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没怎么出现在赛场上的马龙,这么一回归,真是让人眼睛都亮了——四局,比分分别是11-3、11-5、11-4、10-2。这数据往外摆,就像是说“哥们我还在顶点”,不留情面地压了一通。别说对手,连看直播弹幕的球迷都忍不住喊:“这状态谁看不羡慕?”你说去年马龙伤了
一年没怎么出现在赛场上的马龙,这么一回归,真是让人眼睛都亮了——四局,比分分别是11-3、11-5、11-4、10-2。这数据往外摆,就像是说“哥们我还在顶点”,不留情面地压了一通。别说对手,连看直播弹幕的球迷都忍不住喊:“这状态谁看不羡慕?”你说去年马龙伤了、各种舆论说他该歇了,这一场干下来,他没带一点回暖的惯例,直接用极致稳定把场子镇住了。
但真实的故事总不会只是数据那么单薄。赛后采访那段挺戳心,马龙居然坦白自己“握球拍的手有点抖”,听着像小孩子第一次上台表演。可当最后走进台上一刹那,他说自己站那就把胆怯都忘了。很多人以为他天生无敌,可你看看——哪怕是马龙,这种惯看大场面的老将,上去也紧张得不轻。但这恰恰就是咱们喜欢他的地方:桌上见谁都杀,但谁还不是个真性情呢?
说到底,能恢复成这个状态,不全是天赋,是“笨功夫”砸出来的。马龙每天早上六点就去先农坛基地,大冷天天黑透了人家已经在挥拍,晚上练到十点才散场,连基地食堂师傅都说,马龙天天在。这训练强度,别说一般运动员,普通人光看看都头皮发麻。但马龙愣是咬着牙一堆年轻队员里跟着卷,那股劲真不消停。
更有意思的,是马龙主动跟队里“约法三章”:不搞特殊化,不迟到不早退,跟小年轻们一块训练。一个世界冠军,还是队里绝对大哥,就这姿态,多少年轻人都该学学。他想打全运会,是和刘国梁打过招呼的,目的很明确:只要还想打,宁愿疯狂补课,也不甩架子。这种自律不是搭搭嘴就能来的。
这让我忍不住想到王楠当年复出。王楠也是硬伤困扰,岁数摆那儿了,还是憋着那口气回来跟小字辈交手。你说是荣誉心也好,是不服老也对——其实更多还是热爱,谁要是觉得这些顶级运动员只为了名和利,那就太小看他们了。马龙这次其实也一样,他的“想打全运会”,就是老将的一根筋,非要再杀出一记。
球迷都喜欢夸林丹“超级丹”,说他羽毛球界能活到快40岁还在拼。其实马龙也同样是那种“常青树”,但气质又不一样。林丹靠的是张扬、爆点,马龙更像是六边形战士,啥都稳,六面都硬,不靠神来之笔,但绝不掉链子。你让他打到这岁数,还能在场上横扫对手,靠的是咬牙坚持、靠的是自律到底。竞技体育快节奏,现在有多少人才一过21、22岁就被踢出大名单?马龙是撑出来的。
再说那场比赛,最后局分都已经拉开到10-2了,马龙眼神还是紧盯着球,没一点松懈。你不服不行,哪怕现场没满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种“我要赢,我还想继续打”的执拗。人家不是刷数据,是真的把赛场当成了生活。有球迷感叹:不知道他到底还能坚持几年,但这回归挺让人动容。
说到底,这种老将回归常常能戳到大家敏感的地方——谁没有过低谷?谁不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马龙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没啥,不怕,我还在。”手抖?怕什么,握紧干就行了。你说这不让人服气,那谁还能让你服气?
最后,也留个问号吧——马龙准备冲全运会,能不能真的一直顶住年轻人的冲击?状态能不能再维持几个赛季?没人说得准,但只要他还在台上挥拍,每一个球都值得我们起立鼓掌。不服老这事儿哪有偶像剧那么简单,但像马龙这么硬核玩到底的人,就是值得一个长镜头——不管最后走多远,不管还能打多久,这份热爱和坚持,都值得记一笔。
来源:博学的暖阳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