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承载着思念与告别的生命仪式中,如今依然存在的大操大办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不少家庭因“面子”所困,在亲人离世后盲目攀比,不惜重金搭建豪华灵堂、聘请庞大殡葬队伍,甚至焚烧高价纸扎、进行封建迷信活动。这种表面“风光”,实则背离了告别仪式的本质——不仅让悲痛中的
在承载着思念与告别的生命仪式中,如今依然存在的大操大办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不少家庭因“面子”所困,在亲人离世后盲目攀比,不惜重金搭建豪华灵堂、聘请庞大殡葬队伍,甚至焚烧高价纸扎、进行封建迷信活动。这种表面“风光”,实则背离了告别仪式的本质——不仅让悲痛中的家庭承受沉重的经济压力,更助长了铺张浪费之风,使原本庄严的告别,演变为物质堆砌的“表演”,这与当前倡导的文明新风尚格格不入。
倡导“厚养薄葬”、推行绿色节俭祭祀,既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厚养”是孝道的根基。应在老人生前多陪伴、多关怀、多倾听,疾病时悉心照料,孤独时温暖相守,让他们安享晚年——这些实实在在的关怀,远比豪华葬礼更有价值。而“薄葬”并非轻慢告别,而是让告别回归情感本真,关键在于践行绿色与节俭祭祀。
绿色祭祀,是对生态的负责,也是情感表达的升华。可用一束鲜花、一棵树苗替代烧纸焚香,让思念伴随草木生长;组织简朴的家庭追思会,家人共忆逝者生平,让牵挂融入温情话语;借助网络祭扫,建立线上纪念空间,点亮虚拟的灯、写下真挚的话,同样传达怀念。这些方式减少了污染与火灾风险,营造出宁静肃穆的氛围,使祭祀回归“缅怀”本质,也让传统告别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节俭祭祀,则是对勤俭美德的坚守,是对亲情的理性表达。“祭而丰,不如养之厚”,道尽孝道与祭祀的真谛。我们应彻底抛弃“越铺张越显孝心”的观念,拒绝高价祭品、不摆排场宴席、简化仪式环节。将省下的资金用于培育家风、帮助他人、支持公益,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让思念转化为温暖而有意义的行动。节俭不是不敬,恰恰维护了思念的纯粹,延续了家庭的温情。
推动生命告别文化的革新,需社会多方共同努力。社区可加强宣传,通过公益讲座、宣传栏等传播绿色殡葬理念;有关部门应完善政策,推广生态安葬、公益追思等方式,对铺张浪费予以规范;每个家庭也应从自身做起,践行“厚养薄葬”,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
我们相信,随着观念进步和措施落地,大操大办的现象将逐渐减少,厚养薄葬、绿色追思的新风尚会日益成为主流。当我们放下对物质形式的执着,以更文明、更真诚的方式守护告别与思念,不仅能减轻家庭负担,更能让告别文化重归本真。让每一次告别,都充盈着由衷的感念,让亲情与美德在清朗的新风中延续流传。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