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问我第一次见到老人是什么时候吗?好像是2016年,不对,应该是2017年。我记不太清了,等会儿我查一下再告诉你。”阳泉市义工联合会义工黄程建一边思索,一边和记者说。随后,他掏出手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仔细翻找,终于确定了他和妻子陈航敏第一次见到翟秀珍老人的时
“你问我第一次见到老人是什么时候吗?好像是2016年,不对,应该是2017年。我记不太清了,等会儿我查一下再告诉你。”阳泉市义工联合会义工黄程建一边思索,一边和记者说。随后,他掏出手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仔细翻找,终于确定了他和妻子陈航敏第一次见到翟秀珍老人的时间是2017年夏天。
陷入回忆的黄程建,讲述了他们夫妻与老人结缘的故事。2009年,黄程建和陈航敏夫妻二人从浙江迁至阳泉定居,从事童装生意。随着生意日益红火,他们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此时,他们萌生了加入公益团队、助人为乐的想法。由于初来乍到,他们对阳泉的公益组织并不熟悉,于是选择通过朋友圈向好友求助。曾在他们童装店购买过衣服的顾客,在朋友圈看到他们的求助后,向黄程建、陈航敏夫妻推荐了阳泉市义工联合会。
加入阳泉市义工联合会后,黄程建、陈航敏夫妻对“幸福家园”社区服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项服务聚焦于服务社区内的独居老人和残疾老人,义工们每月都会上门陪伴老人,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情感上的慰藉。黄程建、陈航敏夫妻负责对接的正是翟秀珍老人。老人出生于1931年,老伴早已离世,儿子又不幸意外去世,领养的孙子在外地工作,不能时常陪伴在她身边。
“别看老人年事已高,却格外精干,精气神十足。”谈及对老人的第一印象,黄程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他们夫妻与老人初次相识的那天。白发苍苍的翟秀珍老人,还有满怀责任感的黄程建、陈航敏夫妻,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中交织成一幅温馨的画面。
从那以后,夫妻二人每月都会抽出时间去看望老人家。即便在陈航敏怀孕期间,他们也从未忘记前去探望。他们会给老人带去水果、蔬菜,为老人购置生活用品,还会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近况,陪老人一同看电视、拉家常。有时夫妻俩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姐弟俩给老人唱歌、跳舞,把老人哄得眉开眼笑。
今年8月下旬,翟秀珍老人因腿部积液住院治疗。尽管有老人的侄媳妇帮忙照料,但黄程建、陈航敏夫妻只要一有空,就会去探望老人。当老人的侄媳妇遇到问题时,夫妻俩也会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如今,老人已勉强能够下地行走,但仍需静养。
在八年多的相伴时光里,黄程建、陈航敏夫妻对老人的情感,早已不再是起初出于责任感的帮扶,而是真正将老人视作一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阳泉,翟秀珍老人就是我们家的长辈。对我们而言,她就是我们的奶奶,是我们的亲人。不管是平日里去看望她,还是在她有需求时施以援手,都是我们理所应当去做的事。”黄程建说。
锁坏了帮忙更换、煤气灶坏了帮忙购置新的,逢年过节还送上节日礼物……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散落的星光,在岁月里汇聚成温暖的星河,让这段没有血缘的亲情愈发牢固。这种在模糊时光中沉淀下来的清晰情感,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帮扶关系,成为他们彼此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牵挂。
在阳泉市义工联合会做义工期间,黄程建、陈航敏夫妻不仅对翟秀珍老人尽心尽责,还积极主动参与“阳光图书馆”项目和助学活动。除此之外,他们还资助了一名困境家庭的儿童,为其提供助学金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黄程建、陈航敏夫妻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义工”二字的真谛,将爱心播撒在阳泉这片土地上,温暖着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为老人送去关怀,还是为学子点亮希望,黄程建和陈航敏始终秉持着初心,在公益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平凡的善举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我希望通过讲述我们的故事,激励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义工队伍中来,让这份爱的力量不断传递下去,为社会增添更多的温暖与和谐。”黄程建说。
来源丨阳泉晚报
来源:阳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