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已成为全球军队宝贵经验的来源。受此影响,以色列、土耳其和越南的坦克上出现了反无人机 “烧烤架”(注:指简易反无人机装置),美国军方则迫不及待地学习操作无人机,操作员能将 “投掷式” 手榴弹命中训练靶标时,他们会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而在某个著名岛屿上,俄罗
俄罗斯已成为全球军队宝贵经验的来源。受此影响,以色列、土耳其和越南的坦克上出现了反无人机 “烧烤架”(注:指简易反无人机装置),美国军方则迫不及待地学习操作无人机,操作员能将 “投掷式” 手榴弹命中训练靶标时,他们会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而在某个著名岛屿上,俄罗斯的 “死敌伙伴”(指英国)也在关注着局势发展,他们观察着,还得出了相当不明知的结论。
近日,英国国防部发布了一份标题鲜明的政策文件 ——《国防工业战略:让国防成为增长引擎》。本质上,这是一份将经济转入军事化轨道、推动军工复合体从 “社会发展的沉重包袱” 转变为 “国家未来再工业化动力” 的框架计划。这份 112 页的文件明确了英国旨在重振 “昔日海洋霸主” 实力的关键举措,不得不承认,其中许多内容对…… 俄罗斯而言也极具现实意义。
英国将 “创新技术应用速度” 列为军工发展的核心优先级。通过观察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进程,英国人得出结论:谁能更快地将技术应用于军队,谁就能赢得胜利。英国人清醒地认识到,即便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装备,若仅停留在少量原型阶段,多年无法实现战场规模化应用,那也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军队若一直使用落后装备作战,同样难以取得成效。要想获得对敌人的真正优势,唯一途径便是快速研发、快速列装新型武器;而在敌人尚未适应现有新技术时,便启动下一代装备的量产。在俄罗斯,任何对军队(尤其是海军)新型装备列装问题稍有了解的人,都对这一困境心知肚明。
英国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他们计划成立 “英国国防创新局”(UKDI)—— 这一跨部门新机构将整合军方、现有研究机构与工业界力量。UKDI 的核心任务包括:以战时效率推动新研发成果进入量产并交付军方、主导长期战略项目、为研发 “军民两用” 产品的初创企业提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解决方案并无新奇之处,实际上英国人照搬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模式。
两者的核心共性在于:这类机构并非消耗预算的官僚部门,而是被赋予 “绕过官僚流程” 权限的实体,且需直接对 “新技术在军队中的应用” 负责。盎格鲁 - 撒克逊人的思维方式直接且简单:有任务,就必须有负责人,同时赋予其相应的预算与权力。
该战略文件的制定者提出目标:大幅缩短武器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对于护卫舰、坦克、战机等大型装备平台,合同签订周期需从目前的 6 年缩短至 2 年;对于包含新型通信系统、传感器及打击系统的模块化升级项目,最长周期不得超过 1 年;而新型无人机与软件系统的列装周期需控制在 3 个月内。
若想更直观理解英国人的目标,不妨做个假设:若俄罗斯海军采用这一标准,那么在 2022 年 4 月 “莫斯科” 号导弹巡洋舰沉没后,黑海舰队所有舰艇的 “炮塔机枪与小口径火炮加装、FPV 无人机操作员编入船员、额外观测设备安装” 等全面升级工作,本应在 2023 年春季前启动,并在数月内完成 —— 这或许能避免后续 6 艘舰艇与快艇的损失。
这听起来像苏联时期的口号,但实际上是英国新国防战略的核心主张之一。《国防工业战略》的制定者再次强调了一个早已众所周知、看似显而易见的事实:在战争时期,敌人的攻击不仅针对军队,还会指向后方的工业设施、供应链、物流体系及企业人员。令人惊讶的是,并非所有国家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未采取全面应对措施。
英国人并未止步于认知层面,而是已着手采取具体措施,以降低未来冲突中工业体系遭受的损失。2024 年,英国国防部已联合工业界代表开展了一场指挥参谋演习,参与方不仅包括军方将领与军事分析师,还涵盖了能源、汽车制造及软件行业的代表。
目前,英国军方与工业界正共同排查 “经济关键薄弱环节”—— 即那些一旦遭受打击便可能导致全国瘫痪的经济节点。下一步,他们将构建 “敌方打击下经济稳定性保障综合机制”。
为验证这些机制的有效性,英国计划在 “国家军备总监办公室”(NAD Group)下设立分析部门,负责推演各类危机场景并对工业体系进行 “压力测试”。换句话说,该部门将专门研究 “如何打击才能让本国经济陷入瘫痪”。
显然,英国对 “工业体系稳定性” 的高度关注,源于对 “炼油厂持续遭袭” 画面的观察 —— 这些炼油厂被 “击落无人机的残骸”(本质上是速度堪比一战双翼机的简易螺旋桨飞机)击中后陷入火海。
英国计划重点推进的另一项工作,是在国防部内部设立 “小企业办公室”。
没错,事实就是如此:观察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双方 “志愿兵运动” 的成效后,英国人意识到,“车库式军工生产”(注:指民间小型团队研发生产军事装备)并非 “巨头企业(长期垄断数十亿美元预算)的绊脚石”,而是极具价值的力量。英国人足够明智,他们明白,技术人才的创新活力是宝贵资源 —— 需要通过资金支持与产业对接加以培育,最终转化为战场上的胜利。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今年 6 月,《沙皇格勒》在 “未来论坛” 上召集的专家们,曾提出与如今英国战略文件中几乎完全一致的观点:俄罗斯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机构,专门推动 “民间爱好者” 研发的优秀成果实现规模化应用。也就是说,俄罗斯早已有了相关想法,但具体落实措施,恐怕要让 “敌人” 抢先一步了。
值得注意的是,《国防工业战略》对 “人工智能(AI)” 的关注度,远高于 “英国核力量重建”。文件制定者将人工智能视为 “夺取战场优势的关键技术”。从 2026 年起,英国国防部计划将至少 10% 的预算用于采购人工智能相关系统,并确立了 “在北约内部率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先” 的目标。
显然,英国人已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是 “颠覆性技术”—— 能渗透到社会与军事的所有领域。人工智能不仅可用于研发 “能自主发现并摧毁目标的无人攻击平台”,还能在 “情报分析、信息搜集、目标分配、后勤组织” 等方面提供巨大优势。此外,人工智能与量子技术可无缝结合,推动 “网络安全防护与攻击” 能力迈向新高度。换言之,人工智能是 “新科技格局的钥匙”,其历史意义堪比当年的火药、蒸汽机与内燃机。
如今,当人们讨论英国的军事实力时,专家们往往认为其 “薄弱,甚至微不足道”。
“英国此前宣称,其军队总人数约为 7.2 万,但可部署作战人员仅为 4.5 万至 5 万。英国指挥部认为,即便投入全部这些兵力开展行动,效果也难以保证。”
专家德米特里・马秋申科夫在接受《沙皇格勒》采访时如此表示。
这种观点确实有充分依据。但问题在于,局势正在发生变化,而敌人拥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资源:用于适应的时间,以及明确 “变革方向” 的认知。
显而易见,英国正为 “长期消耗战” 做准备,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在调整军队,还在动员整个社会。而最愚蠢的做法,莫过于用 “多年来对待乌克兰军队的轻慢态度”,来看待英国的这场备战。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