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如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都是分子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有金刚
1、晶体类型的判断
(1)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
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如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都是分子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原子晶体化合物有碳化硅、二氧化硅等。金属单质(除汞外)与合金是金属晶体。
(2)依据组成晶体的晶格质点和质点间的作用判断
离子晶体的晶格质点是阴、阳离子,质点间的作用是离子键;原子晶体的晶格质点是原子,质点间的作用是共价键;分子晶体的晶格质点是分子,质点间的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属晶体的晶格质点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质点间的作用是金属键。
(3)晶体的熔点判断
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常在数百度至一千余度;原子晶体熔点高,常在一千度至几千度;分子晶体熔点低,常在数百度以下至很低温度;金属晶体多数熔点高,但也有相当低的。
(4 )依据导电性判断
离子晶体水溶液及熔化时能导电;原子晶体一般为非导体,但有些能导电,如晶体硅;分子晶体为非导体,而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如酸和部分非金属气态氢化物)溶于水,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形成自由离子也能导电;金属晶体是电的良导体。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离子晶体硬度较大或略硬而脆;原子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金属晶体多数硬度大,但也有较低的,且具有延展性。
2、均摊法确定晶胞组成
(1)方法:晶胞中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n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原子对这个晶胞的贡献就是1/n。
(2)类型
①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晶胞的贡献:
②非长方体(非正方体)晶胞中粒子对晶胞的贡献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对六边形的贡献为1/3。在如图所示的正三棱柱形晶胞中:
③熟记几种常见的晶胞结构及晶胞含有的粒子数目。
A.NaCl(含4个Na+,4个Cl-)
B.干冰(含4个CO2)
C.CaF2(含4个Ca2+,8个F-)
D.金刚石(含8个C)
E.体心立方(含2个原子)
F.面心立方(含4个原子)
3.金属晶体空间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Ⅰ.空间利用率的定义及计算步骤
①空间利用率:指构成晶体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在整个晶体空间中所占有的体积百分比。
②空间利用率的计算步骤:
a.计算晶胞中的粒子数;
b.计算晶胞的体积。
Ⅱ.金属晶体空间利用率分类简析
①简单立方堆积(如图1所示)
立方体的棱长为2r,球的半球为r
③六方最密堆积(如图3所示)
4.计算晶体密度的方法
5.计算晶体中粒子间距离的方法
6.原子分数坐标参数
1)概念
原子分数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
2)原子分数坐标的确定方法
(1)依据已知原子的坐标确定坐标系取向。
(2)一般以坐标轴所在正方体的棱长为1个单位。
(3)从原子所在位置分别向x、y、z轴作垂线,所得坐标轴上的截距即为该原子的分数坐标。
3)金刚石晶胞中碳原子坐标的确定
以金刚石晶胞结构为例,金刚石晶体整体上是正四面体立体网状结构。每个碳原子L能层的4个电子采用sp3杂化,形成4个等同的杂化轨道,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σ键。这样每个碳原子与周围4个碳原子形成4个σ键,每个碳原子都是直接相连的4个碳原子的重心。
在一个金刚石晶胞中有8个碳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6个碳原子位于面心,4个碳原子位于晶胞内部。每个晶胞中8个顶点中有4个顶点、6个面心和4个晶胞内部的碳原子形成4个正四面体,每个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分别是一个晶胞顶点和这个顶点所在平面的面心,正四面体中心是晶胞内的1个碳原子。
用解析几何知识研究晶体中各个微粒间的位置关系更具体更直接。以底面一个顶点的碳原子(通常取后左下)为原点建立一个三维坐标系。
原点上的原子坐标为(0,0,0),晶胞边长参数看作1,并据此分析坐标参数。在晶胞进行“无隙并置”时,可以看出,8个顶点的原子都可以作为原点,注意看清楚,与这个原点原子重合的是晶胞上哪一个顶点的碳原子。所以顶点上的8个原子坐标都是(0,0,0),这与纯粹立体几何不同,所以高中阶段我们只标注顶点以外的晶胞内和晶胞上点的坐标;棱心和面心坐标点中数据中不会出现“1”。
以下是晶胞中各点碳原子对应的三维坐标和晶体中坐标的对应关系。
(3)晶胞内部4个碳原子的坐标
金刚石晶胞有两种取向,由于金刚石晶胞内部有4个碳原子,在空间分布是不对称的,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晶胞时,内部的4个碳原子的位置是不相同的。我们把左边的图叫作取向1,右边的图叫作取向2
它们各自绕竖直中心轴旋转90°,就能够变为对方。金刚石晶胞内4个碳原子坐标:
取向1:
取向2:
所以金刚石晶胞的取向不同时,晶胞内部不对称的4个原子的坐标会发生改变。
4)常见晶胞的原子坐标
(1)金刚石晶胞的原子坐标
(a)取向一:
金刚石晶胞中碳原子的坐标:
8个顶点碳原子的坐标:0,0,0;
6个面中心碳原子的坐标:1/2,0,1/2;1/2,1/2,0;0,1/2,1/2;
4个内部碳原子的坐标:1/4,1/4,3/4;3/4,1/4,1/4;3/4,3/4,3/4;1/4,3/4,1/4;
(b)取向二:
金刚石晶胞中碳原子的坐标:
4个内部碳原子的坐标:1/4,1/4,1/4;3/4,3/4,1/4;3/4,1/4,3/4;1/4,3/4,3/4;
注:金刚石晶胞的取向不同时,即使都是取前左下的顶点原子作原点,晶胞内部不对称的4个碳原子的坐标,也会发生改变。
(2)氟化钙晶体:
每个CaF2晶胞有4个Ca2+和8个F-原子分数坐标如下:
(3)氯化钠晶胞:
每个晶胞含有4个Cl-和4个Na+,它们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注:碱金属的卤化物、氢化物,碱土金属的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过渡金属的氧化物、硫化物,以及间隙型碳化物、氮化物都属NaCl型结构。
来源:必本科学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