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就像一场精彩的连续剧,剧情跌宕起伏,一会儿看似要结束,一会儿又峰回路转,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如今,随着罗永浩的主动停火,此事也终于迎来大结局!
最近,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争可谓是闹得满城风雨,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事儿就像一场精彩的连续剧,剧情跌宕起伏,一会儿看似要结束,一会儿又峰回路转,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如今,随着罗永浩的主动停火,此事也终于迎来大结局!
9月15日晚,罗永浩发文,决定放弃追究西贝。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一切的起因,不过是罗永浩的一条微博吐槽,说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像是扔进舆论池塘的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浪花。
本来呢,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是处理得当,说不定也就是一个小风波,很快就能平息。
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却让事情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强硬地表示西贝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还放话要起诉罗永浩,这一下子就把战火点燃了,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仗。
在这场争斗中,我们可以看到,罗永浩那可是“战斗经验”丰富,以往怒砸西门子冰箱、和王自如直播对质等,都让他在舆论场上颇有影响力。而西贝呢,本以为能通过强硬态度维护品牌形象,结果却适得其反。
开放后厨直播,本是想自证清白,没想到却曝光了冷冻食材等问题,还被爆出厨师用漏勺掏下水道、无证上岗、用转基因大豆油等负面消息,真是越描越黑。
西贝后来也意识到了问题,发布了致歉信,还说要调整加工工艺,这本来是个好事呀,可偏偏道歉信里一句“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又惹了麻烦。
一个“虐”字,让消费者们觉得很不舒服,感觉自己的合理诉求被误解了,这道歉信不仅没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议,实在是让人惋惜。
其实呢,消费者对于预制菜,并不是完全排斥。现在生活节奏快,预制菜有它的便利性,很多人也能接受。
大家真正在意的,是知情权。就像罗永浩说的,他不反对预制菜,只是希望餐馆能明确告知消费者,让大家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花的钱是否值得。
如果西贝一开始就坦诚地告诉消费者哪些菜品是预制菜,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事儿了。毕竟,像老乡鸡那样,主动标注菜品的预制情况,反而能赢得消费者的好感,把流量转化为销量,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从西贝的角度来看,创始人贾国龙可能是出于对企业的爱护,觉得自己的企业被误解了,所以想要据理力争。但他忘了,企业在面对舆论时,不能只考虑“面子”,更要考虑“里子”。情绪化的回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企业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观察,一个不恰当的言论或行为,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危机。
这场风波,对于西贝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据说西贝的营业额都受到了影响,上市计划可能也会因此受阻。
而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企业管理者在面对舆论危机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谋定而后动。不能被情绪左右,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中化险为夷,甚至把危机转化为提升品牌形象的机会。
就像古人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消费者就是水,企业就是舟,没有消费者的支持,企业很难长久发展。
希望西贝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也希望其他企业能引以为戒,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真心。毕竟,只有消费者真正认可了,企业才能在市场的浪潮中稳如泰山,驶向成功的彼岸。
来源:大佬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