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你还想深入了解日本房产的投资逻辑,我的新书《买楼收租》可以看看,买什么,怎么买,怎么装,怎么租,怎么卖,全部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近期,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上亮相了一款被称为“人类洗衣机”的未来洗浴装置,引发了全球热议。
这台机器声称只需15分钟就能完成全身清洗和烘干,让人仿佛“像洗衣一样把自己洗干净”。
听起来既新奇又略带科幻色彩——难道以后洗澡真的可以像洗衣服那样全自动吗?
我查了一下这款日本“人类洗衣机”的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市场反响,以及社会意义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另外,你还想深入了解日本房产的投资逻辑,我的新书《买楼收租》可以看看,买什么,怎么买,怎么装,怎么租,怎么卖,全部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我自掏腰包印了2000本送给我的粉丝,现在已经送出去500+本了,你也想要一本的话,找小助理拿领书链接。
微米气泡与AI的未来浴缸
“人类洗衣机”的正式名称为「ミライ人間洗濯機」(未来人类洗衣机),由大阪的Science株式会社开发。
这家公司以生产浴缸和淋浴喷头闻名,此次他们结合自身拿手的微细气泡(Microbubble)技术和人工智能(AI)控制,打造出这一全新概念的自动洗浴设备。
机器外形近似一个透明的太空舱或战斗机座舱,科学株式会社在大阪世博会上展出的“未来人类洗衣机”概念图,展示了其舱体造型和内部显示功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用户进入胶囊舱后,机器自动注水至胸口高度,利用环绕全身的高速水流喷射和超微气泡来清洗皮肤表面的污垢。
这些微米级气泡在水中爆裂时产生细微压力波,能够深入毛孔带走油脂和汗垢,实现无需搓揉的无接触清洁。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设备并不只是简单地“洗身体”,还搭载了多种传感器与AI算法来优化洗浴体验。
例如,座椅和舱壁内置心率传感器与电极,可实时监测入浴者的心跳、心电和放松程度。
AI系统根据生理数据自动调整水温、水压,并在适当的时候切换清洗模式,确保洗得干净又舒适。
当检测到使用者有紧张不安情绪时,舱内屏幕会播放放松身心的影像和音乐,比如舒缓的自然风光,以“洗涤心灵”。
整套过程全程自动完成,洗净后机器会迅速排水并启动烘干流程,让使用者在约15分钟内完成从清洁到风干的步骤。
不过需要注意,目前机器烘干并非完全烘干,出舱后仍需用毛巾或吹风机稍作擦拭 。
即便如此,相比传统淋浴,这种“懒人洗澡”方式已经相当高效便捷。
技术灵感方面,Science公司的开发团队明确表示,他们是致敬并升级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的那台著名装置——三洋电机展示的“超声波浴缸”(因概念超前又被称作“人间洗衣机”)。
55年前,三洋公司的胶囊浴缸利用超声波和水流为人自动搓背,当时轰动一时却未能走向实用。如今的“未来人类洗衣机”在当年构想基础上引入了微泡清洁(取代超声波振动)和人工智能控制,不仅清洗身体,更强调洗浴过程中的身心放松与健康监测。
Science公司还邀请了当年三洋超声波浴缸的原技术开发者山谷英二和设计师上田真夏参与顾问,融合新旧智慧共同研发这台机器。
可以说,这款设备既是对半个世纪前梦想的延续,也代表了当今沐浴科技的前沿水平。
从繁忙白领到高龄人群
这款人类洗衣机的设计初衷之一,便是为了解决现代社会中多样化的人群洗浴难题。
主要满足两个极端:一是快节奏生活中的便利工具,二是需要协助洗浴人群的福音。
首先,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或讲究效率的年轻一代来说,15分钟全自动洗澡提供了一种节省时间的新选择。
在“时间效率(タイパ)”至上的时代背景下,不少人希望尽可能快速地洗完澡以投入其他事务。
这台机器正好满足了“懒人洗澡”的想象:进去按下按钮,啥也不用干,闭目享受音乐视频,不到一刻钟人就清清爽爽走出来。
有体验者表示,这种感觉就像享受了一次迷你SPA,非常放松身心。因此,在酒店、健身房等追求高效服务的场所,这类设备未来也许会受到欢迎,用于为顾客提供快速又舒适的洗浴体验。
更重要的是,这款机器的核心目标用户群其实是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
在日本高度老龄化社会,有相当比例的高龄老人、残障人士在日常洗浴上需要他人协助。
传统护理中,护理员为老人洗澡是件费时费力的重活,也存在老人滑倒、护理人员腰伤等风险。使用全自动洗澡机,可以让被照护者坐着轻松洗澡,减少体力消耗和风险,同时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据报道,该设备有望降低老人洗澡时发生浴室意外(如温度骤变引发的沐浴热休克)的概率,因为机器会自动控制水温并监测心率,一旦检测到异常可及时调整。
