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得从2011年那场白宫晚宴说起。奥巴马连任总统后,听了幕僚的馊主意,邀请当时65岁的地产大亨特朗普参加。本来是想借晚宴辟个谣,顺便调侃几句,没想到反倒给他造了势,间接帮他后来上了位,弄得美国政坛一直动荡。
要说历史上那些让人拍大腿的馊主意,那可真是能从古代数到现代,一个比一个让人唏嘘。
这事儿得从2011年那场白宫晚宴说起。奥巴马连任总统后,听了幕僚的馊主意,邀请当时65岁的地产大亨特朗普参加。本来是想借晚宴辟个谣,顺便调侃几句,没想到反倒给他造了势,间接帮他后来上了位,弄得美国政坛一直动荡。
本期我们就来盘点历史上那些“一招错,满盘皆输”的馊主意,看看它们怎么从“聪明决策”变成“致命昏招”,背后藏着哪些决策者绕不开的认知陷阱。
要说古代最让人唏嘘的“馊主意”,还得提特洛伊木马那档子事。当年希腊和特洛伊打了十年仗,希腊人攻不下城,就想了个招:造了个巨大的木马,假装撤退,把木马留在城外,还故意让个俘虏跟特洛伊人说,这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谁要是破坏木马,会遭天谴。特洛伊人信了,觉得这是战利品,欢天喜地把木马拉进了城,也没想想这么大的木马藏没藏人。结果当天夜里,木马里藏着的希腊士兵爬出来,打开城门,城外的希腊大军一拥而入,特洛伊城就这么破了,男人被杀,女人被掳,好好的城邦一夜之间没了。
到了近代,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俩“扩张狂人”,也犯了类似的糊涂。1812年夏天,拿破仑带着60万大军进攻俄罗斯,他觉得自己兵强马壮,三个月就能拿下莫斯科,逼俄国投降。可他没算到俄罗斯的冬天来得那么猛,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法军没准备冬装,粮食也跟不上,俄军还搞“焦土政策”,坚壁清野,法军一路打到莫斯科,发现城里空无一人,放了把火就跑了。法军撤退时被俄军追着打,加上冻饿病死,最后回到法国的只剩不到5万人,元气大伤,后来滑铁卢战败,跟这次亏空有很大关系。
希特勒更离谱,1941年6月,他调集55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苏联,也想学拿破仑速战速决,觉得苏联不堪一击,三个月就能结束战斗。可他忘了拿破仑的教训,同样低估了苏联的抵抗意志和冬天的威力,德军打到莫斯科城下时,冬天又来了,零下40度,坦克冻得开不动,士兵没冬衣,冻死冻伤无数,加上还要分兵对付西线的英美,陷入两线作战,苏联红军趁机反攻,德军一路败退,这场战役成了二战的转折点,希特勒的扩张梦也碎了。这俩例子,说到底都是被扩张的野心冲昏了头,没算清现实这笔账,结果把自己坑惨了。要说打仗时还有更糊涂的“馊主意”,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事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要说打仗时还有更糊涂的“馊主意”,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事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突然偷袭美国珍珠港,炸沉炸伤美军战舰18艘,击毁飞机200多架,美军死伤四千多人,太平洋舰队几乎瘫痪。
日本当时算盘打得挺精,觉得把美军打疼了,就能让美国不敢插手太平洋战场,自己好趁机吞并东南亚。
可他们千算万算,算漏了美国人的脾气,美国老百姓被彻底激怒,第二天美国就对日宣战,直接把整个国家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工业实力全开,航母一艘接一艘下水,飞机坦克像下饺子一样造出来。
结果呢,日本不仅没能称霸太平洋,反倒被美军一路打回本土,1945年两颗原子弹扔下来,广岛长崎变成一片焦土,最后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家都差点没了。
到了2003年,小布什政府又犯了类似的毛病,他们一口咬定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非要带着联军去打伊拉克。
