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兴义市的6万亩水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9月16日,经现场测产验收,位于万峰林街道乐立村的兴义市“稻-油”轮作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水稻最高亩产达1048.58公斤,贵州万峰福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水稻宁香粳9号平均亩产达726.6公斤。
眼下,兴义市的6万亩水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9月16日,经现场测产验收,位于万峰林街道乐立村的兴义市“稻-油”轮作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水稻最高亩产达1048.58公斤,贵州万峰福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水稻宁香粳9号平均亩产达726.6公斤。
在乐立村,由省、州、市有关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在实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后,抽取了五块田地的宁香粳9号、泰丰优79、甬优1540、玮两优8612、春优83等品种进行测产验收。经过收割、称重、测水分、换算、专家复核结果等环节,最终得到基地的产量。
黔西南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陈志兴说:“最高产量是品种春优83,达到了1048.58公斤。这个产量在全国来说也算是一个比较高产的了,对今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这个基地是2013年在袁隆平院士的倡导下建设的,十多年来,最高亩产达到了1174.16公斤。今年,依托2025年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兴义市农业农村局的共同实施下,也是取得喜人的成绩。
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院正高级农艺师张恒栋介绍说:“我们主要选用一些高产高抗的品种,通过水稻‘两增一调’的栽培技术、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及水稻钵苗机插技术,在基地实施水稻的高产示范,从而获得水稻的高产。同时,通过基地技术的带动,进行一些优质、抗性较好的水稻品种的筛选实验,带动全州水稻产业的发展。”
这个科技成果不仅在“专家田”得到了有效实践,同时也在全市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由贵州万峰福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万峰林街道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400多亩水稻也迎来了丰收。
贵州万峰福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吴帮权说:“今天收割的宁香粳9号,经过测产,亩产干谷子达到726.6公斤。另外一个品种色香优粉丝长势也比较好,今年产量应该不低于600公斤。”
此外,当地通过开展基础性服务和“揭榜挂帅”,由300多名农技人员按照包点包片的方式,为水稻生产提供从种、管、收的全程技术服务。
兴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徐道艺表示:“首先,我们采用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和3D打印播种技术,从苗期就改进了水稻生产的基础。同时,运用机插秧和‘两增一调’技术。在生长过程中,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整体提高水稻的品质。”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万福村村民朱玉学说:“我家总共种了3亩,一亩算下来有1500斤左右。根据农技人员的指导,我们科学种田,知道哪个时间放水、晒田、施肥。这样种出来的米质好,老百姓收益才高。”
据了解,今年兴义市种植水稻面积为6万多亩,其中,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2800多亩,涉及万峰林街道、顶效街道、丰都街道、木贾街道、捧乍镇等乡镇(街道)。当前,当地正抢抓农时和晴好天气,采用大型水稻收割设备入场作业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贵州万峰福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吴帮权说:“我们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插秧用插秧机,打田用旋耕机,收割用收割机。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20亩左右,至少能抵40个工人的活,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通过这几年我们不间断地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减少了劳动成本的投入和人工用量,达到了节本增效、水稻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也为兴义市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兴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徐道艺说。(作者:李蕊丽 张懿 代仙羚 实习记者 武瑞民 来源: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兴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