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更是时代的筑梦人。他们以学识为舟,以热爱为桨,载着一代代青年驶向理想的彼岸。无论是严谨的学术引领,还是悉心的生活关怀,他们的身影早已融入大学精神的脉络,成为黄淮学院校园里最温暖的风景。学校要闻特推出“致
编者按: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更是时代的筑梦人。他们以学识为舟,以热爱为桨,载着一代代青年驶向理想的彼岸。无论是严谨的学术引领,还是悉心的生活关怀,他们的身影早已融入大学精神的脉络,成为黄淮学院校园里最温暖的风景。学校要闻特推出“致敬筑梦人——教师节访谈”系列报道,我们将走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倾听他们用第一人称讲述育人路上的点滴故事。谨以此专题,向所有躬耕教坛、默默奉献的教师们致敬。
以教育之心,铸医学之魂
医学院 邓艺杰
我是邓艺杰,一名在黄淮学院医学院从事病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2025年教师节那天,当我站在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的舞台上,手握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的证书时,心中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深的领悟。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高校教师的角色早已超越了传统“传道授业者”的范畴,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将其内化为职业自觉,外化为日常工作的常态与习惯。
作为一名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最初的教学并不顺利。学生们时常反映病理学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我记得有一次课后,一个学生很认真地说:"老师,您讲得很专业、很用心,但我们很努力地在学习,仍有部分同学跟不上。"这句话促使我开始反思,也开始了教学方法的探索之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调研,我深知打造生动课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我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把知识点巧妙融入临床案例:例如讲解肝硬化时,我会先介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再引导学生观察病理切片上的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的形成;讲解肿瘤病理时,我用"叛逆的细胞"来比喻癌细胞的异常增生,学生们听后顿时恍然大悟;运用3D动画拆解器官结构: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观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在课堂上开展“医学侦探”小游戏: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这些努力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讲到疾病所引起的病理变化时都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而不仅是"是什么"。例如,在讲解高血压时,我会引导学生从临床症状追溯到细小动脉硬化,再深入到高血压对心脏、肾脏、脑等器官的影响,这样层层递进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病理学思维体系。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我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而是要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我将继续推进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在育人的路上耕耘,在实验室里探索,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与学生一起奔赴美好的未来,为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图文:邓艺杰)
来源:凤凰天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