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就很了不起?从“羊毛月事件”看大学生“卷”做网红之思

摘要:近日,拥有 800 万粉丝的网红博主 “羊毛月”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名为 “这么难吗找工作” 的视频,吐槽 00 后找不到工作,没想到这则视频却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不满,掀起了轩然大波。

近日,拥有 800 万粉丝的网红博主 “羊毛月”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名为 “这么难吗找工作” 的视频,吐槽 00 后找不到工作,没想到这则视频却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不满,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视频里,羊毛月用一种充满嘲讽意味的语气说道,自己刷抖音时看到 10 条里面有 8 条都是秋招 “零 offer”,还提到诸如 “北大的博士、武大的硕士,找不着工作在抖音上说段子,或是在宿舍里诉说自己的面试经历,说着说着就哭了” 这样的情况。他不仅如此,还发出了 “没有人在意好吗?00 后不是要整顿职场吗?怎么职场都进不去呢?进不去你怎么整顿呢?最可怕的是,大家找不着工作了,就都觉得当网红好,都想来卷我们。那你们都来当网红了,我干什么呢?” 这样的质疑,话语间满是对大学生求职困境的轻蔑与嘲讽,暗指求职者能力不足,似乎在他看来,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想去做网红是一件很可笑的事。

要知道当下的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对于高学历求职者来说,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就业机会十分难得。羊毛月此举无疑是轻视了这样的现实状况,虽然他试图用幽默的方式来切入这个话题,但却没能展现出该有的同情和理解,反而让那些正处于求职困境中的大学生以及广大网友听起来觉得格外刺耳,甚至可以说是 “扎心”。众多网友纷纷在评论区指责他 “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他自己处于比较优越的位置,却完全不理解底层求职者的艰难,还出言嘲讽,就如同古代晋惠帝听闻百姓饥荒,竟问 “何不食肉糜” 一样,对百姓疾苦表现出无知和冷漠。也有网友直言 “讨厌他很久了,现在居然越来越过分了”“他自己北大毕业也当网红,凭什么说别人?” 反感、批评的声音像潮水一般迅速涌向羊毛月,使得这一事件的舆论迅速发酵起来。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羊毛月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 11 月 23 日晚,他发布了一条道歉视频,视频中他身穿黑衣出镜,先是针对前两天发布的大学生就业相关视频向大家鞠躬致歉,并表示 “对不起,我错了”。他称自己发布该视频的初衷是想了解求职者所面临的困难,也想看看自己能提供什么帮助,因为此前他刷到过一些大学生吐槽就业的视频,后台也收到了一些粉丝求助的私信。然而,他也承认对于这样严肃的话题,自己采用了非常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伤害到了大家的感情,让大家在原本就艰难的就业季过得更加难受了,还承诺从今往后会更加谨言慎行,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可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评论区里依然是一片指责声,大家纷纷表示 “不诚恳、不原谅”“不好使,00 后记仇”“现在我们就来整顿你的职场了” 等等。网友们之所以这样觉得,是因为羊毛月的道歉只是将问题归结于表达方式不当,却没有真正去反思自己缺乏对求职者困境的理解和共情这一根源所在,给人一种只是为了挽回粉丝和流量,而并非真心认识到错误的感觉,这样避重就轻的道歉,不仅没能有效平息众怒,反而加深了大家对他的负面印象,让整个事件持续发酵,热度居高不下,甚至还导致他在短短几天内掉粉近百万,可谓是 “赔了夫人又折兵”。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高校毕业生数量来看,自 1999 年我国各大高校开始扩招后,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递增。2001 年大学毕业生总数为 100 万人,到 2021 年毕业生总数已经达到 909 万人,2022 年更是突破了 1000 万大关。短短 20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翻了 10 倍之多,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使得岗位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而每年新增加的岗位数量远远赶不上毕业生增长的速度,这必然导致很多大学生面临求职难的困境。

其次,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经营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控制成本、维持运营,不少企业纷纷减少招聘计划,甚至进行裁员,这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就业岗位进一步缩减。例如在清镇市,大中型企业相对较少,小微企业受经济下行影响,提供应届毕业生岗位的优质企业变得十分有限,像 2022 年还积极参加招引活动、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贵州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 2023 年以来就大幅减少了招聘岗位,文职类以及财务方面的岗位不再出现在招聘信息上,只在农业生产的重点时间段进行季节性招工。

再者,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日益普及,很多传统需要人工操作的岗位被机器所取代,这意味着大学生不仅要和同龄人竞争岗位,还得和机器 “抢饭碗”。比如贵州正和天筑科技有限公司,以前产品生产需要 200—300 人来操作,随着产品升级,引进全智能化机械臂后,如今一个中控室只需 1—2 人就能完成生产,用人需求大大减少。

