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永州零陵梳子铺乡,二龙山的余脉温柔环抱,愚溪的流水静静流淌,曾有一座承载了几代人青春的建筑——梳子铺中学原四合院。它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以青石为基、砖木为骨,黑瓦覆顶的传统形制,在钟灵毓秀的山水间,勾勒出最质朴的校园模样。
【记忆里的梳中老四合院】在永州零陵梳子铺乡,二龙山的余脉温柔环抱,愚溪的流水静静流淌,曾有一座承载了几代人青春的建筑——梳子铺中学原四合院。它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以青石为基、砖木为骨,黑瓦覆顶的传统形制,在钟灵毓秀的山水间,勾勒出最质朴的校园模样。
这座四合院坐东朝西,红色园拱形正大门是它的标志性轮廓。两扇厚实的木门历经风雨,门楣上方“梳子铺中学”五个黑字虽已斑驳,却依旧方正遒劲,诉说着过往的岁月。大门两侧是教师宿舍,南北两侧各立一栋教室,北面最西端的水砖瓦房是学校厨房,旁边一口水井曾滋养着师生的日常。院内操场不算宽整,却被精心打理:四周与角落的花坛里,四季花草不败;几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撑起浓荫,为北面的舞台遮风挡雨,夏日里的蝉鸣与课间的欢笑声,曾在这里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
对许多校友而言,这座四合院不仅是求学之地,更是青春的坐标。一砖一瓦都印着上课的铃声,一草一木都藏着课间的嬉戏,青石墙上的痕迹、黑瓦缝隙的光影,都是再也熟悉不过的记忆。它像一位沉默的长者,见证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从懵懂走向成熟,将知识与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心中。
时光流转,随着田洞村新校区的建立,老四合院先被留给梳子铺中心小学作为教师宿舍,后因被鉴定为危房而逐渐荒废,最终在岁月里被拆除,原址上立起了新的建筑。如今,再想寻觅它的踪影,只能翻开记忆的相册:那四季飘香的花坛、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红色拱门上的斑驳字迹,都成了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静静沉淀在每一位梳中人的心底,成为关于青春与母校最珍贵的念想。——文/蒋六元
来源:愚溪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