长把分布在不同国家的供应链都串联起来,再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去判断产业链的基本面变化。

我看到反常识的机会都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这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成长是A股市场最大的阿尔法来源

朱昂:你曾经提到,A股表现出显著的成长性溢价,这和许多人的直观感受不同,能否再展开谈谈?

曹晋 首先,从客观的数据看,Wind数据显示,2003到2023年的20年间沪深300收益率219.2%,万得全A收益率387.0%,成长性溢价显著。美股市场也是类似,虽然同期标普500和罗素2000的收益率分别为424.7%和416.3%,但每一轮产业周期中,成长性溢价同样显著。

其次,中国市场的成长性溢价,也和我们的竞争禀赋有关。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消费大国。但事实,我们的储蓄率很高,并不是一个消费大国。人口数量不及我们的美国,消费的杠杆率很高,才是真正的消费大国。

相反,科技相关的先进制造业,才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从东亚的经济结构看,不管是日韩,还是中国台湾,科技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因,这也是我们东亚人比较擅长的业务。科技制造过去几十年的趋势,就是从日本陆续转移到韩国,再从韩国陆续转移到中国台湾,最后转移到中国大陆。

东亚人在知识结构的储备和稳重的性格上,都比较擅长做科技制造。而且在东亚国家中,中国是少数还愿意扩产,投新产能的。日本和韩国社会那批随着二战后婴儿潮崛起的企业家已经越来越“躺平”了,但是中国企业家还很进取,产品和技术迭代的速度也很快,愿意做新的资本开支。这也带来了科技制造向中国的转移。在全球产业分工的比较优势中,我们一直是科技制造的大国,而不是消费的大国。

第三,我之前看了一张过去10年基金经理长期表现不错的基金列表,科技基金的数量举足轻重。从侧面也反映出,我们的基因是科技制造大国。

投资上来讲,大家可能只重视了优秀科技基金的短期爆发性;但是却忽略了优秀科技基金在10年长跑中也能跑出来。这和我们国家产业的基因是先进制造和科技息息相关。

朱昂:许多人选股会看重ROE,但科技股的ROE普遍很低,你是如何看待ROE和成长溢价之间的关系?

曹晋 其实我刚入行做研究员的时候,最喜欢做杜邦分析,对ROE的来源进行拆解。看一门生意的好坏,会把ROE把杠杆率剔掉,而去关注这门生意的是周转率和利润率。在这个过程中,处在高周转+高利润率象限的行业,就是生意模式最好的行业。比如说高端白酒、高端数码产品、医美都属于这一类。

但是投资的本质就是寻找一门好生意吗?我们投的新兴产业或者科技产业,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从生意模式上,这个行业需要不断融资、持续扩产和投入资本开支。虽然现金流很好,但是要把赚到的绝大多数利润重新投回资本开支。这个模式,算不算一个好生意?

有一天,我还在读小学的女儿问,为什么一门好生意,经常需要国家政策鼓励,还需要政府财政补贴?为什么好的生意反而需要别人来帮助?结合我们前面也讨论过,新兴产业是A股投资最大的魅力,会出现爆发性的利润。于是我开始思考,好的生意为什么不一定是好的投资机会?坏的生意什么时候是好的投资机会?

带着这个问题,我又对许多新兴成长股做了复盘。得到的答案是,ROE的跨越提升,才是A股投资最有魅力的成长逻辑。我们不能用静态思维去看ROE,而是要找到ROE的变化。以某苹果产业链公司的ROE为例。在2009年iPhone推出之前,这家公司的ROE类似于周期性行业,ROE有些年份是正的,有些则是负的。但是当iPhone 3Gs 在国内推出后,相关产业链企业的ROE不仅一直是正的,还震荡上行。这样的例子,也在某芯片产业链和某新能源车产业链都有所体现。

同样看白酒,虽然静态的ROE很高,但是从2012年到2017年,白酒的ROE是下行的。ROE的下降,也对应白酒的降价周期,期间的投资收益也很低。所以,不能静态看ROE的高低。一直拿着高ROE的行业,也可能会掉入价值成长的陷阱。

不断吃“回转寿司”

朱昂:你以前还和我说过,科技投资不能光找时代的贝塔,还是要挖掘到有阿尔法的公司,这又和大家说找产业贝塔的观点有些不同,能否也具体谈谈?

