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预防的疾病是流脑。目前,按照国家免疫程序,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于6月龄、9月龄幼儿各接种1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于3岁、6岁儿童各接种1剂。
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预防的疾病是流脑。目前,按照国家免疫程序,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于6月龄、9月龄幼儿各接种1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于3岁、6岁儿童各接种1剂。
流脑,全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属于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流脑高发于冬春季,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高、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等特点。
流脑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9℃以上)、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部分流脑患者病情比较凶险,发病急、进展快,可迅速致死,10%~20%会留有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脑膜炎奈瑟菌可以定植在人鼻咽呼吸道黏膜,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如咳嗽、喷嚏、亲吻,或待在空气不流通、人群拥挤的场所,都可能被传染。此外,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可以传播。
人群对于流脑普遍易感,好发于15岁以下少年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学校及幼儿园是流脑的高发场所。近年来,也有成年人患此病,且成人的病死率较高。
1. 接种流脑疫苗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措施。除上述两种疫苗外,还有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可供选择,这些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A群、C群或A群、C群、W135群和Y群流脑。家长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知情自愿自费选择接种,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2. 远离传染源
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单位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工作,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及房间及时消毒。
3.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尽早识别流行性脑膜炎的症状,如突然发热、剧烈头痛、皮肤瘀点或瘀斑、恶心和呕吐等,婴幼儿可表现为不安、哭闹、拒绝进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在接触脑膜炎球菌感染人群后,应立即就医。确诊后应就地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开展预防性用药。
来源:名院名医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