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4岁女孩被布偶猫抓伤,打了5针疫苗,为何还是狂犬病发作走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7 23:34 1

摘要:14岁的赵婉婷家住广州,她从小就特别喜欢小动物,她的课本夹缝里、书桌抽屉里,常常塞满了猫猫狗狗的贴纸和明信片。去同学家玩时,她看着别人怀里抱着猫咪,眼神里写满了羡慕,反复请求对方让自己也抱一抱。学校里同学们聊起宠物,她总是听得入神,眼里闪着光。每次放学路上遇到

14岁的赵婉婷家住广州,她从小就特别喜欢小动物,她的课本夹缝里、书桌抽屉里,常常塞满了猫猫狗狗的贴纸和明信片。去同学家玩时,她看着别人怀里抱着猫咪,眼神里写满了羡慕,反复请求对方让自己也抱一抱。学校里同学们聊起宠物,她总是听得入神,眼里闪着光。每次放学路上遇到流浪猫,她都忍不住多看几眼,甚至蹲下伸出手轻声呼唤,偶尔还会给它们喂吃的。只是父母一直觉得照顾宠物太麻烦,还会掉毛,家里始终没同意养,她只能把喜欢藏在心里。

2018年10月,赵婉婷无意间听见在客厅聊天的亲戚说,自己要出远门几天,家里的布偶猫没人照顾,正愁着该怎么办。父母一开始就摇头,说家里从没养过猫,怕打扫麻烦,更怕孩子分心。话音刚落,赵婉婷立马从房间里跑出来,眼睛亮得像星子一样:“我来照顾!我一定会小心的!”她说得斩钉截铁,甚至拍着胸口保证每天喂食、铲砂、打理干净。见女儿难得这样坚持,亲戚又打包票说这猫亲人不调皮,父母犹豫了片刻,还是点了头。赵婉婷整个人雀跃不已,数着日子盼着猫猫上门。

10月12日,那只布偶猫被抱进了赵婉婷的家。它毛发雪白,夹着淡淡的奶咖色,尾巴蓬松得像一把刷子,蓝色的眼睛清澈明亮,看上去乖巧又高贵。赵婉婷一见到它,整个人都笑开了花,迫不及待伸手去抚摸那柔软的毛。她端着小碗,仔细为它准备食物,看着猫咪低头进食的样子,心里满满的幸福。每天放学回家,她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猫,不是给它梳毛,就是陪它在屋子里玩逗猫棒。父母常常摇头笑叹,女儿简直把这只猫当成了小伙伴,天天围着它转,连作业都得抽空赶着写。

好景不长,几天后,赵婉婷就察觉到布偶猫的状态变得奇怪。它不再安静乖巧,眼神时常游离,时而瞳孔放大,时而惊恐地缩在角落里,对声音和光线都异常敏感。它的叫声变得尖锐急促,原本爱吃的猫粮也几乎不碰,还会毫无缘由地突然炸毛,甚至冲着空气低吼。赵婉婷心里发慌,却不愿相信猫咪真的病了。10月15日傍晚,她见布偶猫缩在沙发角落里不停颤抖,便轻声唤着,慢慢伸手想要抚摸它的背,安抚它的情绪。可就在她指尖碰到毛发的瞬间,猫突然猛地转头伸出爪子,锋利的指甲在她手背上划出几道血痕,鲜红的血立刻冒了出来。

赵婉婷痛得忍不住惊叫了一声,声音传到厨房,妈妈立刻跑了过来,一眼看到女儿手背上渗出的血痕,脸色瞬间变了。她慌忙把女儿拉到一边,又猛地抬头望向那只还在低声嘶吼的布偶猫,吓得心头直跳。她二话不说,立刻将猫关进阳台的笼子里锁好门,然后抓起女儿的手,直奔最近的医院去处理伤口。

到了医院,医生仔细查看了赵婉婷手背上的抓痕,又详细询问了经过。听说是被猫抓伤,他神情一下子严肃起来,科普道,狂犬病并不是只有被咬才会传播。猫狗的爪子上常常会残留唾液或病毒,如果在抓挠时划破皮肤,照样有可能把病毒带进血液和神经。哪怕是看似干净的家猫,只要它和外界有过接触,就不能掉以轻心。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所以伤口必须立刻彻底清洗,并且必须进行全程的狂犬疫苗接种,严重暴露还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听到这里,赵婉婷和母亲心里一阵发凉,当即点头同意打疫苗。

