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带发烧的孩子去社区医院,后座装着儿童安全座椅,脚边还挂着装满温水和退烧药的帆布袋。路过一段结了薄冰的人行天桥下坡,我下意识捏了刹车,150的ABS+TCS瞬间介入,车轮没半点打滑;反观旁边一辆125,骑手捏刹车时车把明显晃了一下,最后只能慢慢推过去。那时候
#2025成都国际车展#前阵子降温那周,我才算彻底摸清了150在“极端场景”里的优势
早上带发烧的孩子去社区医院,后座装着儿童安全座椅,脚边还挂着装满温水和退烧药的帆布袋。路过一段结了薄冰的人行天桥下坡,我下意识捏了刹车,150的ABS+TCS瞬间介入,车轮没半点打滑;反观旁边一辆125,骑手捏刹车时车把明显晃了一下,最后只能慢慢推过去。那时候我突然觉得,当初多花的几千块,买的不只是动力,更是载着家人时的一份踏实。
还有个当初没考虑到的“隐性坑”,就是储物能力。朋友的125马桶只能塞下一个半盔,每次带全盔出门,要么挂在车把上被风吹得晃,要么得额外装个尾箱,既丑又占地方。而我的150马桶空间足有32L,不仅能放下我的全盔,还能塞下孩子的小头盔、一把折叠伞,甚至周末带老婆去超市买两提卫生纸,直接扔进马桶都不用手提。这种“不用额外折腾”的便利,是选车时看参数表根本体会不到的。
不少新手和我当初一样,会担心150比125重,新手操控不来。其实现在主流品牌的150踏板,都在往“轻量化”和“低座高”调,我这台150整备质量才118kg,比有些125还轻;座高只有760mm,我165cm的身高双脚能稳稳贴地,转弯时反而因为动力线性,比125更不容易窜车。有次在菜市场门口掉头,125的朋友因为动力太“肉”,中途还得补一脚油门才转过来,我骑着150一把就过了,原来操控好不好,从来不是排量大小说了算,而是厂家的调校是否贴心。
甚至连加油这件小事,150都比125省心思。我这台150油箱有6.5L,按市区2.3L的油耗算,加满一次能跑280公里左右,一周通勤5天刚好够;朋友的125油箱大多只有5L,跑180公里就得去加油,有时候加班到晚上,还得绕路去加油站,别提多麻烦了。
其实到现在我也不否认125的价值——如果你的活动范围永远在3公里内,每天就自己一个人骑,偶尔买个菜,那125的低价位和灵活度确实够用。但只要你的需求里,有哪怕一条沾边“要载人”“偶尔跑远路”“需要装东西”,就别像我当初那样纠结“排量浪费”。选车从来不是选“更便宜的”,而是选“能满足你所有需求,还不用后期折腾的”,毕竟摩托车是要陪你两三年的代步工具,一次选对,比之后天天后悔强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选车时忽略了储物、座高这些“小细节”,后来用着才发现不方便?或者你骑125/150时,还有哪些没被提到的使用感受?来评论区聊聊,帮更多新手避坑~
来源:关注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