在日本的养老院和长期护理中心中,类似的半自动洗浴设备其实已经开始应用:一些机构安装了多喷头自动淋浴舱,3-5分钟就能为老人完成一次快速洗浴,水温恒定、避免老人着凉。
相比之下,“未来人类洗衣机”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通过AI给予个性化照顾(如心理放松),让老人洗澡不仅方便安全,更成为一种愉悦体验。
这对于那些不愿成为他人负担的老人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他们可以在机器辅助下自己完成清洁,保持尊严和独立感。
这里说一下,我拉了一个#人生下半场 的共创群,就医疗养老话题进行讨论和分享,有兴趣的朋友联系我,安排你入群。
当然,设备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也有一些前提条件。
例如,认知障碍严重的失智老人可能会对封闭舱体产生恐惧、不配合洗浴。
护理专家指出,如何让老人心理接受机器、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安心,是推广这类设备必须考虑的问题。
所幸“未来人类洗衣机”通过播放熟悉放松的视频音乐等设计,已经着手缓解入浴者的紧张情绪。
未来若进入养老院场景,或许还需要护理人员在一旁安抚陪同,并在进出舱时给予协助。
总的来说,这款设备在个人家庭、养老机构、康复医院等场合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对于高龄化社会而言是一项充满想象力的辅助洗浴解决方案。
世博亮相,反响热烈但未正式商用
“未来人类洗衣机”目前尚未正式商品化,而是在2025年大阪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作为概念展品首次亮相。
大阪・关西万博于2025年4月开幕,Science株式会社将这台设备布置在大阪府主导的“大阪健康照护馆”展区中,提供现场演示和有限的观众体验机会。
据报道,感兴趣的观众需要提前预约才能亲自进入舱内体验,每次体验约15分钟,世博会期间计划让约1000名参观者试用这台机器。
开展以来,该展品人气颇高:开园首日大阪馆外就排起了约300人的长队等候参观。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亲自试用了机器(穿着泳装体验),出来后惊讶地表示“我的腿都洗得滑滑的”。
连日本首相在巡馆时看到设备,也兴奋地提及自己1970年世博会上见过前代产品,如今目睹升级版实现,忍不住拍手称赞。
可见,这款融合怀旧与创新的展品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不小的话题度。
媒体和公众对于“人类洗衣机”总体反响热烈,评价呈现出新奇兴奋与理性探讨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日本主流媒体将其视为未来生活方式的缩影予以报道:朝日新闻的记者亲身入舱体验后,用轻松笔调描述了舱内如牛奶浴般的漫天白色泡沫、轻柔音乐和投映的花海影像,感叹15分钟什么也不做反而身心俱洗,设想如果每天临睡前都有这样“洗涤心灵的沐浴仪式”该有多美好。
许多海外科技媒体也竞相转载报道,称其为“日本黑科技”“懒人福音”,强调设备结合了AI、生物监测和微米水流,是洗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例如,美国创意媒体My Modern Met赞誉其可能成为护理老人和行动不便者的“改变生活的工具”,给予老龄患者尊严和便利。
在社交网络上,不少网友惊叹日本人的脑洞,“连洗澡都能自动化”,“想马上买一个回家”。也有人幽默评论“终于可以像衣服一样挂起来洗了”“以后和衣服一起扔洗衣机就行”之类,引发一波网络段子。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声音对这台设备的实用性和推广提出了疑问和思考。
一些护理从业者在讨论中指出,对于完全卧床不能自理的病人而言,将人搬入胶囊浴机并非易事,传统的床边擦浴可能更简单;而在养老院里,让患有痴呆症的老人接受一个密闭机器冲水可能面临沟通障碍。
还有人担忧机器一旦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老人被困其中、发生意外(如溺水)的风险如何控制。
不过支持者则认为,当前护理行业用工短缺,给老人洗澡是令人望而却步的繁重工作,如果机器可靠,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创新。
至于故障问题,机器坏了就回归人工洗浴,本质上和其他医护设备一样,可以通过备用方案来应对。
可见,公众在好奇兴奋之余,也开始冷静讨论这种新技术在现实环境中落地的可行性和局限,这对于推动改进和未来商用是有益的。