医生先让赵婉婷把手伸到水池下,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将抓痕周围的血迹和可能残留的病毒尽量冲掉。之后又用肥皂液仔仔细细清理了几遍,再用碘伏和酒精轮流消毒,直到皮肤泛着刺痛的红色,才算完成了第一步处理。紧接着,护士为她在上臂注射了第一针狂犬疫苗,并在病历上记录好时间。医生看着母女俩,语气格外郑重:“这只是开始,狂犬疫苗必须按程序打完,不能少一针。接下来你们要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再回来接种,每一次都不能耽误。只有完整接种,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

回到家后,父母商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布偶猫送走了,再也不敢留在家里。家里安静了许多,但紧张的气氛仍旧笼罩着。赵婉婷的妈妈每天都仔细监督她的伤口护理,按时帮她清洁和消毒,不允许有一点马虎。爸爸更是反复叮嘱她,在疫苗没有全部打完之前,绝不能靠近任何猫狗,就连楼下的流浪小猫也要绕着走。赵婉婷心里虽然还有些舍不得,但想到当时手背上的刺痛和流血,自己也下定了决心,不再主动去接触动物。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抱着小猫小狗,她只是远远看一眼,就赶紧把目光收回来。

一个月很快过去,赵婉婷在父母的陪同下,按时接种完了后续的所有狂犬疫苗。每次回到医院,医生都会例行检查,她的伤口早已结痂愈合,没有出现任何红肿或异常反应。整个过程中,赵婉婷的身体一直都很正常,该吃饭吃饭,该上学上学,偶尔还会和同学笑闹,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父母的心这才逐渐放下,觉得这场风波总算过去了,家里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可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

11月18号,赵婉婷回到家后觉得浑身都不对劲。额头发烫,体温反复在37度多徘徊,身体酸胀沉重,四肢无力,就连抬手都觉得费劲。肌肉像被压过一样酸痛,背部和小腿尤其明显,她整个人瘫在床上,脸色蜡黄。父母摸了摸她的额头,以为只是普通的低烧感冒,叮嘱她吃了退烧药就早点休息。第二天清晨,她依然无精打采,起床时动作缓慢,眼皮沉重,连书包都是父母帮忙背上的。但家里人只当是小病,心里并没有生出太多警觉。

10月20号,赵婉婷在学校上课时,她感到嗓子干得厉害,下意识想喝水,可杯子刚凑到嘴边,呼吸立刻乱了,喉咙猛地一缩,像是要窒住一样。水还没咽下去,她整个人便被呛得直咳,胸口痉挛得像要撕裂开。她脸色骤然绷紧,眼神惊恐,双手死死抓住课桌,手臂剧烈颤抖。她再次尝试喝水,可水一靠近,她的喉咙就像被卡住,发出断断续续的“咯咯”声,呼吸凌乱,额头冷汗直冒。她慌乱地张着嘴,眼泪顺着眼角流下来,同学吓得纷纷围过来,却谁都不知道怎么帮她。她肩膀剧烈起伏,脸因缺氧憋得通红,表情越来越痛苦,像是每一次呼吸都在和身体作对。

她双手死死捂住喉咙,嘴唇颤抖着张开,喉咙却完全发不出声音,只剩下一阵阵撕裂般的气息。赵婉婷想努力站起来,可双腿瞬间抽紧,整个人猛地一抖,身体彻底失去控制。她的手臂剧烈痉挛,课桌上的书本被扫落一地。下一秒,她眼前一黑,身体猛地向旁边倾倒,整个人重重扑倒在课桌旁,脑袋撞在椅子上发出一声闷响。她全身抽搐着蜷成一团,口水不受控制地往外涌,双眼逐渐涣散,像是在失去意识前最后的挣扎。全班顿时乱成一团,有人尖叫,有人冲出门去找老师,惊慌失措地呼喊着快送医院。

送到医院后,医生立即为赵婉婷进行了全面检查。入院时体温38.4℃,脉搏每分钟128次,呼吸急促不均。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脑脊液检查呈无菌性炎症表现,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糖浓度正常。影像学检查未见颅内出血,但MRI提示双侧海马区信号异常。电生理监测显示咽喉和膈肌存在痉挛性放电,临床表现出恐水、吞咽困难和全身肌肉抽搐,结合她近期有明确的猫爪抓伤史,且已出现典型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医生最终做出诊断:狂犬病。