曹晋 首先,我们不能抗拒时代的贝塔,这是A股投资最有魅力的东西,是诞生一大批十倍股的源头。但是,光选对贝塔也不行。一旦贝塔不在了,产品的回撤会非常大,净值很可能在做折返跑。

其次,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时代贝塔不在的时候,怎么选出超额收益最高的品种?主要是两点:

1. 通过自己的好奇心,不断构建知识储备。我希望自己在市场的“考试”中,保持一个“优等生”的水平。老师提问,我能举手答题,而不是在下面抄作业。

2. 复用过去的经验,不断吃“回转寿司”。当许多熟悉公司出现第二增长曲线的时候,把握这个机会。我们看美股市场,部分科技龙头公司,都出现了新的增长曲线。像某芯片巨头企业,早期是一个做游戏显卡的公司,后面“挖坑”需求出现后,带动了一轮新的增长,再到这几年的人工智能机会;以及从电动车开始的某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

中国也有许多公司在不断自我迭代。举个例子,这一轮的互联网公司反弹,带来了很大的超额收益。里面有几家公司,我都买在底部位置。互联网对于我们这一批老TMT研究员,是一门非常熟悉的必修课。我对这些公司的财报变化非常敏感。

优秀公司是绝对不甘于平凡的,一旦有新的产业机会出现,这些公司也会做结构性的转型。把握一个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是我的阿尔法很重要的来源。在2021到2024科技股没什么行情的时候,我也通过复用过去的经验,吃到了“回转寿司”的阿尔法。

朱昂:谈到吃“回转寿司”,我发现你的组合行业分布还是比较均衡的,并没有满仓光模块或者PCB赛道,是否也和这个思维方式有关?

曹晋 行业适度分散一些,能更好形成对未来的知识储备,不能说这个行业暂时没机会,就完全不关注了。就像下围棋,需要布一些闲子。

当一个行业过热时,似乎人人都愿意聊两句,其实信息反而是驳杂的,噪音往往比基本面声音更多甚至更大声。我希望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用在真正的基本面或者know how,有时候行业冷静的时候,反而是做基本面最好的时候。热门行业的路演,到最后可能只是放大波动而已。这时候,反而要回到常识。

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赛道基金经理,因为我不希望把组合极致的铺在一个行业中。同时,投资很多纸面收益本质上都是浮盈。只有卖掉了才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不喜欢在压力下做决策,做极致配置的组合管理,或许会承担太多不应该的压力。

朱昂:“回转寿司”的另一个层面上,过去的案例是否也能复用在类似的公司上?

曹晋 确实如此,很多公司我都是独立挖掘出来的。比如说,有一家化妆品行业的公司,沿用某科技产业链的历史经验。这家公司和当年的某科技产业链龙头很像,都是和大客户做了深度绑定,通过服务客户提升自己的生产和技术能力,最终带来了全方位的基因改造。这家公司作为防晒霜的龙头,也和全球知名的化妆品巨头合作。通过绑定大客户,对公司自身的研发和管理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另一个相似点是,某科技产业链的龙头会参与到一些新产品的研发。等到产品推出后,这家公司已经占据市场第一大份额了。这家化妆品公司也是类似,参与到全球龙头的很多新产品研发中,等到产品推广后,公司早就形成了强壁垒。

看多了公司后,会发现很多生意经是相通的。即便是一家消费品公司,成长路径上也和消费电子相关企业类似。我看公司的时候心中有这么一本“生意经”的书,随着看的公司越来越多,不断完善这本“生意经”。

即便在不同行业,很多生意也是类似的。企业家很多心中的偶像,也不一定是同行业的。某个行业的经营之神自传,在很多行业中都有影响。

把心中的“生意经”越积越厚

朱昂:所以你很看重企业家的“生意经”,不是只拘泥在一个行业,好的生意经是相通的?

