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云集团发言人表示:“今年6月,我们发现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临时访问了我们的系统,并获取了部分品牌的有限客户数据。此次事件并未涉及任何财务信息,例如银行账号、信用卡信息或政府签发的身份证号码。” 开云集团已加强IT系统安全保护。
如今,网络黑客似乎也玩起了“劫富”的戏码。
据媒体报道,黑客在一次攻击中窃取了数百万巴黎世家、古驰和亚历山大麦昆顾客的私人信息。
被盗数据包括姓名、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地址以及在世界各地奢侈品商店消费的总金额。
该奢侈品牌的母公司开云集团已证实了此次数据泄露事件,并表示已向相关数据保护机构披露了此事。
开云集团发言人表示:“今年6月,我们发现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临时访问了我们的系统,并获取了部分品牌的有限客户数据。此次事件并未涉及任何财务信息,例如银行账号、信用卡信息或政府签发的身份证号码。” 开云集团已加强IT系统安全保护。
该公司表示,其已向受影响的客户发送电子邮件,但没有透露具体数量,也没有就此次黑客攻击事件发表任何公开声明。
相关媒体证实,被盗数据中的详细信息之一是“总销售额”,它显示了一个人在每个品牌上花了多少钱。
此次攻击背后的网络犯罪分子自称“Shiny Hunters”。
他们声称拥有与 740 万个唯一电子邮件地址相关的数据,这表明个人受害者的总数可能相似。
奢侈品集团“频遭窃”
除开云集团外,今年多家奢侈品品牌遭到黑客攻击。
历峰集团旗下的奢侈珠宝公司卡地亚、维密以及LVMH旗下品牌均曝出遭到黑客攻击。
6月3日,维多利亚的秘密披露,其信息技术系统发生安全事故,导致其上周网站暂时关闭数日。
同期,卡地亚在邮件中告知客户,“有限的客户信息”已被窃取,例如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和国家/地区。“受影响的信息不包括任何密码、信用卡信息或其他银行信息,”卡地亚表示,并指出该问题已得到控制。
5月—7月,LVMH遭遇3次网络攻击,其中路易威登被攻击两次,“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了运营系统并获取了姓名、联系方式和购买历史等信息”,两次攻击分别对应其韩国业务和英国业务,
迪奥被攻击一次。
根据迪奥韩国网站发布的消息,该公司于5月7日首次发现了这一漏洞,据了解,联系信息、购买信息和偏好数据都是黑客窃取的数据的一部分。该公司已向中国和韩国的客户发送消息,提醒他们发现其内部系统遭到黑客攻击,犯罪分子窃取了客户数据。
香港隐私监管机构7月21日表示,正在调查路易威登约419,000名客户的数据泄露事件,该品牌正在努力应对多个国家的一系列数据泄露事件。
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表示,泄露的信息包括姓名、护照详细信息、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以及电话号码、购物历史和产品偏好。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袭击是否与Shiny Hunters有关。
今年6月,谷歌的网络安全专家就与Shiny Hunters相关的攻击趋势发出警告,随后谷歌也成为了攻击的受害者。
9月9日,据“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微信公号,因违规向法国总部传输用户个人信息,迪奥(上海)被公安网安部门查处。经查,迪奥(上海)公司存在三项违法事实:一是未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或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认证,违规向法国迪奥总部传输用户个人信息。二是向法国迪奥总部提供用户个人信息前,未向用户充分告知其个人信息境外接收方的处理方式,未取得用户“单独同意”。三是未对收集的个人信息采取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属地公安机关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对迪奥(上海)公司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最高级的黑客
最朴素的方法
网络安全圈流传着一句话,“最高级的黑客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方法”。
和许多人想象中,黑客都是坐在电脑前面,运用高超的网络技术获取机密信息不同,屡屡得手的Shiny Hunters采用的方法并不高级。
在这些攻击中,黑客冒充IT支持人员,致电目标员工,试图诱骗他们访问Salesforce(一款全球知名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连接应用程序设置页面。在此页面上,攻击者被要求输入“连接代码”,该代码会将Salesforce Data Loader OAuth应用程序的恶意版本链接到目标的Salesforce环境。
简单说,Shiny Hunters的方法就和现在人人喊打的电信诈骗没什么区别,只是诈骗的对象从一般个人变成了企业员工,诈骗目的从直接骗取财物变成了获得企业经营的关键数据。
就是用这种常人即可理解的“黑客”方法,Shiny Hunters入侵了谷歌、澳洲航空、安联人寿、LVMH等在内的多家大公司数据库。
黑客盯上奢侈品?
回溯Shiny Hunters这个犯罪组织的网络攻击对象,似乎存在一个脉络。
Shiny Hunters据信成立于2020年。
前期,Shiny Hunters攻击的企业多为互联网企业,如数学教育应用Mathway,印尼电商公司Tokopedia、微软、小说网站Wattpad等,此后逐渐扩大了攻击范围。
今年奢侈品企业也成为了Shiny Hunters的攻击对象。
奢侈品和零售企业是否正在成为黑客攻击的新重点,不好下定论,但从今年几家奢侈品企业遭窃的情况来看,黑客窃取用户数据,已经越来越讲求精准。
以往,黑客着重攫取的都是基础身份数据,主打“量大管饱”,一次都是数百万起步,一般也就包含最简单的姓名、手机号、邮箱、家庭地址等。但当黑客将目标锁定为零售商、奢侈品品牌时,获取的数据会更为分散,但也更加场景化。
譬如奢侈品的消费者,即使不都是富豪,但也普遍属于消费能力更高的人群。在这类深度消费数据,或可卖给竞争对手、第三方商业机构、诈骗集团等等。
这种转变的背后,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础身份数据价值缩水。网络犯罪泛滥多年,大量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和传播,就像一条网络段子,“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在‘裸奔’”。如今,许多个人隐私数据,单条价格可能只有几毛甚至几分钱。这就倒逼黑客转向更具价值的数据。
二是企业应对策略的变化。在一个个网络犯罪案例洗礼后,很多企业不再接受黑客的勒索,转而以向客户致歉和补偿为主。毕竟,即使交了赎金,也未必能保证数据不会被二次泄露,所以黑客更难从企业方获利,就需要想办法提高已获得数据的价值。
结语
这场席卷开云、历峰、LVMH 等奢侈品巨头的网络攻击,最具警示意义的或许并非 “高端品牌遇袭” 的反差,而是其背后暴露的数字时代安全真相——黑客无需顶尖技术,仅靠 “冒充 IT 支持” 这类朴素的 “人为漏洞”,就能击穿奢侈品行业看似严密的防护;数据黑产的目标也不再是 “海量收割”,而是瞄准高净值人群的 “精准挖掘”,用深度消费数据撬动更高变现价值。
如何守护个人隐私数据,已然成为个人、企业与监管机构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