赵婉婷的母亲听到诊断时整个人都愣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声音颤抖着结结巴巴:“狂犬病?怎么可能是狂犬病?我女儿明明一针不落地打完了五针疫苗,还按照你们说的流程一步步来,怎么还是会这样?”父亲的脸色惨白,喉咙里像被堵住,过了好一会儿才挤出声音,语气绝望:“不是说打全程疫苗就能防住吗?她才十四岁啊,她还是个孩子,你们一定要救救她!”说到最后,母亲“扑通”一声跪倒在医生面前,泪流满面地哀求:“求求你们,无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她救回来……”然而医生的神情沉重,只能安抚他们情绪,表示会尽力对症支持。

医生团队很快启动了全力抢救,为赵婉婷采取了镇静、抗痉挛、支持呼吸循环等一切可能的措施。她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身上接满了监护仪器,呼吸机维持着她起伏急促的胸膛。每一次痉挛发作,医生和护士都第一时间冲上去控制,给她注射药物,调整液体,哪怕只是一丝缓解,也不肯放弃。父母在病房外的走廊里守了一夜,眼睛哭得红肿,一次次抓住医护人员的手问有没有好转。可随着时间推移,她的呼吸越来越弱,心跳一次比一次慢,最终监护仪上那条波动的曲线缓缓拉直,定格成刺耳的长音。医生沉重地摘下口罩,宣布抢救无效。

赵婉婷去世的消息像一记重锤,砸得她的父母几乎站立不稳。母亲扑在病床边,抱着女儿冰冷的身体,哭得声嘶力竭。父亲眼睛通红,猛地转身冲着医生嘶吼:“她打了全程的疫苗啊!免疫球蛋白你们也给她打过!怎么还会得狂犬病?是不是你们处理伤口的时候出了问题?还是疫苗根本就是假的?!”母亲哭着附和,双手颤抖着指向病历单:“你们给我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整间病房弥漫着撕心裂肺的质问与绝望。

面对父母近乎崩溃的质问,主治医生神情凝重,把病例和接种记录一一翻开,逐条核对。他回顾当初赵婉婷被送来时,手背抓痕第一时间在流动清水下冲洗了足足二十分钟,随后又用肥皂液、碘伏、酒精依次清理消毒,整个流程完全符合规范。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当场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剂量与操作都无遗漏,之后的狂犬疫苗更是按照第0、3、7、14、28天的程序完整接种,每一次都有记录和签字。医生合上病历,声音压得很低:“从医疗操作上看,所有处理都是规范的,没有出现遗漏和错误。”

为了彻底排查隐患,医生又联系了疾控中心,调取了赵婉婷所用狂犬疫苗的溯源信息。很快,完整的批号、生产厂家、出厂检验证书都被调出来,每一项数据都显示合格。随后他又追查了该批次疫苗在全程冷链运输中的温度监控记录,从出厂到配送再到医院接收,全程均保持在2至8摄氏度之间,没有任何超温或失效的情况。医生把这些打印件拿到家属面前,语气沉重却坚定:“疫苗来源正规,质量合格,运输环节也没有问题。可以确认,她接种的是真正有效的疫苗,并不是假药,也没有失效。

医生仍不甘心,逐项追问赵婉婷父母她在接种期间和之后的生活情况。他详细询问有没有受过寒凉,是不是在高烧或感冒时打过疫苗;又追问她有没有再次被动物咬过或抓过,哪怕是很轻微的接触;甚至连她是否在接种后做过剧烈运动、熬夜劳累,都一一核实。父母泣不成声,却仍然极力回忆,反复摇头,说女儿每次打完针都回家好好休息,没有感冒过,也没有碰过猫狗,生活一切都按照医生的叮嘱来。医生边听边在纸上勾划,眉头越皱越紧,直到把所有可能一一排除,仍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医生合上病历,叹息良久,心里始终无法释怀。所有流程都检查过一遍,从伤口处理到疫苗接种,从运输冷链到患儿日常情况,均无异常,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主动联系了当地疾控中心,请求感染科室的专家介入,一起分析病例。

