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日前确认,澳政府将斥资120亿澳元(约合80亿美元),在未来20年内全面升级亨德森船厂。这个位于西澳珀斯附近的船厂,将摇身一变,成为AUKUS核潜艇舰队的核心维护中心,未来包括美国潜艇在内的多国舰艇都有望在这里进行维护与补给。
说起来,澳大利亚西海岸的亨德森船厂,过去在国际舞台上并不起眼。但最近,它却成了地区安全格局中的“香饽饽”。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日前确认,澳政府将斥资 120亿澳元(约合80亿美元),在未来20年内全面升级亨德森船厂。这个位于西澳珀斯附近的船厂,将摇身一变,成为 AUKUS核潜艇舰队的核心维护中心,未来包括美国潜艇在内的多国舰艇都有望在这里进行维护与补给。
这意味着什么?不仅澳大利亚的国防能力上了新台阶,美国和英国也借此在印太区域打造出一个更加稳固的后勤支点,AUKUS三边安全结构正从纸面协定走向实际操作。
回顾一下,AUKUS协议是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在2021年共同宣布的战略军事合作框架,其核心之一就是帮助澳大利亚获得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按照目前的规划:
美国将向澳大利亚出售数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英澳则将联合研发“AUKUS级”新一代核潜艇;整个项目将耗资数千亿澳元,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备合作。这不是简单的武器交易,而是一次深度军事绑定。其战略意图也很明确——强化西方在印太地区的海军存在,特别是在面对中国海军不断扩张、区域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AUKUS成了美英澳遏制中国的关键一招。
马尔斯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采访时指出,升级后的亨德森船厂将不仅服务澳方舰队,也有望为美国潜艇提供支持。这背后的潜台词是:AUKUS不是“你帮我”,而是“我们一起搞”,三国之间要实现高度互操作性。
除了地缘战略意义,澳大利亚政府也没有忽略国内经济层面的“好处”。根据官方估算:
改造后的亨德森船厂将带动约1万个就业岗位;除潜艇维护外,船厂还将承担澳军新型登陆艇和护卫舰的建造任务;初始阶段工党政府已投入1.27亿澳元启动工程。这对于西澳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市场来说,都是一针强心剂,也为政府在选民面前赢得了不少政治分数。
不过,AUKUS项目也并非毫无争议。
在美国,部分国会议员和军方人士担忧:将尖端核潜艇技术转让给澳大利亚,会不会削弱美国自身舰队的技术优势?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阵营目前正在重新审查AUKUS协议,其潜在政策走向可能对整个项目形成制约。尽管如此,澳大利亚与英国在2024年7月签署了一项为期50年的合作条约,为AUKUS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制度保障。马尔斯也强调,美国的政策摇摆不会改变澳方推进合作的信心。
从一个普通船厂到核潜艇维护枢纽,亨德森的转型,是AUKUS从构想到落地的生动写照。它不仅代表着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升级,更凸显出印太地区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的分量。
未来,当美国核潜艇定期停靠在西澳、英澳联合研发的新型潜艇下水服役之时,我们也将看到一个更加紧密的三边军事联盟,在全球战略棋盘上悄然落子。
而这步棋,将如何影响接下来的大局,还需拭目以待。
来源:老闫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