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 | 天津西贝门店客流如何?市餐饮协会表态!消费者怎样看待“预制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5 18:42 1

摘要:近日,西贝餐饮深陷“预制菜”舆论旋涡,事件引发公众对餐饮行业菜品制作方式、消费者知情权的广泛讨论。事件发酵至今,消费者对此是怎样的态度?天津的西贝门店经营是否受到影响?各方争辩的核心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周末,天津广播记者前往本市几家西贝门店,进行了实地采访。

近日,西贝餐饮深陷“预制菜”舆论旋涡,事件引发公众对餐饮行业菜品制作方式、消费者知情权的广泛讨论。事件发酵至今,消费者对此是怎样的态度?天津的西贝门店经营是否受到影响?各方争辩的核心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周末,天津广播记者前往本市几家西贝门店,进行了实地采访。

1记者探店:就餐高峰仍等位20分钟,79元小锅牛腩是袋装食材加热

傍晚6点半,天津万象城餐饮区已热闹起来,西贝门店内灯火通明,粗略统计上座率超八成。穿白色工服的服务员在门口不停招手引导。7点刚过,取号机前已有人排队,等位区的座椅也坐满了等待的顾客,记者以消费者身份上前咨询。

“您先取号,前面还有9桌,大概等20分钟。”

等待间隙,记者来到“明厨亮灶”区域观察后厨动态。透过玻璃,能清晰看到厨师制作招牌菜“小锅牛腩”的全过程:没有复杂的食材处理步骤,厨师先将透明袋装的土豆块、胡萝卜块拆开,倒入不锈钢小盆,随后拿出一盆带汤的牛肉块添加到小盆里,最后统一倒进小瓷锅,放在电磁炉上加热。当时桌面上四五个电磁炉上都架着同款菜品,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而这道工序简单的菜品,在菜单上的标价为79元。

进店后,记者下单了一份招牌鸡翅,29元三只。下单后1分多钟,鸡翅便端上了桌。但入口后,记者发现鸡肉质地发绵,咬下去缺乏新鲜禽肉的紧实感。正当犹豫是否反馈时,耳旁传来邻桌其他消费者的声音:

“这鸡翅味道不对啊,跟上次吃的不一样,肉质也太松了。”

服务员很快上前,听到顾客反馈当即表示马上退单,并解释说这批次鸡翅口感偏软糯,是为了满足儿童就餐口感而做出的调整:“若成人不适应,我们随时处理。”

▲西贝的招牌鸡翅

值得一提的是,就餐过程中,西贝门店提供了贴心的细致服务:针对带儿童的家庭会贴心提供粥品;同时,服务员会时不时上前询问顾客是否有其他需求,及时响应用餐过程中的各类诉求。从现场观察来看,当天就餐的人群中,亲子家庭占比达八成以上。

和西贝万象城店相比,西贝鲁能城店的上座率也接近9成。傍晚7点多的时候,门前没有出现顾客排队取号的情况,店内就餐的顾客当中,以家庭为单位带孩子的消费者同样占有不小比例。

▲不少亲子家庭驻足用餐

市民王晶带着老人和两个小孩刚刚就餐完毕,两个孩子中,最大的刚满4岁,她说:西贝比较适合家里有小宝宝的家庭,老人孩子就餐的体验比较好。

“有专门的儿童餐,比较清淡,口感软的那种,适合小宝宝,还有各种小玩具,孩子们比较喜欢,全家外出,孩子照顾好了就省心,大人吃什么不重要,孩子开心了就行。”

在鲁能城店门口,记者看到,有一位专门的工作人员一直在现场制作气球玩具,店面入口右侧区域还专门设置了儿童玩耍的区域:两张长桌上分别摆放着积木玩具、手工绘画等工具和材料,从此路过的带小朋友的家庭几乎都会驻足待上一会。

▲门前捏气球的姐姐吸引不少小孩及年轻人

▲店面外面专门设置的积木玩具区域

有些用餐完毕的家庭出门后,也会在儿童玩耍的桌椅前坐一坐,那些颜色鲜艳的气球玩具,很自然的会吸引孩子们的目光,难怪有消费者直言:你还没进门,商家之间对于消费者的争夺之战就已经开始了。

市民李玲从门店门前经过,嘴里还念叨着:“怎么还这么多人来就餐。”李玲坦言,她曾是西贝鲁能城店的常客,对于带孩子的家庭而言,这里确实具有一定吸引力。

“我们孩子小的时候总来,在商场上完课就到他们家吃,我还说,好像没受到预制菜风波的影响,就是吸引孩子,尤其低幼的孩子,孩子照顾好了,大人就高兴。”

