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永浩与西贝贾国龙的“预制菜”之争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对中国餐饮业的影响,恐怕不会这么快消散。
罗永浩与西贝贾国龙的“预制菜”之争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对中国餐饮业的影响,恐怕不会这么快消散。
可以说贾国龙的这一波操作,真的连累了中国餐饮业。
就在西贝事件之后,现在已经有多家餐饮品牌受到了影响。
号称“活鱼现做”的太二酸菜鱼最先被推上风口,“7分钟上齐三道菜”的出餐速度引发了质疑。
媒体实探太二酸菜鱼后发现,所谓的活鱼是指“当天到店现杀”,而非“顾客点单后现杀”,而且只有鲜活门店用活鱼,而普通门的店鱼均来自中央厨房。
除了太二酸菜鱼,近日网友热议绿茶餐厅也已经悄悄撤下了门店外“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
西贝事件对中国餐饮业的影响还在持续,而这些正在受到影响的餐饮连锁品牌,都无不在使用预制菜,因为预制菜是中餐标准化绕不过去的环节。
餐饮品牌想要标准化、规模化,就绕不过预制菜,甚至一些打着没有预制菜招牌的餐饮品牌,其实也只能保证极个别的招牌菜不是预制菜,剩下的依然是预制菜。
而西贝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贾国龙不认为提前腌制好冷冻的牛肉、鸡翅是预制菜,也不认为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就不是新鲜的,更不认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已经背离了西贝“有机食材”的口号。
并不是说转基因大豆油不能吃,其实转基因大豆油通过工艺去除DNA和蛋白质等转基因物质后,已经不含转基因成分了。
但转基因的东西还能称作“有机食材”吗?有机食材全程禁止使用转基因产品,作为餐饮巨头的老板,贾国龙不会不知道吧?
甚至西贝最后发布的致歉信,都让人无比疑惑。
“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这样两句带着贾国龙浓重个人风格的话,让人看了很不适。
有人说这是贾国龙“偏执”、“能折腾”的体现,但这种特质在预制菜风波中却将西贝拖入了深渊。
在罗永浩与贾国龙的争论中,贾国龙放出了一系列昏招。
贾国龙站在消费者对立面坚称“西贝不贵”。
上线“罗永浩套餐”涉嫌侵犯消费者隐私。
明知后厨有漏洞还坚持搞“自杀式”直播。
罗永浩有意停战后,却故意惹火上身。
其实这已经不是“偏执”、“能折腾”的体现了,而是作为一家巨型餐饮连锁的老板,贾国龙的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信息茧房”。
华与华是服务西贝的咨询公司,服务西贝10年获6000多万咨询费,而华与华与西贝签约的故事却显得有些奇葩。
华与华咨询公司的华杉曾表示,贾国龙一见面就说:“我是定位理论的忠实信徒。如果你也是,我们就合作;如果你不是,我们就不合作。”
而华杉只回了三个字:“我不是。”
万万没想到,贾国龙却回应:“你嘴上说不是,其实你是!我们合作!”
华杉在采访中说:“贾总的逻辑太感人了,看在给我钱的份上我就不跟你争论了。”
再加上罗永浩与西贝风波下,华与华老板不断拱火,让贾国龙杠杠杠。
华与华的华杉说:“这不是危机公关,因为根本就没有危机,是贾国龙怒了要硬杠网络黑嘴。”
贾国龙后来在微信群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或许正受此影响。
这一系列事件不难看出,贾国龙完全就是活在“信息茧房”中,身边这样遇事拱火,只迎合老板说好话的人绝不在少数。
长此以往下来,为贾国龙服务的咨询公司、公关团队等,都练就了一项本领,就是遇事推波助澜,让老板杠杠杠,勇往直前,别苟且偷生。
也正是因为这样,贾国龙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把一场原本很好平息的消费纠纷,逐渐演成了“自杀式公关秀”。
正如罗永浩说贾国龙:我就骂了你一次,剩下的全是你自杀。
这次西贝的舆情危机,已经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在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真诚透明的沟通永远是最好的危机应对策略。
舆情应对不是“比谁狠”的较量,而是一次企业价值观的检阅。
唯有真诚倾听、开放沟通、认真整改,企业才能维护品牌声誉,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并非完全抵制预制菜,可以说在某些标准上预制菜还要更高,消费者是理解预制菜的。
消费者反感的并不是预制菜,而是你瞒着我做预制菜,却卖我现炒的价,还信誓旦旦称“我们100%没有预制菜”,这也彻底让品牌信仰崩塌了。
其实餐饮的尽头不是口味,而是经营这家餐厅的人。不能让贾国龙们连累了中国餐饮业!
来源:王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