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头老陈那两亩闲了三年的荒地,去年随便种了点“懒庄稼”,没咋操心,年底一算账,竟然亩赚5000多元!这不是什么神奇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农村。
村头老陈那两亩闲了三年的荒地,去年随便种了点“懒庄稼”,没咋操心,年底一算账,竟然亩赚5000多元!这不是什么神奇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农村。
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体力跟不上,越来越多土地被荒废,长满杂草,令人心疼。老陈的成功经验证明,只要找对方法,这些看似没用的荒土地、闲置地,真的能产生实打实的经济回报。
荒土地虽然看起来干巴巴的,好像没啥肥力,其实暗藏潜力。关键在于选对作物。
粮食作物中的“抗旱勇士”:
小麦和玉米是黄土地的“老搭档”。冬小麦抗冻,冬天埋在黄土里冻一冻,开春反而长得更旺盛;玉米扎根深,黄土地疏松,根能使劲往下钻,夏季耐旱能力强。
谷子(小米)的耐旱能力出名,根系能扎到地下2米深吸收水分,叶片窄小减少水分蒸发,连续20天不浇水也能存活。在干旱地亩产600-800斤,市场价每斤3-4元,亩收入达1800-3200元,比干旱地种玉米收入高出3倍。
经济作物中的“黄土专家”:
马铃薯和花生最适合黄土地。黄土疏松,土豆在土里能自由生长不易畸形;花生结果需要透气,黄土地不板结,结的花生又多又饱满。
大豆自带“固氮”本事,种一茬还能给土地补肥,一举两得。向日葵耐旱,叶片表面有蜡质减少水分蒸发,即使结盘期缺水,也只是籽粒小一点,不会绝收。干旱地亩产300-400斤瓜子,市场价5-6元一斤,亩收入1500-2400元,秸秆还能卖钱。
芝麻耐旱,根系密集能吸收土壤零星水分,天旱时长得矮但结蒴多。生长期短,90天左右就能收获,还能与小麦套种。干旱地亩产150-200斤,市场价10-12元一斤,亩收入1500-2400元,比种大豆高出一倍多。
二、黄土里长出的“金果子”
说到果树,苹果和红枣是黄土地的“明星产品”。陕西、甘肃的苹果出名,就因为黄土透气,树根长得壮,结的果子又甜又脆。枣树更泼辣,石头缝里都能长,黄土地里结的枣子甜度高。
在甘肃天水麦积区花牛镇南山的花牛苹果基地,层层梯田环抱山峁,颗颗苹果缀满枝头。合作社理事长武正全的合作社吸纳了176户成员,种植花牛苹果5600多亩,去年亩产达7000多斤。2024年麦积区销售花牛苹果64万吨,产值达25.6亿元。
对于只有浅层土壤或土壤肥力不高的地方,也有合适的作物选择。
红薯偏爱沙性甚至贫瘠土壤。施上一点底肥,好好管理,收获时也能有好收成。相反在肥沃土壤中,红薯秧苗容易疯长,结的红薯却少。
豆角(芸豆、四季豆、无架豆等)在肥力不太多的土壤里照样长得好。肥力足的土块,反而可能光长秧不开花结荚。
还有许多浅根系蔬菜对土层深度要求不高(10-25厘米即可),非常适合在土壤肥力较低或浅层黄土中种植:苋菜、小白菜、空心菜、木耳菜、小芹菜、菠菜、茼蒿、油麦菜、樱桃萝卜等。
对于没有太多时间精细管理的农户,这些“懒庄稼”是最佳选择。
紫苏泼辣,春播时把种子往地里一撒,盖层薄土,出苗后间苗留够间距就行。它耐旱耐贫瘠,虫害少,偶尔有蚜虫,抓把草木灰撒一撒就管用。
收益可观:鲜叶子当香料,城里餐馆、农家乐收购价8-10元/斤;老杆子能入药,干货收购价15-20元/斤;种子还能榨油,30多元/斤。有人半亩地一年收两茬,叶子、杆子、种子加起来卖了2800多元,亩收入轻松超5000元。
蒲公英是出了名的“省心”。春天撒籽或埋点根,出芽后任凭风吹雨打,夏天不怕晒,冬天冻不死,第二年自己就冒新苗。除了刚种时拔拔草,基本不用管理。
鲜嫩叶子当野菜,超市、菜市场收购价6-8元/斤;秋天晒干的根能入药,20-25元/斤,越老越值钱。
魔芋是“懒人首选”。春天把种球埋进土里就行,耐旱耐阴,病虫害少。地里有点杂草挡挡阳光反而长得旺,不用频繁浇水施肥。
新鲜魔芋收购价1.5-2元/斤,亩产4000-5000斤,毛收入6000-10000元,纯利润轻松超5000元。而且耐储存,挖出来能慢慢卖。
黄土地还特别适合一些耐旱的药材作物。
甘草极其耐旱,主根能扎到地下3-5米吸收地下水,地表干裂照样长。越干旱其有效成分还越高。一次种植能收10年。种后第3年收获,亩产干货800-1000斤,市场价12-15元/斤,亩收入9600-15000元,年均利润近万元。
麻黄同样极其耐旱,叶片退化成鳞片状几乎不蒸发水分,年降雨量200毫米以下也能存活。亩产干货300-400斤,市场价30-40元/斤,亩收入9000-16000元。
(注意:种植需在林业部门备案并联系药材收购站签订回收合同)
像白芍、丹参等药材也比较节水,收益可观。例如丹参预计每亩纯收入可达2500元左右。
想让黄土地有更好的回报,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
1. 多施有机肥:多施腐熟的羊粪、鸡粪、牛粪等有机肥(每亩2000斤),能改善土壤保水能力,比频繁浇水更管用。尽量少用化肥。
2.合理轮作:种完一茬换一样,别死磕一种作物。轮番换茬耕种可以调整土地结构,使土地变得疏松。豆科作物如大豆、豌豆、蚕豆,它们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变成庄稼能吸收的养分,相当于自己给地里上氮肥。
3. 覆盖保墒:播种后在地表铺秸秆或地膜(白色保墒,黑色除草),能减少50%水分蒸发。
4.适时灌溉:天旱了及时浇水,尤其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缺水。浇水也有窍门,叶子菜要多浇,南瓜、红薯等耐旱作物半个月浇一次就行。
5.改良土壤结构:在翻种中加入稻壳、花生壳、树皮、烂树叶、木屑、煤球渣等介质,能增加黄泥土的疏松度。
6.选择抗旱品种:要选“抗旱专用型”品种(如“张杂谷”谷子,“郑单958”抗旱版玉米),这些品种比普通品种耐旱30%以上。
陕西榆林米脂县的高西沟村,过去是“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如今成了“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村里因地制宜,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逐步形成了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格局。截至目前,累计治理山峁40座、沟岔21条,建成淤地坝126座。
实践证明,荒土地并非无用之地,只要科学选择品种、采用合理的种植方法,这些被遗忘的土地同样能够变成丰收的沃土,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