曹晋 我觉得理解一门生意的本质很重要。无论是医药制造、电子制造、还是化工制造,这些生意的本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些相似点,能够不断地复用。有些企业家一开口,我就知道大概率会成功。因为我看到过很多这样成功的案例。

但是一个企业家所在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也非常重要。光有企业家的底层阿尔法,没有时代的贝塔也不行。比起英雄造时势,我更相信时势造英雄。这回到前面提到,中国的竞争禀赋是科技,我们在全球分工中,最擅长的是科技制造环节,我们具有诞生优秀科技制造企业的土壤。

朱昂:做了十几年投资,有什么记忆深刻的时刻吗?

曹晋 我比较欣慰的是几次独立思考的决策。

一次是2018年底的时候,许多人说贸易冲突下,因为担心贸易关税,最后一艘船会在2018年12月31日驶离中国,2019年出口会出现很大影响。当时我去广深调研了一圈,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许多公司告诉我,中国科技制造的这些产品是细分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客户所必需的。后来到了2019年,市场开年就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上涨,因为没有相信“鬼故事”,我管的产品当时表现也不错。

第二个是,阶段性给同事们推荐一些原创挖掘的股票。比如前面提到的化妆品制造公司,还有几年前一家扫地机器人公司等。在研究这些公司的时候,我逐渐发现很多经验可以复用。这就像学习语言一样,一旦储备到了某个阶段,就能触类旁通了。

当开始完善自己的“生意经”后,就不再拘泥于研究行业的景气度了,更多是看具体企业是怎么赚钱的,他们在产业环节是什么位置,竞争格局和发展策略又是怎么样的。看了企业越来越多后,就能形成“格栅思维”。

朱昂:你还提到一个点让我很震撼,就是作为一名跑了一万米的选手,依然能保持最初100米的速度,如何保持day one的精神呢?

曹晋 核心是正反馈。比如说,通过和管理层交流提高了认知,发现自己能把市场出的题做对,这些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性格上,我是一个T人,很追求逻辑性。当看到自己在补齐市场的各种“题型”后,形成了一种飞轮效应,给我带来很大的愉悦感。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做减法。我经常说,不要“预制菜”,不需要已经有结论的观点。我需要的是,最新鲜的原汁原味“食材”,然后自己来做,不会大家做什么,就“吃”什么,而是根据不同的原材料,做出适合自己的“菜”来。

多做“送分题”,少做“奥数题”

朱昂:但许多人也会说,做投资时间长了,会发现痛苦是比快乐更多的,但是你身上完全没有看到,这是为什么?

曹晋 很多基金经理在投资的前三年,一定会撞一次墙,就是一个我们认为长期有效的方法,在某个年份会突然失效。这是因为,当一个方法某段时间特别有效后,第二年大概率会失效。经历过好几轮周期后,我对一些事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市场更多时候的反馈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最后,投资是我一个比较纯粹的兴趣爱好。除了投资之外,我也没有把兴趣爱好拓展到别的领域去。

朱昂:投资压力很大,你会如何面对压力?

曹晋 我会做很多动作,让自己规避压力之下的动作变形。比如,不吃“鱼尾行情”,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鱼”。我不喜欢在压力下做决策。

我做不到持仓的大开大合。当你满仓拿着单一品种暴跌时,每天都希望和他“分手”,不可能卖掉后反手再追回来。做投资,一定要避免这类负面情绪带来的受迫性交易,否则一个人很难保持客观。

有句话叫亢龙有悔,什么是有悔?就是要有余力,不能一上来就把弓拉满。投资尽量不要给自己做“奥数题”,我们先把“送分题”拿到手,用简单的方式去获得收益。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亦不预示相关基金在当前及未来的具体操作和资产配置。基金经理可在投资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相关产品由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相关基金可以投资于股指期货、资产支持证券、科创板股票、存托凭证,可能面临相关投资品种和业务的特有风险。请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经富国基金评定,相关产品的风险等级为R3,匹配C3、C4、C5的客户。建议投资者详阅基金合同等文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产品风险等级及适配投资者等级以销售机构评定结果为准。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银华

东方红 | | | |

| 东方红 |中信保诚 | |

| | | | |

| | | | |

| | | | |

| 民生加银 | 东方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银 | 中信保诚 | |

| | | | |

| | | | |

| 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富国 | 农银汇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点拾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