疾控中心的专家接到汇报后,第一反应也是震惊。在他们的临床经验里,只要严格完成全程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联合预防,几乎不可能再出现发病的情况。专家详细翻阅了病例资料,确认所有操作步骤均符合规范,疫苗批次正常,接种时间准确,没有发现任何疏漏。他抬起头,眉头深锁:“这不符合常理。”

专家与医院医生当场展开讨论,从常见的疫苗失效、接种不及时,到个体免疫缺陷的可能性,都逐一推演。但所有推论都被眼前的记录否定。他们都清楚,狂犬病是最不容许有丝毫漏洞的疾病,赵婉婷的防控过程几乎堪称教科书,然而事实却摆在眼前,孩子依旧在发病后迅速走向不可逆的结局。专家沉声感叹:“这里面一定有一个极小、但致命的细节被忽略了。”

专家亲自与家长见面。刚一开口,赵婉婷的母亲便再也忍不住,哭着把这些天的经历从头到尾诉说一遍,嗓音哽咽得断断续续。父亲双眼通红,手里一直攥着一部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发白。他颤抖着递过来:“这是她当时接种疫苗时我录下的视频,你们看看,整个过程我们都在场,绝对没有出过差错……”

专家接过手机,专注地盯着屏幕,一帧一帧地放慢,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周围的人都屏住呼吸,病房里只剩下视频里模糊的声音在回荡。看到一半时,专家眉头微微一皱,接着把视频拖回去重新播放。第二次看,他身体前倾,眼神越来越凝重。第三次看,他猛地停下,手指定在屏幕上的某一帧,眼神骤然一亮。

“就是这里!”他激动地抬头,声音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颤抖,“问题就在这里!”

找到真相后,专家不禁摇头叹息,长叹道:“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并非就是百分之百的保障了,虽然你们按照流程全程接种了疫苗,伤口处理和打完疫苗后的护理也都没有问题,但你们还是犯了一个看似极其微小,实则致命的错误!这才让狂犬病病毒有了可趁之机,一旦发作后就是直接死亡啊!”

专家把画面放大后,缓缓开口解释。赵婉婷在被猫爪抓伤后,家人确实第一时间清洗并处理了手背上的伤口,也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了全程的疫苗接种和免疫球蛋白注射。所有步骤看似严丝合缝,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当时猫爪不仅划过手背,还轻轻扫过她的唇角,而那一瞬间,她的嘴角正好有个被零食包装袋划破的小伤口。这个细小破口没有被家人注意到,也没有经过冲洗消毒,自然更谈不上进行免疫球蛋白浸润。病毒就是通过这个极小的入口进入神经系统,从而躲过了所有后续的防护措施。

狂犬病毒一旦进入机体,往往会顺着神经快速传播,常规的疫苗接种和免疫球蛋白注射主要针对明确和可见的暴露部位。赵婉婷的手背伤口得到了完整处理,但嘴角这个被遗漏的破口没有接受同样的干预,病毒就在这里扎根扩散。等到全程疫苗完成时,病毒早已进入神经系统深处,任何后续的免疫措施都无法彻底清除。临床上,这种因细小暴露点被忽略而导致的感染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就几乎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病例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狂犬病的预防绝不仅仅是打完疫苗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在暴露后的第一时间,对所有可能存在的破口进行彻底清洗处理。哪怕是极小的擦伤,哪怕是家人都觉得无关紧要的裂口,都可能成为病毒进入的通道。赵婉婷的父母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怠慢,他们严格遵循医嘱完成了每一步,只是忽略了一个细微到几乎看不见的伤口,就足以让病毒绕开所有防线。医学上称这种情况为隐匿性暴露,它提醒所有人,对待狂犬病不能有丝毫侥幸。

医生和专家最后总结时,神情格外沉重。他们强调,这并不是疫苗的失败,也不是操作的疏漏,而是患者暴露部位没有被完全覆盖到。赵婉婷的遭遇令人痛心,却也让医务人员再次认识到公众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让更多人明白,每一个可能的伤口都必须认真对待,才能真正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狂犬病防控的意义就在于此,这是一场和时间、细节的赛跑,任何一次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唐青,李浩.中国狂犬病流行近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03):75-76.张永振.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J].中国计划免疫,2005,(02):140-143.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6,6(03):161-188.DOI:10.16505/j.2095-0136.2016.03.001.

(《广州14岁女孩被布偶猫抓伤,打了5针疫苗,为何还是狂犬病发作走了》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万淼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