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数字货币圈又热闹起来了!多家银行推出的新功能,让不少人感叹:“现在一张卡就能搞定这么多事,连出国花钱都不用换汇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来看看。
最近数字货币圈又热闹起来了!多家银行推出的新功能,让不少人感叹:“现在一张卡就能搞定这么多事,连出国花钱都不用换汇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来看看。
一、银行“上新”:硬钱包解锁支付新姿势
在2025年9月10日开幕的北京服贸会上,数字人民币集市成了热门打卡点。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推出开户抽奖活动,奖品包括非遗京绣硬钱包、数字人民币红包等。交通银行展示的“玉佩”“景泰蓝”等传统文化主题硬钱包,不仅能“碰一碰”支付,还支持扫码收款,商户用POS机、手机都能刷,连境外游客和老年人都能轻松上手。北京银行设置的AI互动游戏区,让用户通过体感游戏了解数字人民币功能,现场体验感拉满。
苏州和广东的试点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25年上半年,苏州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额突破9万亿元,占全国70%,新增交易2万亿元;广东开立个人钱包超4490万个,覆盖商户620万户,应用场景向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延伸。南京银行杭州分行还把硬钱包带进社区,居民“碰一碰”就能缴物业费、买早餐,真正实现了“一卡通社区”。
二、跨境支付:秒级到账成常态
以前跨境汇款得通过SWIFT系统,手续费高不说,还得等1-3个工作日。现在数字人民币直接“绕道”,实现“支付即结算”。2025年8月,深圳供应链企业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完成6800万元跨境贸易实时结算,财务成本降低30%,资金从指令发起到到账几乎同步完成。中国银行云南分行也在上半年完成全国首笔中国至阿联酋迪拜方向的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达496.56万元,直接点对点支付,减少中间环节。
更厉害的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这个由中国、泰国、阿联酋等国央行联合打造的平台,能让不同国家的数字货币直接“对话”。国家网信办9月13日发文明确鼓励金融机构使用数字人民币开展跨境支付,未来咱们出国旅游、购物,说不定刷一张卡就能搞定。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近期还完成了首单21亿元数字人民币跨境汇款,通过mBridge清算实现资金秒级到账,创下大额跨境支付新纪录。
三、智能合约:让钱“听话”办事
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技术正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广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GPO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实现采购资金自动化管理,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结算超7亿元,解决了医药流通中的账期不对称问题。雄安新区的“开放银行+智能存管+保理”方案,在国家电网供应链金融中应用突破1.2亿元,带动产业链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突破8亿元。
在教育领域,福州全面推广数币合约系统,家长缴纳培训费时,资金会根据实际消课进度分阶段释放,避免“卷钱跑路”风险。雄安容和容德小学则让学生用硬钱包“一挥即付”,家长可实时查看消费明细,还能设置单日消费限额。
四、安全与便利:鱼和熊掌兼得
有人担心:“数字货币看不见摸不着,钱会不会被盗?”其实银行早就想到了。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与混合账本技术,既保证效率又确保安全。零知识证明(ZKP)技术能在不暴露账户细节的前提下验证交易合规性,已应用于跨境支付场景。富邦华一银行还为台胞客户升级了钱包,支持随用随充,解决了额度限制和兑回难题。
便利性方面,数字人民币支持双离线支付,没网络也能完成交易。工商银行推出的“工银卡码通”外籍人士专属预付费卡,支持“碰一碰”、扫码及境外银行卡绑定,直接解决外籍人士支付痛点。未来坐地铁、公交,说不定刷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就能直接进站,连交通卡都省了。
五、未来趋势:数字货币要“出海”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6月18日正式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目标直指全球市场。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17个省(市)的26个试点地区使用,境外人士用境外手机号就能注册钱包,充值、支付、兑回全程线上操作,汇率还比传统换汇更划算。在东南亚,数字人民币与港元稳定币的互联互通进入测试阶段,预计3年内能承接30%的黄金交易。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9月13日外滩大会上提出,数字人民币需升级计量框架,实现“智能支付+信息流合一”,通过币串和全局统一账本技术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意味着未来数字人民币不仅是支付工具,更是能“听话办事”的智能基础设施。
六、普通人能享哪些实惠?
对咱们老百姓来说,这些新玩法能带来啥实惠?首先是省钱:数字人民币支付没有手续费,跨境汇款还能省掉换汇成本。其次是方便:不用带现金,一张卡走遍国内外。此外,参与试点活动还能领红包,比如服贸会上扫码就能抽奖,非遗京绣硬钱包、挂耳咖啡等礼品拿到手软。
当然,咱们也得注意风险。虚拟货币在我国是违法的,像USDT这类稳定币虽然流行,但存在被盗风险。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安全性有保障,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你会尝试这些新玩法吗?
从银行自助机退税到跨境支付秒到账,从校园消费到医药采购,数字人民币正一步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可能会覆盖更多场景,甚至成为国际结算的重要工具。你有没有试过数字人民币?在哪些场景使用过?对其安全性和便利性有何体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下一个“尝鲜”的就是你!
(本文数据来源:北京商报2025年8月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2025年8月案例、中国电子银行网2025年5月信息、澎湃新闻2025年9月13日报道、广州GPO平台2025年8月官方数据)
来源:沐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