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深度调查:特斯拉电动车门设计缺陷引发安全争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7 10:14 1

摘要:最近彭博社的一项深度调查,揭开了特斯拉电动车一个令人胆寒的真相:那些看似炫酷的电子车门,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乘客逃生的致命障碍。这并非科幻电影的情节,而是正在美国多个州,真实地上演着的悲剧。

素材来源于网络

当一扇本该拯救生命的门变成了死神的帮凶,我们是否还能相信科技的善意?

最近彭博社的一项深度调查,揭开了特斯拉电动车一个令人胆寒的真相:那些看似炫酷的电子车门,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乘客逃生的致命障碍。这并非科幻电影的情节,而是正在美国多个州,真实地上演着的悲剧。

2023年,在弗吉尼亚州的一场撞车事故里,数十名路人和救援人员,眼睁睁地看着被困在特斯拉Model Y 内的乘客无法逃脱。车辆断电之后,那些平日里轻松就能够开启的车门,瞬间变为了密不透风的牢笼。即便是经验十分丰富的消防员,也耗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才找到了破门而入的办法。

这样的场景,并非孤例。在德国以及加拿大,类似的事故频频发生。更令人震惊的是,即便特斯拉车主本人,很多都不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手动开门。一位Tesla Model Y车主,坦言:“我开了两年车,直到看到新闻,才知道后排还藏着一根救命绳。

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根源,首先得弄清楚特斯拉的“双电池”设计。具体来说,特斯拉有两套电池系统:一套是大家都知道的动力电池,用来驱动车辆行驶;另一套是12V或48V的低压电池,用来支持车门、车窗、灯光等基本功能运行。

问题就出在这里:当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或起火之时,低压电池常常会首先失去电力。一旦低压系统无法正常地展开运作,电控车门,便会自动锁住,变成一个密封的金属制成的棺材。这种设计在平常的状况之下确实极为酷炫,然而在关乎生死的紧要关头,却极有可能会夺走乘客的性命。

更要命的是,特斯拉为了追求那极致的、极简的美学,将原本传统的机械门把手,改换成了电子按钮,甚至就连车窗,也都用上了那种极难被击碎的、加强的玻璃。这些看上去,好似高科技的设计,在极为危急的时刻,反倒成为了逃生途中的巨大阻碍。

面对这些质疑,特斯拉的回应为:每辆车皆配备了手动开门装置。不过这些装置的位置,以及其操作方法,简直如同藏宝图那般复杂。

以Model Y为例,前排车门的手动开关,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被找到,它就在车窗开关的前方。但是后排的情况就较为复杂了:你首先得,掀开车门袋底部的垫子,接下来按压红色卡榫,将检修盖卸下,接着再向前拉动一根隐藏着的缆线。试想一下,在那浓烟滚滚、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在黑暗之中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呢?

这种设计逻辑,让人感到困惑:为什么救命装置,要设计得如此隐蔽呢?难道说怕乘客误操作,比救不了命,还要更加可怕吗?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现行的碰撞测试标准,对这类问题几乎是盲区。FMVSS(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主要关注碰撞后,乘员的生存率,却很少考虑碰撞后的,逃生便利性。

NHTSA在测试中,确实会检查电池完整性,以及高压系统断电功能。但是对于车门的应急开启能力,却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这种监管上的漏洞,让汽车制造商有了可乘之机。

相对而言,欧洲汽车安全标准更严格,它规定电动车断电时要保持基本逃生功能。这也就解释了相同车型在不同市场配备不同安全配置的原因。

特斯拉一直以来,以颠覆传统而著称。其电池管理系统,确实在诸多方面领先于传统车企。比如其BMS系统能够做到“永不断电”,经由反激电路,把高压电转化为低压电,从而实现自给自足。

但问题在于这种技术优势,是否应该以牺牲基本安全为代价呢?当创新与生命安全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

一位汽车安全专家指出:"技术的进步应该让逃生更容易,而不是更困难。如果连基本的开门都需要说明书,那这样的设计就是失败的"。

好在越来越多的特斯拉车主,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有车主自发制作了紧急逃生指南,还有人购买第三方的紧急开门配件。一些汽车用品店,甚至专门推出了,针对特斯拉的破窗锤套装。

但这种自救行为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为什么消费者要为制造商的设计缺陷买单?为什么救命的功能要靠第三方配件来实现?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反映出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通病:过分地追求科技感,以及未来感,却将最基本的人性化需求给忽略了。汽车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任何的技术创新,都不应该以降低安全性作为代价。

真正的智能,不是让简单的事情变复杂,而是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面对这样的现实,你认为汽车制造商应当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基础安全呢?你会因这个问题,而重新考量购买电动车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跑渣明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