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代言人惹争议,安德玛户外门店冷清背后,运营问题更值得关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6 22:40 1

摘要:2024年9月8日,安德玛户外(UnderArmourOUTDOOR)一口气官宣了两位品牌代言人,谢霆锋和张震岳。

2024年9月8日,安德玛户外(UnderArmourOUTDOOR)一口气官宣了两位品牌代言人,谢霆锋和张震岳。

这则消息刚释出,行业内外就泛起不少讨论声,选的既不是当下热度高的流量明星,也不是户外品牌常青睐的专业运动员,反倒是两位“人过中年”的艺人。

尤其谢霆锋,此前与特步有着20年的代言渊源,还曾持有该品牌股份,如今高调转向竞品阵营,争议感直接拉满。

官宣后,安德玛户外部分门店搞起了活动:和谢霆锋立牌合影发社交平台,就能领一套他的签名明信片

北京有位38岁的粉丝,拉着妈妈和闺蜜跑遍10家门店,就为集齐这组明信片。

本来想靠明星效应带动门店人气,但实际情况却没跟上预期。

9月14日下午三点,正是常营天街商场的人流高峰时段,这家安德玛户外店里却没一个消费者,只有两名店员分立门口,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北方另一个城市的商业地产从业者也提到,当地安德玛户外店刚开业时热闹过一阵,很快就没了动静。

店里连店长带导购才三个人”,他说的这个人数,和北京门店情况差不多。

要知道,同商场的迪桑特门店,在职导购有19人。

导购数量通常由城市等级、销售规模定,三人的配置,其实侧面反映出店铺营业水平很一般

甚至有运动品牌销售直言,若不是被问到,根本不知道UA还专门开了户外门店。

现在户外行业的代言人早就被抢得差不多了,伯希和签成毅后,靠熟悉的电商投放策略,当天就卖出过亿销售额;哥伦比亚借着蒋奇明做内容传播,把快被遗忘的老品牌盘活了。

安德玛户外选谢霆锋和张震岳,更像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能签的优质流量或运动员,基本都被其他品牌瓜分了。

而且户外行业主要消费者是25到35岁群体,38岁粉丝的热情,怕是难覆盖到主流客群。

没有后续的社群活动、产品联动,单靠立牌合影,这波流量估计撑不了多久。

安德玛户外的线下布局拓展速度倒是挺快,可扩张背后的运营问题,比门店人气冷清更值得关注。

2024年7月,安德玛户外才开出第一家独立门店,到2025年2月,北京还只有朝阳大悦城和百盛两家店,半年后就增至10家。

不仅是北京,它的覆盖范围从17个市级城市,扩展到了21个省份,还进驻了上海恒隆广场、杭州万象城这类中高端核心商圈。

推动这一切的,是一家叫佑旅户外用品(上海)的公司,这家公司2023年7月才成立,却是安德玛户外在中国的唯一代理商。

它和另一家做安德玛儿童线的佑旅运动科技(杭州)公司,同属香港佑旅控股国际有限公司旗下。

杭州那家公司2020年就成立了,线下有400多家儿童店,可1/3的分支机构都已注销,经营状况不算理想。

本来想靠代理模式快速铺开市场,但实际运营中,安德玛总部的参与度极低

行业从业者透露,UA总部只负责审批款式、定价和工厂,生产、设计、供应链的主导权都在佑旅上海手上,有点像安踏代理FILA的贴牌模式

安德玛主品牌在中国的经营主体是安德阿镆贸易(上海)公司,这家公司完全不接触户外线的运营,甚至坦言“对户外线运营不熟悉”。

产品吊牌能明显看出差异:户外线吊牌只印着佑旅上海的信息,生产厂家多在泉州等东南沿海城市;主品牌吊牌则是安德阿镆的信息,厂家多在东南亚。

会员体系也不互通,主品牌UAHOUSE的积分,户外线用户用不了。

门店管理更乱,江浙沪是佑旅上海直营,北京、河北却是和加盟商合资,店员签约多跟地方公司挂钩,品牌化运营根本没做到位。

线上也没跟上,天猫上安德玛官旗有700多万粉丝,户外店只有5万,差距实在太大。

线下没理顺,安德玛户外的产品价格设定和促销策略,又陷入了拧巴的境地。

定价促销拧巴

安德玛户外走的是中高端路线,谢霆锋同款冲锋衣卖2000到3000元,可这款衣服没用到户外圈公认的GORE-TEX面料。

虽说GORE-TEX不能代表所有好面料,但它是消费者认知里的专业标杆,用自研面料卖这个价,不少从业者都质疑“缺乏说服力”,甚至觉得“像借安德玛品牌赚快钱”。

除了配饰和内搭,其他服装都要上千元,鞋履倒在千元左右,又没达到行业第一梯队的价位。

更反常的是,中高端定位的门店,近期却挂出了“全场九折”的牌子。

高端户外品牌里,始祖鸟、猛犸象这些,经典款和当季款从不会打折,只有过季款偶尔降到八折。

安德玛户外这么做,其实风险很高,之前有海外品牌代理,就是先定高价再打折,让消费者形成“这牌子总打折”的印象,最后把品牌做垮退出中国。

佑旅上海的股东多是供应链和外贸公司,本身缺乏品牌运营经验,杭州公司做儿童线也没成功。

现在户外行业早就进入淘汰赛,平庸的品牌淘汰率不低,安德玛户外既没有经典款,也没建立起用户认知,靠打折吸引客流,并非明智之举。

如此看来,它想在户外红海里突围,难度不小

安德玛户外这一年多的动作,从官宣代言人到线下扩张,再到产品定价,每一步都透着“想突围”的心思,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代言人群定位错位,流量难以持续;快速扩张却因代理模式导致运营松散,品牌认知没建立;中高端定价搭配打折促销,又打乱了自身定位。

毫无疑问,户外行业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留不下平庸的品牌。

安德玛户外要是不调整方向,明确目标客群,收回部分运营权统一品牌心智,怕是很难站稳脚跟。

这事儿也给海外品牌提了个醒:本土化不是把业务甩给代理就完事,平衡好代理效率和品牌长期价值,才是关键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