另外,从就业市场的供需匹配角度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没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供应不足,而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却供过于求。例如目前我国电梯行业技术人员存在巨大缺口,但全国高校仅有 2 个电梯学院;另一方面,企业招聘时往往注重实用性,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和相关资质、能即招即用的人才,然而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也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

而且,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竞争也越发激烈,以往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相对稀缺,就业优势明显,但如今随着高学历毕业生数量增多,学术界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就连博士生也面临着就业难题,年龄、专业冷门、缺乏实践能力等都可能成为他们就业的阻碍,更别说本科及专科毕业生了,大家都在有限的岗位资源里竞争,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就越来越常见了,哪怕是 985、211 等名校毕业的学生,如果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或者缺乏过硬的实践技能,同样也会面临就业难的情况。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焦虑情绪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蔓延开来,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一方面,大学生们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付出了诸多努力,却常常面临无果的状况。从求职的各个环节来看,写简历时,很多学生因为不清楚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写出的简历要么冗长繁琐,要么不够精练,不能很好地吸引招聘方的目光;求职信也大多是套用模板,没有针对具体岗位和公司进行个性化定制,缺乏针对性。在投递简历阶段,由于招聘信息不对称,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可能看不到招聘方发布的信息,或者因为自身社会经验不足,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甚至有可能遭遇诈骗传销团伙利用工作作为诱饵的 “招聘” 陷阱。好不容易获得面试机会,不少学生又因为缺乏社交技巧,在面试时表现不够自信,不能很好地展示自我、表达想法,也欠缺对行业和企业的了解,对岗位和公司情况一知半解,种种因素叠加,导致求职之路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面对有限的岗位选择,大学生们内心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和家庭对他们往往有着较高的期望,家长们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份稳定且高薪的工作,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这种期望无形之中转变成了大学生身上沉甸甸的压力,他们害怕自己无法达到家人的期望,让家人失望。同时,看着身边同学一个个或是顺利就业,或是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自己却屡屡受挫,内心也会不自觉地产生比较心理,进一步加重了焦虑感。

从不同年级来看,大一到大三学生的就业焦虑程度呈上升状,大一、大二学生主要是感到就业离自己还很遥远,对未来方向比较迷茫;而大三学生面临着就业方向选择,就业压力扑面而来,焦虑感最为强烈。不同生源地的学生焦虑状况也有差异,部分农村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更重,且个人意愿与父母意愿不匹配程度较高,焦虑状况往往更严重。

在长期的求职压力和焦虑情绪影响下,不少大学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出现自信心不足的情况,对未来就业前景感到悲观,这种消极的心态又反过来影响他们在求职中的表现,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比如有些学生本来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因为过度焦虑,在面试等环节发挥失常,错过好的工作机会,进而更加焦虑。

在当下社会,网红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已然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新兴经济模式,也为众多年轻人带来了看似充满机遇的新选择。

一方面,网红这一职业在工作形式上有着较高的自由度。相较于传统的朝九晚五式工作,网红们能够自主安排工作时间与地点。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节奏,选择在自己状态最佳的时候进行内容创作、直播互动等工作内容,无需受固定办公场所和严格上下班时间的束缚。比如一些旅行类网红,能够一边游历世界各地,一边通过拍摄精美的短视频、分享独特的旅途见闻来吸引粉丝关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能享受生活,这样的工作模式对于追求自由、渴望掌控生活节奏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网红职业在收益方面似乎有着 “来钱快” 的特点。部分头部网红通过直播带货、广告代言等方式获得了颇为丰厚的收入,这一现象通过网络的传播被无限放大,让外界看到的都是网红们光鲜亮丽、收入可观的一面。像网红鹿哈自曝在带货直播七个月内挣了 3500 万,李佳琦更是以年度净收入 18.553 亿高居 “2021 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网络主播年度净收入百强榜” 榜首。在如今生活成本不断攀升、购房等生活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这种能够快速积累财富的可能性,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极大的诱惑。

此外,成为网红还有机会实现名利双收。一旦在网络上积累起大量的粉丝,网红们便能收获颇高的知名度,其影响力甚至可以辐射到线下,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例如一些知识分享类网红,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在网络上收获众多粉丝后,不仅受邀参加各类讲座、活动,提升了个人名气,还能通过推出付费课程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大学生们作为网络原住民,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网红及其精彩生活,很容易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进而在内心深处向往能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在网络世界中展现自己、收获名利。尤其在当前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找工作难度不断增大的大环境下,面对传统就业渠道的诸多竞争与挑战,不少大学生便开始尝试将目光投向网红行业,期望能在这片看似充满机会的 “蓝海” 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当真正踏入网红行业后,就会发现现实远非想象中那般美好,诸多残酷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