结果呢,仗是打赢了,萨达姆政权倒了,但找来找去,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影子都没见着,明摆着是当初的情报错得离谱。
更要命的是,他们根本没考虑战后怎么重建,伊拉克很快陷入混乱,教派冲突不断,恐怖分子趁机抬头,美军在那儿陷了八年,死了四千多士兵,花了几万亿美元,最后灰头土脸地撤军,国际形象也一落千丈。
要说因为盲目自信栽跟头的,不光是战场上的决策者,科技和工业领域也有不少血淋淋的教训。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港出发,首航就撞上了北大西洋的冰山,右舷撞出个大口子,海水呼呼往里灌,船上的人这才慌了神,可救生艇就那么多,很多人只能跳海,当时海水才零下二度,跳下去没几分钟就冻僵了,1500多人跟着船沉到了海里,尸体漂得到处都是,后来一查才知道,这船号称“永不沉没”,其实根本没按规定配够救生艇,当时船上2200多人,救生艇只够1178人用,船公司觉得这船结实,救生艇就是个摆设,没想到第一次出海就撞上冰山。
要说科技傲慢惹出的大祸,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也得算一个,4月26日凌晨,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做实验时操作失误,反应堆功率突然飙升,把反应堆顶盖都炸飞了,放射性物质像乌云一样飘到天上,整个欧洲都检测到了辐射,当时苏联那边还想瞒着,没及时疏散附近居民,等到普里皮亚季的人发现孩子出现呕吐、掉头发的症状,才知道出事了,可这时候很多人已经吸了不少辐射,最后统计下来,直接死于爆炸和辐射病的就有几百人,因为辐射得癌症的更是不计其数,核电站周围2600平方公里都成了无人区,到现在都没人敢住。
这俩事说到底,都是太相信技术,把安全当儿戏,觉得事故轮不到自己头上,结果出事了才知道后悔,可后悔也晚了,这种因小失大的馊主意,商业领域也没少出。
要说商业上因为瞎折腾栽跟头的,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新可乐”算一个。当时为了跟百事可乐抢市场,公司觉得老配方太甜,就瞎改配方搞出个新可乐,结果老顾客不买账,超市里老可乐被疯抢,新可乐却无人问津,销量暴跌20%,公司只好多花几千万广告费,又把老配方请回来,改名叫“经典可乐”,这才保住市场。
美国1920年开始搞禁酒令,说是要减少犯罪和家庭暴力,结果酒厂关门,黑帮靠走私酒水发大财,街头枪战天天有,政府收不到酒税,老百姓偷偷喝酒更厉害,13年后实在撑不下去,只能把禁酒令废了。
要说因为政策短视闹出笑话的,现代政治决策里也不少见。
要说因为政策短视闹出笑话的,现代政治决策里也不少见,2011年奥巴马邀请特朗普参加白宫晚宴那事儿,就挺典型的。当时奥巴马刚连任,被特朗普散布的"出生地谣言"搞得心烦,幕僚出主意说不如请他来晚宴,当面调侃几句,既能辟谣又能显得总统大度。结果呢,特朗普借着白宫这个舞台,对着媒体大谈自己的治国理念,还把晚宴变成了个人宣传秀,回去后人气蹭蹭涨,2016年真就选上了总统。执政那几年,又是退群又是加税,政策反复无常,把美国国内搞得分裂不说,国际形象也一落千丈。
生态领域也有这种瞎指挥的馊主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有个叫艾伦·萨沃里的生态学家,跑来说肯尼亚草原沙漠化是因为大象太多,吃了太多草和树,主张杀4万头大象来保护植被。当地政府还真信了,结果杀了大象后,草长得更疯,火灾频发,反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后来才发现,大象吃掉高大的灌木,才能让低矮的草生长,还能传播种子,根本不是沙漠化的原因,这杀象计划纯属拍脑袋想出的错招。
说到底,这些“馊主意”都绕不开一个坑:决策者的认知盲区——要么觉得自己能耐大,要么看轻对手实力;要么只盯着眼前这点好处,要么忘了给以后的风险留条路。
历史这面镜子亮着呢,这些血淋淋的事儿都在说:做决定时,实在比“聪明”管用,敬畏现实比野心靠谱。
比起美国那些制度毛病,中国“集体商量、科学拍板”的法子,更能少犯个人瞎折腾的错,让国家稳稳当当发展。
咱们也得从这些老教训里学乖,少踩认知的坑,多干靠谱的事——毕竟,一步错,可能满盘都输了啊。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