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信”而行,济宁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8 19:24 2

摘要:在山东这片浸润着“仁义礼智信”深厚文化基因的土地上,济宁市正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灵动笔触,精心勾勒乡村振兴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壮丽发展长卷。9月15日至16日,“向‘信’而行 ‘诚’势而为”2025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题采访团循着信用赋能的脉络深入济宁,用脚步

在山东这片浸润着“仁义礼智信”深厚文化基因的土地上,济宁市正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灵动笔触,精心勾勒乡村振兴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壮丽发展长卷。9月15日至16日,“向‘信’而行 ‘诚’势而为”2025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题采访团循着信用赋能的脉络深入济宁,用脚步丈量实践,用双眼见证信用体系如何化作驱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城乡发展解锁全新维度。

“信用+服务”双轮驱动 树立汽车服务业诚信标杆

在曲阜圣象信用交通示范点,一进门店,无需过多介绍,一股以信用为核心的服务新风已直观可感:维修车间的实时监控屏幕向客户开放,服务流程说明清晰张贴在显眼位置。正是这家店,创新构建“信用+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既为汽车服务业注入了诚信发展的新活力,也凭借亮眼的实践成果,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典型范例。“我们始终坚信‘信用即品牌、口碑即生命’。”曲阜圣象信用交通示范点工作人员表示。基于这一理念,门店将诚信指标深度融入员工KPI考核体系,每年定期评选“诚信服务之星”,在店内形成全员践行承诺、坚守诚信的浓厚氛围。同时,门店首创“四公开”服务标准——服务项目公开报价、原装配件公开验真、维修车间公开监控、服务流程公开透明,客户可实时查询车辆维保记录,账单明细同步存储云端,彻底打破服务壁垒,大幅提升客户信任度。

在服务模式创新上,门店打造出“三端一体”服务体系,全面覆盖新车服务、维保服务、售后服务三大核心板块。新车销售环节,通过定制个性化购车方案、推行双顾问交车制等举措,将试驾转化率提升至55%;维保服务阶段,以标准化流程、规范化操作、品质化交付为准则,实现客户满意度连续两年稳定在90%以上;售后服务方面,专门设立“车主会客厅”,提供24小时应急保障,让客户随时感受到家一般的贴心服务。更值得关注的是,门店创新推出“三零服务”模式——零公里车辆维修、零担忧出行、零担忧出险。依托移动4S店、出险无忧服务及24小时救援体系,全方位解决客户用车顾虑。此外,门店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信用秒贷”产品,将客户信用积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车优惠,大幅缩短审批时效,真正实现“信用变现”,让诚信价值看得见、用得上。

四大核心实践构建“诚信合规”电商产业集群

在济阳街道深科广场,“信用立园、创新驱动”的核心理念熠熠生辉。据工作人员介绍,作为聚焦直播电商领域创业孵化与产业升级的园区,深科广场正通过构建全链条信用管理体系、创新信用应用场景、强化多方协同治理,全力打造“诚信合规、生态共赢”的电商产业集群,而这一集群的构建,离不开其围绕四大核心方向展开的系统性实践。

具体来看,深科广场以“强组织、育人才、促发展、优服务”为发力点层层推进:组织建设上,成立互联网产业联合党委与党支部,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率先构建“党建+信用”工作格局,为产业发展筑牢组织根基;人才培育上,同步实施“双向培养”计划、搭建“红小播”直播间、创办“新媒体大学”,通过多场专业培训培育大批行业人才,成功探索出“新媒体+实体产业孵化”新路径,为信用产业集群注入人才动能;产业发展上,设立行业信用评审会、推行“红色信用”管理模式,并联合银行推出“信易贷”,以信用为纽带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服务优化上,组建“红小播”志愿者先锋队,与南门社区共驻共建,开展“僵尸车换物资”、爱心基金捐助及困难人群慰问等公益活动,让党建引领深度融合产业发展与民生服务,进一步丰富信用实践的内涵。

正是凭借这一系列“组织强基筑堡垒、发展提质谋突破、人才培优强根基、服务升级暖人心”的立体化实践,深科广场不仅实现了从“流量经济”到“信用经济”的关键跨越,更孕育出“诚信、担当、创新”的新时代电商精神。“可以说,我们以‘信用’为笔,在直播电商产业园区发展的蓝图上精耕细作,最终写下了这份兼具实践深度与精神高度的创新答卷。”深科广场的工作人员这样总结道。

多维度打造“信用村居” 绘就城市治理新颜

领略完“信用经济”的蓬勃活力,采访团一行前往任城区第二站——阜桥街道新刘庄社区。作为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创新打造的“信用村居”,这里构建起集宣传、服务、治理于一体的特色社区治理模式,正让“诚信”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可触的实践,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走进社区,红色广场上的8块展板格外醒目,全面涵盖信用建设介绍、社区信用工作、队伍凝聚、积分激励、示范典型、榜样人物、商家参与等内容,浓厚的信用氛围扑面而来;每月13日,广场还会举办幸福集市,特设信用积分兑换摊位与诚信示范商户摊位,让居民在互动参与中深化诚信认知。

