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掀狂澜——晚清上海革命报刊的发展史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8 21:20 2

摘要:晚清时期的中国风雨飘摇,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革命志士为救国救民在海内外创办了大量报刊,而上海就是当时的革命舆论中心。《晚清上海革命报刊研究(1902—1912)》一书以1902年至1912年上海发行的革命报刊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清末十年上海革命报刊

近日,《晚清上海革命报刊研究(1902—1912)》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晚清时期的中国风雨飘摇,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革命志士为救国救民在海内外创办了大量报刊,而上海就是当时的革命舆论中心。《晚清上海革命报刊研究(1902—1912)》一书以1902年至1912年上海发行的革命报刊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清末十年上海革命报刊的发展脉络、运营机制、编辑策略、内容导向、发行网络与受众,深入剖析了上海革命报刊自身发展逻辑以及上海革命报刊与清末社会变革的关系。

从时间维度看,本书系统考察1902年至1912年上海革命报刊在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从空间上看,本书突出上海革命报刊的区域特殊性,分析上海革命报刊与其他地区报刊的互动关系,同时管中窥豹,揭示清末上海革命报刊与近代社会变迁之内在联系,通过对晚清上海革命报刊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勾勒出清末革命党政治理念的构建轨迹,廓清革命思想在清末的传播过程。

上海革命报刊之所以能生生不息,除了身处特殊的政治环境外,其运行方式也较为先进。上海革命报刊在运营机制、编辑策略、内容导向、发行网络方面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使其能够将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于各地,并且在学堂学生、开明官绅、新军士兵与普通市民等不同阶层中均拥有大量读者,将不同群体的诉求与革命目标绑定,形成空前强大的反清合力。可以说,上海革命报刊不仅是革命思想的“传声筒”,更是革命力量的“粘合剂” 与社会动员的 “催化剂”,在推动清末社会变革与思想革新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甚至持续到了民国,在整个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诚然,作为一部系统性的研究著作,本书仍然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例如,对晚清上海革命报人的分析较为粗浅,未能系统剖析报人群体的生活困境与坚强毅力,存在“见报不见人”的不足。但总的来说,本书史料详实,脉络清晰,图文并茂,生动地展现了晚清上海革命报刊在构建革命舆论氛围、推动辛亥革命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无论是专业的历史学者,还是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领略晚清上海革命报刊的独特魅力与深远意义。

《晚清上海革命报刊研究(1902—1912)》

赵晨韵 著

ISBN 978-7-5166-8110-7

新华出版社 2025年8月

定价:88.00元

来源:卮言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