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入学3天遭网暴!身材发胖、没文化被狂喷,郭晶晶预言成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7 06:28 2

摘要:2025年9月15日,18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站在暨南大学开学典礼的C位,接过校徽时笑容青涩。这一幕本该是“天才少女”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温馨画面,却被网络暴力撕得粉碎。网友的矛头直指两点:身材发胖与“文化水平低”。有人嘲讽她“胖若两人,不配当运动员”,更有人讥讽其

一、开学典礼的“双面镜”:荣耀与恶意齐飞

2025年9月15日,18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站在暨南大学开学典礼的C位,接过校徽时笑容青涩。这一幕本该是“天才少女”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温馨画面,却被网络暴力撕得粉碎。网友的矛头直指两点:身材发胖与“文化水平低”。有人嘲讽她“胖若两人,不配当运动员”,更有人讥讽其“免试入学是特权”,甚至恶意篡改她的采访片段,制造“文盲”人设。

讽刺的是,这些质疑者选择性忽略了她背后的付出:全红婵因青春期发育身高增长17cm,体重增加属正常现象,且体脂率常年低于20%;她的入学资格符合国家体育总局保送政策,且通过正规审核流程。正如跳水皇后郭晶晶所言:“运动员的考场在十米高台,试卷是日复一日的伤病与汗水。”

二、从农村女孩到奥运冠军:被“神化”与“妖魔化”的十年

全红婵的成长轨迹如同一部励志电影:7岁被湛江体校选中时还是“旱鸭子”,露天跳板的铁锈磨破她的膝盖;14岁东京奥运会“三跳满分”震惊世界,赛后那句“想赚钱给妈妈治病”让全网泪目;18岁手握8个世界冠军,却因身材变化被骂“该退役”。

然而,公众对“天才”的崇拜与苛责往往一体两面。她因“不爱学习”的玩笑话被断章取义,却无人提及她训练间隙背单词的笔记;她捐赠巴黎奥运战袍给母校的举动被漠视,键盘侠却紧盯她“是否配得上大学”。这种双标背后,实则是社会对“成功”的狭隘定义——既要金牌加持,又需文凭镀金,还得符合大众审美。

三、苏炳添的“撑腰”与郭晶晶的预言:体坛前辈的清醒

面对舆论风暴,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的举动堪称教科书级回应:他为全红婵定制“弹性学制”,允许其用8年时间兼顾训练与学业,并公开力挺:“她的价值早已超越分数。” 而郭晶晶早在2024年便预言:“全红婵会被恶意解读,因为她纯粹得让某些人不安。”

两位前辈的清醒,戳破了网络暴力的本质:对运动员的苛责,实则是部分人对自身平庸的宣泄。全红婵的“罪过”,或许在于她打破了“寒门难出贵子”的叙事——一个农村女孩,竟能靠天赋与努力逆袭,而某些人却仍在用“学历”丈量她的价值。

四、反思:我们为何对“全红婵们”如此苛刻?

这场风波的深层矛盾,是精英教育逻辑与多元成才路径的冲突。当网友质问“金牌能否兑换文凭”时,他们默认“高考是唯一上升通道”,却忽视体育竞技同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家保送政策的本意,正是为运动员提供“第二赛道”,避免其退役后陷入生存困境。

更可悲的是,对女性运动员的“身体审判”从未停止。张家齐因发育退役、全红婵被骂“胖”,折射出跳水项目对女性身体的残酷规训。若按此标准,刘翔跟腱断裂时是否也该被骂“不自律”?

结语:守护“全红婵们”的纯粹,就是守护社会的良心

全红婵的珍贵,恰在于她未被世俗污染的本真。她会在直播中因谷爱凌的出现脸红心跳,也会在训练馆画满跳水动作的笔记旁写“妈妈早日康复”。这种纯粹,本是浮躁社会中最稀缺的品质。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教育的本质,是让每颗种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 当我们放下对“完美人设”的执念,或许才能读懂全红婵的价值——她不需要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她只需在自己的赛道上一往无前。

来源:饱饱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