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分冷飕飕,晚秋分热难当:今年秋分有啥讲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8 01:31 1

摘要: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节气到来了。今年秋分不一般,既是农历八月初二,又在凌晨交节,老祖宗留下的农谚里有不少说法。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节气到来了。今年秋分不一般,既是农历八月初二,又在凌晨交节,老祖宗留下的农谚里有不少说法。

北京时间9月23日1时03分,我们迎来了2025年的秋分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从这天起,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开始变得昼短夜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

01 秋分早晚,两种说法

今年秋分时间落在公历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二。关于秋分早晚,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以农历月份为标准:秋分落在农历七月称为早秋分,落在农历八月则为晚秋分。2025年秋分在农历八月初二,按此标准属于晚秋分。

另一种是以交节时刻为标准:白天交节为“白天秋分”,夜晚交节为“夜晚秋分”。今年秋分具体时间为9月23日凌晨1时03分,属于“夜晚秋分”。

02 农谚智慧,气候预测

“早秋分,冷到哭;晚秋分,蒸桑拿”。这句农谚生动反映了秋分早晚对气候的影响。早秋分时冷空气提前南下,气温骤降;晚秋分时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可能出现“秋老虎”高温天气。

“白天秋分,单衣过冬;夜晚秋分,冻死老牛”是另一句相关农谚。意思是如果秋分在白天交节,冬季可能偏暖;如果在夜晚交节,冬季可能偏冷。

这些农谚是古人长期观察自然现象的经验总结,在缺乏现代气象预报技术的年代,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03 科学道理,气象分析

从气象科学角度看,秋分早晚确实与后续天气存在一定关联性。当秋分时刻在白天,表明此时段气温较高,温暖趋势可能会延续至冬季;反之若在夜晚,则显示此时气温较低,冷空气势力较强。

气象学家指出,早秋分时副热带高压尚未完全南撤,但北方冷空气已开始活跃。两者对峙下,易形成持续性阴雨,导致气温骤降。

而晚秋分因太阳直射点南移滞后,南方往往受副高控制,出现“秋老虎”高温。2023年秋分在农历八月廿一,广州当日气温仍达34℃。

中国气象局1951-2020年统计表明,早秋分年份中,北方9月气温偏低概率达63%,华西地区降水偏多40%以上。

04 今年特点,特殊气候

2025年秋分有三重特殊性。一是时间极端早,是近20年最早秋分之一,仅晚于2008年八月初一(9月22日)。

历史数据显示,类似年份如2011年(八月初三),北京9月下旬平均气温较常年低2.3℃。

二是天文气象叠加。秋分后太阳辐射加速减弱,配合拉尼娜现象(2025年概率70%),冷空气南下或更频繁。

美国GFS模型预测,9月底东亚大槽可能偏深,内蒙古东部至东北地区或有初霜冻提前。

三是区域差异显著。长江中下游可能面临“湿冷暴击”,而华南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秋分前后或现35℃以上高温,形成“北穿棉袄南摇扇”的奇特景象。

05 农业生产,应对建议

秋分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时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

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针对2025年早秋分特点,农业方面需要警惕三大风险。一是东北早霜风险:黑龙江大豆产区需提前完成收割。

二是江南湿害预防:晚稻需加强田间排水。三是能源调度准备:京津冀地区供暖或需提前启动。

“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

06 健康养生,生活建议

秋分养生,防凉燥成了头等大事。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早晚温差明显加大。

秋分属于凉燥。凉燥属次寒、小寒,凉燥犯肺,则肺气不宣,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症见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

若是凉燥,要温润止咳,适合吃些偏温的食物,如杏仁、淮山、山芋、板栗等。除以上食物,萝卜也是缓解凉燥的“好帮手”。

早秋分年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通常上升12%,建议中老年人9月下旬开始晨练不宜过早。昼夜温差大,需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07 文化传承,现代价值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结晶。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气候特点。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当代生活中,节气文化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还可以指导健康养生,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

如今,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新的生活内容、文化表达和传播手段,进一步提炼、升华、传播和弘扬,使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绽放勃勃生机。

农谚说“秋分夜露白,来年粮满仓”。现代农业气象学发现,适度的昼夜温差能促进水稻灌浆。

虽然现在有精确的天气预报,但老祖宗留下的节气智慧仍然值得我们参考。今年秋分后,北方要防冷空气提前,南方要防“秋老虎”发威,农民朋友要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丰收。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