为让信用服务更贴近居民,社区在服务大厅设立信用超市和诚信驿站,提供信用相关服务与体验,并打造“幸福集市·诚意满满”品牌,使其成为串联志愿服务、信用积分兑换与信用循环的关键平台。同时,社区组建“红色先锋”爱心社、“为老为小”同心社、“人文传承”匠心社3个志愿服务组织及23支公益服务队,依托“巧手妈妈”小组的缝纫时光手工坊为居民免费补衣,联合摄影家协会志愿者为文明家庭、诚信之星在幸福打卡地拍照,以多元服务倡导诚信新风。针对老旧小区多、公共基础设施维护难的痛点,社区进一步探索“信用+基础设施认领”模式,广泛动员党员、楼长、退役军人、商户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路灯、休闲座椅等设施认领维护,像36号楼李阿姨这样的首批认领者,还在负责的路灯下悬挂“愿微光温暖每段归途”的认领牌,社区则通过红榜公示、挂牌奖励等信用表彰方式,持续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在此基础上,社区更创新建立“信用+协商议事”阵地,每月17日推行“幸福17议”工作法,邀请居民围绕社区事务协商议事、搭建沟通桥梁,同时为积极参与者赋予信用积分——从宣传氛围营造到服务载体搭建,再到治理难题破解与议事机制创新,新刘庄社区以信用为纽带,层层递进构建治理闭环,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诚信赋能 擦亮商圈诚信发展名片

“济宁市金宇路智慧商圈党建综合体位于任城区仙营街道,近年来,我们立足打造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的智慧商圈党建模式,探索‘一路两带多网’协同共赢路径,就是要依托现有党建基础,以党建引领商圈诚信经营,汇聚红色动力助力经济健康发展。”商圈工作人员向前来探访的采访团一行介绍道,而这一发展目标的落地,正通过商圈在建设与治理中的系统性实践层层推进。

为筑牢商圈发展根基,这里以“头雁效应”与“三项机制”双措并举破题:一方面,成立金宇路商圈联合党委,以“区域化互融、协同化治理、多元化服务、一体化共享”模式,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力量参与,通过党建联建引导商户诚信经营,不仅与相关机构签订“信用合伙人”协议开展公益活动,更建立积分礼遇与品牌推荐制度,实现治理效能与发展效益的双向共赢;另一方面,联合党委主动下沉服务触角,牵头提供“四办”服务与“商圈移动服务窗口”,依托“商圈有约”议事会、24小时接诉即办机制精准对接企业诉求,同时联合银行、社会信用中心等部门开展“全域授信”、设立“商圈贷款基金”,为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注入金融活水。

在夯实建设基础的同时,商圈进一步以“诚信品牌”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与治理效能:将红色文化、匠心文化、诚信文化深度融入商圈发展,创新推出“金信有礼 宇你同行”信用品牌,既通过悬挂“共产党员经营户”“诚信星级商户”牌匾树立示范标杆,也升级“有事就找金师傅”服务强化民生保障;更联合市场监管、税务、消防及志愿队伍等多方力量扩展服务边界,围绕“三张清单”开展“商圈志愿行”活动,推动企业以志愿服务模式走进社区——从党建引领定方向,到双措并举强基础,再到品牌赋能提效能,金宇路智慧商圈形成闭环发展体系,既让居民享受便民实惠,帮助商户拓展市场空间,更助力社区壮大治理力量,实现“商圈繁荣、居民受益、社区提质”的良性循环。

深耕“以信治村” 打造儒家文化发源地信用样板

如果说曲阜圣象信用交通示范点是城市信用建设的典范,那么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创新探索的“以信治村”特色模式,便是农村信用体系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步入村庄,信用文化建设的气息扑面而来,已成为这里基层治理的新风尚。鲁源新村立足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优势,将传统诚信基因植入村庄规划、民风涵养、治理实践各环节,用“以信治村”的特色实践,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文化新活力。

“‘儒乡幸福超市’是信用引领乡村治理的亮眼载体。”工作人员介绍,超市创新推出信用积分(幸福币)兑换机制,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村庄事务即可累积积分,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依托曲阜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曲阜”志愿服务小程序实时展示居民志愿服务信息与信用状况,实现信用管理透明化。不仅如此,个人信用积分还成为村级先进评选的重要依据,村里定期表彰“诚信之星”“美德信用示范户”,以榜样力量带动全村形成崇德守信的良好风尚。

在产业发展层面,鲁源新村大力培育诚信文化产业,鼓励村民兴办家庭民宿,打造尼山鲁源信用管理民宿区。村里制定明确的诚信民宿信用评价标准,依托信用平台为“诚信示范民宿”生成专属二维码,游客扫码即可查看民宿信用评价,实现信用评价与监督管理一体化。同时,鲁源新村通过升级道路景观、设计诚信文化IP形象及周边产品,丰富“信易+”惠民便企应用场景,让信用融入乡村生活方方面面。

在文化服务创新上,鲁源新村组建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鲁源有礼”“读书分享”“守望诚信”等活动,宣传政策法规、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此外,印信文化体验、经典诵读、非遗技艺培训等活动定期举办,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涵养了文明乡风,为打造和谐、文明、诚信的美丽乡村筑牢根基。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