目前,Science公司尚未公布这款设备的具体上市时间和价格,也未完全确认是否会将其推向民用市场。
毕竟作为世博会的概念产品,它更像一场未来生活的预演。公司负责人青山恭明表示,希望通过万博的展示收集大众反馈,作为日后产品化的参考。
从技术和成本角度推测,全自动洗澡机涉及复杂的传感控制和耐用的防水材料,若真商品化价格恐不菲,短期内可能仅在医疗养老机构或高端设施试点应用。
然而,一旦技术成熟规模化,未来进入普通家庭也不是没有可能——正如当年的电脑、智能马桶盖等,最初昂贵稀奇,后来逐渐平民化。
如果这台“人类洗衣机”能成功跨越从展品到产品的门槛,它所引领的或将是我们浴室文化的一次重大变革。
老龄化困境下的科技解题
首先,这被视作对日本高龄化社会难题的一种科技回应。
当前日本正经历人口老龄化和护理人手不足的“双重危机”,如何利用创新技术减轻养老照护负担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人类洗衣机”正是切中这一痛点,用机器部分替代人工,为不能自主沐浴的老年人提供更体面、安全的清洁方式,同时缓解护理人员压力。
有评论指出,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长,这类设备未来可能像洗衣机、微波炉之于家务那样,成为养老院和护理家庭的标配,让长者更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从这个角度看,它不仅是一台机器,更是对“老有所养”难题的创新解法之一,承载了技术对抗社会挑战的期望。
其次,这款设备体现出日本独特的沐浴文化与科技融合。
日本人素有“泡澡养生”的传统,将洗浴视为清洁身体亦涤荡心灵的重要仪式。Science公司正是借助AI和多媒体,将这种身心放松的元素融入机器,使洗澡机不仅洗净皮肤,更通过音乐和影像“洗净心灵”。
这可以看作对传统“汤浴治愈”的一种现代诠释,也符合近年来兴起的“自我关怀(self-care)”潮流。
一些舆论认为,日本的这项发明是在重新定义身心保健,提供了一种科技版的禅意体验。这不禁让人思考:当连洗澡都由AI代劳,我们是否获得了更健康的生活,抑或失去了一些日常中的人情味?在机器呵护下泡澡,和家人互相搓背、与护理员交流的体验毕竟不同。
未来养老如果大量引入机器人和自动化装置,人和人的接触可能减少,这既有利也有弊,需要社会在效率和温情之间取得平衡。
谈及争议,不可回避隐私、伦理和安全层面的质疑。
隐私方面,使用全自动洗浴设备意味着将自己的身体状况数据交给机器处理,可能涉及心率、体温等生理信息的采集。如果这些数据上传云端,还需确保不被滥用或泄露。
另外,一些保守观点可能会对“赤身裸体被机器清洗”这一画面感到难以接受,认为这有损人的尊严。
然而支持者反驳说,相比被陌生护工擦洗身体,机器清洗反而更有私密感和尊严,因为全程不需要他人目光注视和触碰。
伦理上,有人担心过度依赖机器会不会让老人更加孤独,但也有人认为机器承担琐事后,护理人员反而可以把时间用在情感陪伴上,提升护理质量。
安全方面,生产厂家必须确保机器有完备的应急措施:比如舱门可从内部手动打开,发生异常时自动排水断电、报警通知等,以防止人员被困或受伤。
这些配套机制需要在长期使用中不断完善,赢得公众信任。
最后,从社会心理层面,这台“人类洗衣机”引发了关于人机关系的新讨论。
当科技开始介入如此私密的日常行为时,人们对机器的接受度和依赖度在提高,也提出了“什么才是人类不可取代的?”这一命题。
洗澡本是基本生活自理的一部分,意味着人的尊严和自主。如果将它外包给机器,我们也许该思考:在追求便利的同时,如何保留生活中那些有人情味的部分?
或许正如朝日新闻记者在体验后反思的那样,与其说机器在洗我们,不如说它提醒了我们重视“洗心”的重要——现代人忙碌焦虑,身心俱疲,也许每天静静放松十五分钟,比起洗干净皮肤,更能洗去心灵的尘埃。
因此,这款机器带来的启示还在于:科技进步最终服务于人的幸福感,我们期待“人类洗衣机”这样的发明既能解决现实难题,也别忘了让科技更有温度地融入人间冷暖。
最后说两句
在“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这一世博主题下,这台机器带给我们启示:未来已来,取之进步,寓之人心。
科技为我们描绘的生活图景固然令人神往,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运用科技去应对现实挑战,让每个人都能更有尊严、更舒适地生活。
就像泡澡不仅为了清洁,更为了那一刻身心放松的幸福——无论机器多先进,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知,始终属于我们人类自己。
日本“人类洗衣机”的故事,归根结底还是关于“人”的故事:技术在进步,初心应不改,我们期待一个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温暖未来。
对于这个“人类洗衣机”,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来源:季老湿在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