2市民争议存差异: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

如此看来,西贝很多冷冻半成品的食材确实不属于预制菜范畴。但采访中,记者也发现,《通知》中对预制菜的界定和消费者之间的感知存在极大的差异。

市民张亮老家在内蒙古,对西贝的菜品比较熟悉,他认为长期保存的半成品就是预制菜。

西贝原来有一道菜叫功夫鱼,活鱼变成一盘菜,这叫现做的。如果公司统一先去煮,真空包装甚至冷冻分发到各个门店把它打开拿出来再加热一下,这个就算是预制菜。”

张亮的爱人王梦则持有不同的观点,她认为,门店要短时间之内上齐顾客点的所有菜品可能来不及,提前加工肯定是必要的。

“冷冻十天八天,我觉得也正常,算不上预制菜。”

记者随机采访中,一位经常光顾西贝的妈妈吐槽:预制菜很正常,但食材保存两年着实有些夸张

“儿童餐里的西兰花冷冻,保质期两年,还是有点被惊到了。”

此外,还有一些市民关注的焦点并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感受,比如知情权、菜品的性价比、食品的安全卫生等等。西贝的老顾客张女士说:

“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们!你明明都是冷冻的,非得宣传它不是预制菜,那就有点过了。只要环境干净卫生,确保我们吃到的一定是保质期内的食材,是否是预制菜无所谓,信息透明,消费者也能接受。”

市民田嘉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她认为,更多理性的消费者并非反对预制,而是反对隐瞒和欺诈。

“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

3门店回应: 没有预制菜 预制的是食材和工艺

西贝天河城店炒菜制作区域,两锅莜面酸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店长解释说,酸汤以工厂提前熬制的番茄酱为基底,到店后会加入现剥的小西红柿调制而成。记者查看番茄酱配料表,显示含西红柿、酸汤料油、香醋、鸡粉调味料、白胡椒粉、绵白糖,生产日期为2025年9月1日,保质期9个月,生产厂家为北京西贝天然派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酸汤的西红柿酱

对于消费者关注的热菜制作,店长又以焖饭类菜品为例解释说:儿童餐牛肉酱是西贝中央厨房提前制作的,到店后加热放到里面,但里面的胡萝卜等配菜都是现切的,米饭也是现蒸的。记者在这个儿童餐牛肉酱的包装上看到,其生产日期为2025年9月3日,保质期9个月。但店长强调,冷冻品的保质期都比较长。

“门店用量较大,两三天就用完了,不会临期。”

关于“预制菜”争议,西贝天河城店的厨师长也反复强调两者的区别。

“我们不是预制菜,而是预加工。预制菜是工厂做出成品送到门店加热即食,我们所有肉类都是现炖,莜面现场制作,中央厨房提供的只是预处理原料和酱料。”

对此,市餐饮协会会长张涛表示,协会一直抵制预制菜,但他也坦言,按照公众普遍的理解,商场里的餐饮很多情况都存在所谓“预制菜”

“从协会的角度,我们是抵制预制菜的,比如大一点的饭店,海参和鲍鱼是干的,它发完以后在冷柜里存放是允许的,规矩的做法是早晨来了以后,进到后厨从上午就开始把这些菜该分的分,该摘的、该剪的剪了。现在好多饭店打擦边球。一说保质期 18 个月,防腐剂、添加剂这些是必然的。作为餐饮人来说,好多都是厨师出身,我炒一个菜跟一个作品一样,味蕾、视觉都要好,说白了有锅气的。但是现在预制菜是千篇一律,所有的菜品一个味儿,商场里全是预制菜。它里边没有煤气灶,没有明火的。”

张涛还表示,预制菜的相关话题市餐饮协会一直在关注。几年前,协会还曾专门讨论过,是否要倡议餐饮企业对预制菜进行详细标注

“预制菜也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毕竟它快捷为主,有它的必然性,都是达到卫生条件许可下的,能不能规范发展?比方说我这个饭店,门口贴个牌子,本店不含预制菜,或者本店有哪些菜是预制菜,一直在关注。”

餐馆使用预制菜之所以引发诸多争议,除了因其非大厨现做、菜品价值打了折扣外,更大程度上源于公众对防腐剂等“科技与狠活”的担忧。加之,长期以来,“预制菜”缺乏较为明晰的概念界定,行业发展也难以依循统一标准,传导到消费端就令消费者对预制菜心里更加没底。

据介绍,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预制菜术语与分类》列入标准立项计划,正有序推进标准的相关研制工作。

9月13日深夜,罗永浩微博最新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14日中午,西贝在内部平台发布通知,暂停门店后厨的参观

针对预制菜话题“搅动”舆论场,人民日报客户端9月14日发文称:

关于预制菜,信息需要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预制菜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纽带。这场讨论,要走向理性和建设性:以治理优化预制菜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的知情选择。赢取公众信赖,行业发展才能有美好未来。

来源:天津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