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对西贝的吐槽,就像往火药桶里扔了根爆竹,"砰"地一声炸出了全网沸腾的讨论热潮!这场舌尖上的风波以火箭般的速度席卷社交平台,把餐饮界的顶流品牌推上了全民热议的烧烤架。
一场由预制菜引发的舆论风暴,让知名餐饮品牌西贝在5天内经历了市值蒸发、人设崩塌和公关连环失误的“史诗级翻车”。
“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对西贝的吐槽,就像往火药桶里扔了根爆竹,"砰"地一声炸出了全网沸腾的讨论热潮!这场舌尖上的风波以火箭般的速度席卷社交平台,把餐饮界的顶流品牌推上了全民热议的烧烤架。
企业创始人贾国龙亲自下场、撂下狠话:“一定要起诉罗永浩” 就是这份针尖对麦芒的强硬态度,让原本只是一桩餐饮产品的质量争议,像滚雪球般演变成了一堂经典的危机公关反面教材——活脱脱一部企业翻车实录大片。
9月10日,老罗在微博上突然"开炮"怼上西贝,这把火"嗖"地一下就烧起来了!
这条微博就像往油锅里泼了盆水——瞬间炸锅!话题阅读量"蹭蹭蹭"冲到2500万+,直接霸榜各大平台热搜。原来大伙儿对餐饮界预制菜这事儿早就憋了一肚子火,这下可算找到地方"吐槽大会"了!
我谁都不服就服罗永浩!这位初代网红界的"独苗苗",简直就是行走的流量制造机!
危机突然砸来时,西贝没想着稳住局面,反倒抄起"硬刚"的家伙什儿。
为了甩掉质疑,西贝拍着胸脯宣布:9月12日起全国370家门店后厨全透明开放!这招本想绝地反击打场漂亮翻身仗,结果直接摔了个四脚朝天——妥妥的大型翻车现场啊!合着自己家后厨啥样心里没点数?还是压根没搞明白消费者要啥?瞧瞧,多少企业活在"我以为"的泡沫里,和老百姓的真实需求隔了十万八千里,怕不是离人间烟火太久都忘了人间味儿?
后厨直播现场惊现"时空穿越食材"!网友们瞪大了眼睛:西兰花居然标着24个月保质期,烤鱼能放18个月不坏,最绝的是那锅号称"现熬"的鸡汤——保质期长达12个月!这些"长寿"食材在电磁炉上滋滋加热时,弹幕瞬间炸锅:"这哪是现做啊,根本是出土文物复活!"
就在9月14日,西贝突然宣布暂停后厨参观,美其名曰"保障运营和顾客体验"。这出"先开放后关门"的变脸大戏,让吃瓜群众更加摸不着头脑:到底是厨房经不起看,还是顾客太较真?质疑声浪顿时又掀新高!
西贝这次危机公关简直像在雷区跳踢踏舞——步步都精准踩中了让事态火上浇油的"死亡开关"!
一是回应充满对抗性,高调硬刚。西贝直接以“走法律程序起诉”为回应,将舆论战场从“事实讨论”升级为“企业VS消费者代表”的情绪对抗。
二是纠缠术语定义,忽视公众认知。西贝拍着胸脯说"咱家中央厨房的菜可不是预制菜"(还搬出国标当挡箭牌呢),可老百姓心里那杆秤明镜似的——"提前加工过的可不就是预制菜嘛",这可是最朴素的消费认知!
三是创始人“情绪化下场”,加剧矛盾。企业创始人贾国龙亲自下场参与舆论对抗,甚至公布用户消费细节,这一行为不仅涉嫌侵犯隐私,也将品牌危机进一步转化为个人形象危机。
四是应对措施矛盾,暴露内部混乱。西贝先后采取“开放后厨”“推出罗永浩菜单”“又迅速关闭参观通道”等多项动作,传递出内部决策摇摆的信号。
五是回避核心议题,激化价格争议。消费者真正质疑的是“高价是否匹配价值”,西贝却大谈成本结构。
这场公关危机可真是给西贝"上了一课"——钱包直接瘪了!媒体爆料,这场"预制菜"风波就像给西贝装了个"客流量漏斗",顾客哗啦啦地跑路,营业额跟坐滑梯似的,每天"咻咻咻"地蒸发掉200万到300万呢!
您算算看,这"哗哗掉钱"的戏码要是连演5天,轻轻松松就超过1000万的真金白银打水漂啦!这还没算上品牌名声这种"看不见的金库",估计也跟着缩水了不少呢~
9月15日下午,西贝餐饮集团在官方微博扔出一封"诚意满满"的致歉信,结果这封道歉信直接玩砸了!信里那句"顾客虐我千百遍"瞬间点燃网友怒火。
更戏剧化的是,第一版致歉信刚发出来几分钟就被火速撤回,紧急上线第二版。细心的吃瓜群众发现,唯一修改的地方就是给"虐"字戴上了双引号——这波操作被网友吐槽是在暗戳戳怪顾客没事找事。
这封号称诚恳的致歉信,被眼尖的网友拿着语文课本逐字批改,结果揪出20多个毛病!从乱用标点符号到语句重复,活脱脱一堂生动的"如何把道歉信写砸"示范课。
消费者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预制菜"这个冷冰冰的技术名词,而是藏在背后那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心动体验!当掏出真金白银享受美食时,谁不渴望盘子里躺着水灵灵的新鲜食材?谁不想感受大厨颠勺时迸发的烟火气?那缕勾魂的"锅气",才是舌尖上的奢侈品!
可西贝直播间里突然冒出来的冷冻馍馍、隔夜肉肉串,还有保质期长得能陪孩子读完幼儿园的酱料包——这些"惊喜彩蛋"瞬间击碎了大家对美食的所有浪漫想象,就像拆盲盒开出一张过期优惠券,那种"被当成冤大头"的扎心感,隔着屏幕都能体会!
西贝厨房 来源网络
西贝这事儿给所有企业都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在这个信息像闪电一样飞速传播的时代,真诚又透明的沟通,那绝对是应对危机的最佳法宝。
企业可得赶紧完成从"辩护者"到"共建者"的角色大变身。要知道,在舆论场里,大家往往更在乎"感受",而不是死磕"事实"。所以啊,别老在那些专业术语的技术正确性上钻牛角尖,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拥抱公众最朴实的想法呢!
网友神评一针见血:“贾总这波操作太迷了,西贝公关团队该集体领盒饭了!""这傲娇态度让人脚趾抠地""天降流量硬是被整成翻车现场"。
一场普普通通的菜品吐槽,愣是演变成全民围观的年度大戏,说到底就是企业把消费者的知情权当空气。公关翻车可以补救,但信任一旦碎成渣,想要重新拼起来——呵呵,那可比登天还难多了!
来源:骏逸创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