首先,网红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如今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市场上的网红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至 2022 年末,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 1.5 亿个,众多的参与者都在争夺有限的流量和关注度。以直播平台为例,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主播层出不穷,为了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主播们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不断挖掘新颖的内容、独特的创意,持续提升自己的才艺水平、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但即便如此,能够真正获得大量粉丝、站到行业头部位置的也只是极少数人,大部分主播只能在底层艰难地争取着那一点点流量。

其次,头部与尾部主播之间的收入差距极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以直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主播中,仅有 0.4% 主播月收入超过 10 万元,而 95.2% 主播的月收入则在 5000 元以下。像拥有百万粉丝的主播丹妮,即便短视频点赞量颇高,但直播间真实观看人数寥寥,每天直播 8 小时,赚的钱可能只有区区 100 块。而头部主播一场直播的收入就能高达百万甚至更多,这种天壤之别的收入差距,意味着绝大多数从事网红职业的人并不能获得理想中的高收益,很多人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甚至还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再者,网红工作的强度非常大。为了吸引粉丝、留住观众,主播们往往需要长时间进行直播,每天直播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常态,而且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直播前的准备工作上,比如策划直播内容、挑选商品、布置场景等,直播结束后还得跟进粉丝反馈、分析数据等,几乎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长期处于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身体和精神上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出现身心疲惫、健康问题频发等情况。

同时,网红的权益保障也存在不足。目前网红行业的相关规范和监管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灰色地带,部分网红可能会遭遇合同陷阱、拖欠报酬、恶意诋毁等问题,而且在面对平台规则调整、算法变化等情况时,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自身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

另外,网红这一职业还具有明显的 “青春饭” 属性。网络受众的喜好变化迅速,对于新鲜事物、新面孔的追求永无止境,一旦网红不能持续保持热度、创新内容,很容易就会被市场淘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和精力也可能跟不上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这就使得网红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积累财富和资源,为后续的转型或者生活提前做好准备。

总之,想要在网红行业中站稳脚跟、取得成功,并非只靠运气或者一时的热度就行,而是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能够持续输出优质、有价值、有创意的内容,同时还要懂得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维护自身权益等,这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多得多。

在当今这个信息传播迅速且广泛的互联网时代,网红群体日益壮大,他们凭借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在网络平台上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了公众人物,也享受着流量所带来的诸多红利。然而,与之相伴的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在 “羊毛月讲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去卷做网红” 这一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就像羊毛月,他作为拥有 800 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本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为年轻人提供有益的引导,可却因那番嘲讽大学生求职困境的言论,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不满。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网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在网络这个放大镜下,都会产生巨大的公众效应。他们的言行不仅仅关乎个人形象与声誉,更会对粉丝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网红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必须谨言慎行。要深知自己的话语有着凝聚共识或者引发争议的力量,所以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空间,避免因不当言行伤害到他人感情、误导大众认知。尤其是面对那些正处于就业压力等困境中的大学生群体,网红更要多些理解和共情。毕竟,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本就面临诸多艰难,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支持与正确的引导,而绝非嘲讽与轻视。

例如,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积极正面的网红,他们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为大学生分享如何提升求职技能、怎样做好职业规划等实用的知识;还有的网红会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呼吁社会各界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包容。这些网红用实际行动承担起了社会责任,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氛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赢得了大众的尊重与认可,值得更多网红学习和效仿。

对于大学生来说,择业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关乎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生活状态,绝不能盲目跟风,需要秉持理性的态度去综合考量。

当下,网红职业看似光鲜亮丽,工作形式自由、有机会名利双收且似乎收益颇高,这使得不少大学生受到吸引,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便想一头扎进这个行业,认为做网红是一条轻松的成功捷径。但实际上,网红职业背后有着诸多残酷的现实问题,如激烈的竞争、巨大的收入差距、高强度的工作以及权益保障不足等等。所以,大学生不能仅仅因为看到网红表面的光鲜,就轻易做出选择。

相反,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应该静下心来,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去思考。比如,有的大学生文笔好,那么可以考虑往文案策划、编辑出版等相关领域发展;有的擅长与人沟通交流,销售、客服等岗位或许更适合他们。同时,要对各行业有清晰的认知,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岗位需求以及职业晋升路径等情况。可以通过参加实习、阅读行业报告、与业内人士交流等方式来加深对各行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考虑这份职业能否让自己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能否在未来的人生不同阶段都给予自己相应的支撑。例如,选择一个与自己专业契合度高且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行业,从基层岗位做起,逐步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朝着更高的职位迈进。总之,大学生要在众多的社会分工中,经过理性分析和慎重考量,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郭青松老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