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一麻袋面包被丢弃,烘焙浪费触目惊心!破解之道在这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8 13:03 1

摘要:一筐筐完好无损的面包被直接扔进黑色垃圾袋,这些价格不菲的烘焙产品最终归宿不是人们的胃,而是垃圾场。最近,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因大量丢弃未售面包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筐筐完好无损的面包被直接扔进黑色垃圾袋,这些价格不菲的烘焙产品最终归宿不是人们的胃,而是垃圾场。最近,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因大量丢弃未售面包被推上风口浪尖。

“太可惜了,看着都心疼!”近日,有网友拍到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营业结束后,店员直接将一筐筐没卖完的面包扔进垃圾袋。这些面包价格不菲,网红人气款大奶酥售价20元一个,芝士猪扒堡26.8元一个,树莓奶酥吐司更是高达40元一个。

这并非孤例。记者在西部某省会城市20家烘焙面点门店走访发现,有过半门店产品报损率超过10%的行业平均水平;13家门店选择直接装袋丢弃。更有调研显示,上海个别面包店报损率超过50%,一天丢弃的面包能装满满一麻袋。

烘焙产品的生命线比较短,一般当天做,当天卖,卖不掉的当日清零。西部某城市一家面包店店员坦言:“周一到周四每天丢弃的面包能装满一麻袋,周五到周日每天也能装半麻袋。”

上海某餐饮减损团队近期的探访结果更加触目惊心:10家面包店在打烊前半小时,有上千个面包被丢掉,有门店报损率甚至超过50%。

全球每年烘焙1.85亿吨的面包中,有高达10% 被丢弃、浪费。这种浪费不仅发生在零售环节,也存在于普通家庭中。

为什么烘焙行业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浪费现象?首先,许多商家盲目追求包装“大”和货架“满”。一家大型连锁商超的运营负责人解释:“种类要齐全、橱窗要摆得满满当当,才会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品牌溢价高,使得报损高也“亏不了”。业内人士指出,烘焙行业是传统高溢价行业,即使加上损耗浪费的部分,毛利率仍然有较大空间。

商家们还担心打折促销会影响“高端”“精致”的品牌形象。一家面包店店员坦言:“如果对剩余产品打折出售,可能会影响到面包的正常销售,有些顾客可能会故意等到打折后再来购买。”

食品安全顾虑也是原因之一。商家担心捐赠或处理余量食品可能带来食品安全责任问题。

实际上,我国已有法律保障反对食品浪费。202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过程中严重浪费食品时,相关部门可以约谈企业负责人并要求立即整改。

2021年,南京市就有面包店因大量报废“不美观”的面包涉嫌违反反食品浪费法,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店方被责令整改。

北京烹饪协会牵头起草的《餐饮行业食品减损技术指南》地方标准已于2025年7月起实施,提出餐饮机构宜通过食物捐赠、打折促销等方式对剩余食品进行处置。

面对浪费与经营的两难,行业已探索出多元路径。精准调控生产链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与销量,动态调整产量,从源头削减余量。

创新流通模式如推广“惜食魔法袋”或“剩菜盲盒”,以未知组合低价售卖当日余量。贵阳某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唐云谷表示:“公司目前采用盲盒五折销售的方式处理当天的报损产品,每家店的报损率能减少两个百分点。”

技术革新也在帮助解决浪费问题。国际香料香精公司IFF推出了最新酵素解决方案“PowerFresh Ace 2000”,让面包更持久保持柔软与弹性,最长可达34天,有效减少浪费。

公益捐赠也是减少浪费的有效途径。北京孟真律师事务所律师舒胜来认为:“市场监管等部门既要落实反食品浪费法要求,督促相关企业改进管理、减少浪费,也要通过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帮助企业降低剩余食品处理成本、减少后顾之忧。”

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更好的处理方式。肯德基在北京20家门店设置了“食物驿站”,不定期向公众免费发放余量食物。

快餐巨头肯德基在北京20家门店设置了食物驿站,不定期向公众免费发放余量食物;永辉、物美等连锁超市,每天特定时段会对临期食品进行打折处理。

“惜食魔法袋”等线上平台,将多家餐饮企业当日未售完的食品集中以盲盒形式低价出售。三年来累计拯救1万吨食物,减少3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泸溪河通过将闭店前未售出的糕点打包成盲盒出售,各门店每日报废率整体下降了40%。盒马还开设了多家奥莱店,集中销售其他门店的临期生鲜食品。

理性购买:购物要少量多次,列清单再买,别冲动,两到三天量最稳。科学存储:常温两天内吃,超出就冷冻。切片分装,每袋2片,贴日期。创意利用:面包丁炒蔬菜;隔夜吐司做法式吐司;边角烤成面包糠。

选择购买临期食品也是减少浪费的好方法。晚上8点后,多家连锁超市的熟食区、烘焙区、蔬果区的商品都开始以3折至7折的价格促销。

通勤路上,随处可见人们手中提着精致纸袋,里面装着各种烘焙食品。与此同时,一些面包店每天丢弃的面包能装满一麻袋。

技术创新正在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提供新路径,而《反食品浪费法》的实施则为减少食品浪费提供了法律保障。从企业到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减少浪费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光年以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