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安全生产文库给大家介绍一款非常实用全面的《车间灭火器的配置检查维修报废标准解读》。该文档围绕车间灭火器关键管理环节,结合权威规范,为灭火器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清晰指引,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
今天,安全生产文库给大家介绍一款非常实用全面的《车间灭火器的配置检查维修报废标准解读》。该文档围绕车间灭火器关键管理环节,结合权威规范,为灭火器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清晰指引,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
分析该文档讲的内容、适用行业领域及人群如下:
一、培训课件概述
(一)核心内容。文档系统涵盖车间灭火器的日常检查与维护、维修和报废、报废处理方式、消防设施防阻挡要求及配置数量计算五大核心模块,以《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灭火器维修》(XF95-2015)等权威标准为依据,结合实例和图表,详细解读各环节操作要点与合规要求。
(二)适用行业领域。广泛适用于制造业车间、仓储场所、石油化工装置区、加油站、锅炉房等存在火灾风险的生产经营场所,同时也适用于商场、歌舞娱乐放映游艺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灭火器管理。
(三)适用人群。主要面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车间负责人、消防设施维护人员,以及负责消防安全检查的政府监管人员,也可作为企业员工消防安全培训的学习材料,帮助普通员工了解灭火器基本管理规范。
深入剖析文档具体内容,各模块详细介绍如下:
二、培训课件具体内容
(一)灭火器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检查依据。以《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为核心依据,明确检查与维护的责任主体为相关技术人员。
检查频率。常规场所每月检查一次,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如候车室、歌舞娱乐场所)及高风险场所(如堆场、罐区、地下室)每半月检查一次。
检查要点。按附录 C 要求,从配置检查和外观检查两方面开展:配置检查需确认灭火器是否在规定设置点、类型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配置场所使用性质是否变化等 11 项内容;外观检查需核查铭牌完整性、保险装置是否完好、筒体有无损伤锈蚀、驱动气体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贮压式看压力指示器绿区)等 9 项细节。
特殊要求。送修灭火器数量不得超过配置总数的 1/4,替代灭火器灭火级别不低于原配置;检查维修后需归位,检查记录需保留;发现灭火器挪动、缺件或场所性质变化时需及时处置。
(二)灭火器的维修和报废
维修相关规定
(1)维修触发条件。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露、被开启使用过等情况的灭火器需及时维修。
(2)维修期限。按灭火器类型区分:水基型灭火器(手提式、推车式)出厂满 3 年首次维修,之后每 1 年维修一次(即 “3+1”);干粉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出厂满 5 年首次维修,之后每 2 年维修一次(即 “5+2”);灭火器一经开启必须重新充装。
(3)维修标识。维修后需加贴《灭火器维修》(GA95-2015)标准的维修合格证,注明维修编号、负责人及维检人员盖章、总质量、维修日期、机构信息等,不得随意添加维修有效期。
报废相关规定
(1)年限报废。水基型灭火器6 年、干粉灭火器10 年、洁净气体灭火器10 年、二氧化碳灭火器及贮气瓶12 年(按筒体钢印出厂日期计算)。
(2)情形报废。包含气瓶(筒体)被火烧过、严重变形、外部涂层脱落超 1/3、有修补痕迹、内部有锈屑或腐蚀凹坑、水压试验不合格、由不合法机构维修等 13 种具体情形。
(三)报废灭火器的处理方式。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明确报废灭火器需由灭火器生产企业或专业维修单位回收处置,维修机构应向社会提供报废回收服务,禁止私自丢弃或交由废品回收站处理。
(四)消火栓与灭火器的防阻挡要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明确禁止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阻挡消火栓属违法行为;同时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修订)、《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等多项标准。
距离要求。无统一 “保护距离” 规定,但需保证不影响操作:消火栓需满足人员能正常开门、取用水龙带并展开;灭火器需方便取用且不影响疏散。企业可自行制定标准(如 0.8 米、1 米、1.2 米或 2 米内禁放物品),部分地方规定消火栓5 米半径内禁止堆放物品、停车等。
标识要求。消防设施需设置明显标志(如黄黑警示胶带、反光条),消火栓箱门颜色需与周围装修有区别或设发光标志,部分单位还会标注使用方法图示。
(五)车间灭火器的配置数量计算
一般要求。一个计算单元配置数量不少于 2 具、每个设置点不超过 5 具;住宅楼公共部位超 100㎡配 1 具 1A 手提式灭火器,每增 100㎡增配 1 具;设置点位置和数量需符合最大保护距离,保证最不利点在 1 具灭火器保护范围内。
计算单元划分。按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相同与否划分,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保护面积按建筑面积(建筑物)或堆垛 / 储罐占地面积(露天堆场、储罐区)确定。
配置计算方法
(1)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公式为Q=K*S/U(Q 为需配灭火级别,S 为保护面积,U 为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K 为修正系数);歌舞娱乐、地下场所等需按Q=1.3K*S/U计算,结果只进不舍取整数。
(2)修正系数(K)。未设消火栓和灭火系统取 1.0,设消火栓取 0.9,设灭火系统取 0.7,两者都设取 0.5;露天堆场、甲乙方液体 / 可燃气体储罐区取 0.3。
(3)每个设置点需配灭火级别。公式为Qe=Q/N(Qe 为单设置点级别,N 为设置点数)。
实例演示。以 1000㎡A 类中危险级场所(仅设消火栓)为例,Q=0.9×1000÷75=12A,设 3 个设置点则每点需 4A,可配 2 具 2A 的 3kg ABC 干粉灭火器。
配置细节。灭火器需设明显易取处、稳固放置且铭牌朝外;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1.5m、底部离地≥0.15m;避免潮湿、强腐蚀、超使用温度环境;配置数量需满足最低要求,可多不可少。
基于文档内容,学习后预期达到的效果分析如下:
三、预期学习效果
(一)掌握合规管理要点,规避法律风险。学习者能熟知《GB50444-2008》《XF95-2015》等标准要求,明确灭火器检查、维修、报废、配置各环节的合规操作,避免因管理不当违反《消防法》等法规,减少消防检查处罚风险。
(二)提升实操管理能力,保障设施有效。
检查维护能力。能按频率和附录 C 要求,独立开展配置和外观检查,及时发现灭火器缺件、压力异常、筒体损伤等问题,确保灭火器处于正常备用状态。
维修报废管理能力。准确判断灭火器是否需维修 / 报废,掌握不同类型灭火器 “3+1”“5+2” 的维修周期及年限、情形报废标准,规范对接专业机构进行维修和报废回收。
配置计算能力。能根据车间面积、危险等级、消防设施配备情况,运用公式计算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和各设置点数量,合理规划灭火器配置方案,满足火灾防控需求。
(三)强化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能认识到灭火器在消防安全中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在灭火器管理中的职责(如管理人员统筹配置维护、员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形成 “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管理” 的良好氛围,降低车间火灾事故发生概率,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来源:安全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