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窗外树影斑驳,光阴在纸张的翻动和键盘的敲击间悄然流淌。今年是忻州市政协委员、忻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娜仁高娃在市政协工作的第12个年头,从青涩的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娜仁高娃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提案工作的第一线,她用行动诠释着信念,也在无声岁月中书写着属
窗外树影斑驳,光阴在纸张的翻动和键盘的敲击间悄然流淌。今年是忻州市政协委员、忻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娜仁高娃在市政协工作的第12个年头,从青涩的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娜仁高娃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提案工作的第一线,她用行动诠释着信念,也在无声岁月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答卷。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全局性工作,这项工作始于文字,却远不止文字。
每年的市政协全会前,提案工作报告的起草是提案委员会的头等大事,这份报告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既要精准呈现委员提案是如何紧扣中心大局工作,以实绩激励委员,又要 系统总结方法,向委员汇报、向承办单位致谢,娜仁高娃深知其重。报告的背后是数十个版本材料的更迭和打磨,文件名、文号、报送对象稍有差池便会影响全文严谨。而娜仁高 娃如同一个活的“提案工作数据库”,凭着一股钻劲,确保每个细节准确无误。
这只是娜仁高娃工作的冰山一角,仅近两年来,她撰写各类交流材料近10万字;配合完成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 30 余篇,5万余字,查阅档案、翻找提案原件百余件;为各类巡视、督导组提供跨越十年甚至更久的提案数据……随时响应,毫厘不差。
“写材料是‘孤单寂寞冷’的活儿,”娜仁高娃笑道,“但它逼着你‘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这份工作帮助她养成了分门别类建立资料库的习惯,更让她学会了以全局视野和前瞻性思维去谋划。
展开剩余69%从全年工作布局谋划,到全会期间全天待命收取提案、组织审查、统计各类数据;从操持各类会议,到策划“委员讲坛”“委员沙龙”“书香政协”各类活动,带领委员调研学习;从接待八方来客展示忻州形象,到重启全市提案工作队伍培训;从发起成立“爱心善款基金”传递温暖,到举办“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民主协商的种子……作为提案委员会的一员,每项任务娜仁高娃都事无巨细、全力以赴。大学毕业后的企业经历和创业生涯赋予了她出众的组织统筹、沟通承压和应变能力,让她在纷繁冗杂中依然能“张口能说,提笔能写,有事能干,无事能思”。
提案工作就像一座“桥梁”,桥的一边是委员的满满良策、声声民意,另一边是承办单位沉甸甸的办理责任。及时转达意见,平衡各方诉求,只为促进提案产生“化学反应”、落地开花,这就是娜仁高娃等政协人的夙愿。
在娜仁高娃看来,每一件提案背后,都是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和期盼。她常说:“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真正听到百姓的呼声。”在她的推动下,许多提案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也为更多人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工作十余年,娜仁高娃经手了5000余件提案,对她来说,每一件提案的落地都将成为改善民生的助推器:督促广电局净化电视荧屏,监督冬季供暖、建公厕、拆除“不必要”隔离桩……“我们在用特别的方式参与建设我们的家园。”这份独特的价值感,是娜仁高娃内心最充实的来源。
提案“关于开通河东铁路的建议”提交和办理过程令娜仁高娃深受触动。她清楚地记得,10年前,一位满头白发、佝偻着身体的老者来到她的办公室,这位老者就是当时修 建忻州河东铁路的负责人,他用干枯的双手从帆布包里拿出保存了20多年已经泛黄的河东铁路获准建设的文件,以及各项数据分析和当时的情况报告,力证开通河东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老者的耳朵已听不太清,但他的眼神清澈且坚定,娜仁高娃被老一辈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和一生心系民生的家国情怀深深震撼。
10年来,娜仁高娃始终跟进着这件提案,她和提案人齐纯慧委员一直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向相关部门提送可行性研究报告,终于在2024年,事情迎来转机,忻州市人民政府和太原铁路局成功对接该事项,河东铁路开通的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这次办理经历让娜仁高娃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件提案不仅是一纸文书,更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作为市政协委员,娜仁高娃更加紧密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她先后提交了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养老服务、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等多件提案,每一件提案都凝聚着她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深入调研。
2020 年,娜仁高娃提交了“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建议”,这件提案受到市工商局高度重视,并上报至省工商局,随即我省各市开展一系列相关检查,对全省的青 少年禁烟工作起到一定作用。“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才能真正体现政协人的价值。”娜仁高娃常这样说。这份执着和坚守让她在履职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 而坚定。
在无数个伏案疾书的深夜里,娜仁高娃始终记得最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初心:“萤火微光,愿为其芒。提案工作不仅是一项职责,更是对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回应。”这微光,虽不耀眼,却足够温暖、足够照亮前行的路。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