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宣布停战不到一周,西贝更多黑料被扒,预制菜真的不算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9 00:30 2

摘要:今年9月10号说起,公众人物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开了炮,目标直指西贝餐饮,西贝遭到前所未有的两大指控,分别是“贵”和“预制菜”,换做平时,这可能只是一次小小的舆论摩擦,但这次不一样。

[浮云]罗永浩和西贝的战争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网友们显然是没打算放过西贝,不仅仅是因为西贝用了预制菜,而是在更多地方存在不合理之处。

短短几天西贝的黑料就被扒的一干二净,我们这些围观者也“有幸”看到了西贝更加“黑暗”的一面。

为什么消费者不愿意放过西贝?他还有怎样恶心的黑料?

今年9月10号说起,公众人物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开了炮,目标直指西贝餐饮,西贝遭到前所未有的两大指控,分别是“贵”和“预制菜”,换做平时,这可能只是一次小小的舆论摩擦,但这次不一样。

罗永浩这种“为消费者发声”的举动瞬间将所有消费者内心挤压已久的不满“勾”了出来,菜品、制作、价码问题一一被提出,这是一场关于餐饮行业新旧制度更迭的正面硬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所代表的是传统企业的商业化,罗永浩所代表的则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话语权。

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西贝日均营业额哗哗地掉,每天损失两三百万,苦心经营的品牌信誉几乎一夜清零,我们可以说是西贝的公关处理方式在关键时刻翻了车,但这也是他“欺骗”消费者的必然结果,这一次如果被他侥幸逃脱,下一次也会被揪出来。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就得看看贾国龙的所作所为了,他曾经高调表示“预制菜”才是正确的选择,而且还表示越好的菜越会倾向预制菜,结果在舆论爆发之后却矢口否认自己使用预制菜,这种左脑反驳右脑的行为让网友升起阵阵质疑。

9月11日,贾国龙迅速对罗永浩的指控做出回应,他手中紧握“国家标准”,对着所有媒体镜头掷地有声地宣布,他的菜品符合标准,其实这一套操作无非就是想说,他贾国龙作为规则的解释者,是不是预制菜他说了算。

他还公开了罗永浩的消费单来证明罗永浩所谓的“贵”是仅属于他个人的感受,但贾国龙没料到,罗永浩压根不跟他玩定义游戏,他是站在所有消费者都能秒懂的“直观体感”上来解决问题的。

在超过十万人观看的直播间里,他直接亮出了一款保质期长达18个月的烤鱼外包装,这个画面带来的冲击力,远比任何东西都有力,紧接着,媒体探访挖出的保质期一年的面点、保质期长达两年的西兰花,更是火上浇油。

有网友说自己去西贝点了一碗售价48元的面条,从下单到面上桌,计时器显示只用了短短3分钟,这速度快得让人心慌,这么快的出餐速度,怎么可能是“现炒现做”,就连一碗面都想着“走捷径”,这样的餐厅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罗永浩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他不再纠结“是不是预制菜”,而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也是无数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不过所有的战争在9月13日也告一段落了,罗永浩发文说要放过西贝一马,但是罗永浩放过了西贝,不代表网友放过了他。

无可救药的文化

网友们开始深挖西贝这个品牌,用预制菜大赚特赚了这么久到底是凭什么,恰好有网友找到了2020年贾国龙曾经发布过的一条关于企业加班的言论,“996算个啥,我们是715”的言论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这个所谓的715,就是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经常在夜里开会,贾国龙曾对这种高强度的奋斗模式引以为豪,把它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其实放在当时就有不少人唾弃这种无底线的加班模式。

在如此高压和压榨的环境下,员工凭什么要为企业辩护?现在大家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后厨的员工直接把预制菜的袋子掏出来给记者和各大媒体看了,有这么好的拆“周扒皮”台的机会,还不得好好珍惜?

网上的舆论同样没给贾国龙一点好脸色,“预制菜可以忍,715不能忍”的评论开始在网上发酵,公众现在对西贝的批判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预制菜“不透明”和价格昂贵上了,就连企业的制度以及贾国龙的人品一起开始质疑。

事情还没完

如果说这是早年间的事,现在已经不这么“克扣”员工了,那接下来的事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先来看看西贝的招工待遇,服务员薪资是5000元到8000元不等,厨师的薪资则是5000元到7000元。

从来没听说哪个餐厅的服务员待遇比厨师还高的,今天在西贝算是见识到了,这不就侧面说明西贝的餐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厨艺可言吗?而且9月14日西贝后厨又被拍到有工作人员用“漏勺”清理下水道,看的人直犯恶心。

漏勺这种东西,要不就是捞炸食的要不就是捞面条的,不论是捞什么都不应该去捞下水道的泔水,就算是他清洗干净了,还是一样让人觉得恶心,这样看来,西贝的所有问题里,用预制菜还真是小问题了。

好在西贝最终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从9月10日罗永浩发难,到9月15日西贝发布官方道歉信,承诺完成门店整改,短短五天,一家头部餐饮企业的口碑急转直下,营业额也是跟着下滑严重。

这件事给所有企业都上了一课,在今天这个时代,消费者的信任取决于你的诚意,而不是你强加在消费者身上的“说什么是什么”,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且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同样会影响企业的口碑,能赢得市场的不是那个最会辩解的企业,而是那个最敢于透明的企业。

信息来源:

来源:万秋人物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