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万人上街,230场游行,10万人在共和国广场摇旗呐喊,宪兵比游客还多,香榭丽舍大街关门比疫情那年还干脆。
9月18日,巴黎气温20℃,体感温度却像1789。
90万人上街,230场游行,10万人在共和国广场摇旗呐喊,宪兵比游客还多,香榭丽舍大街关门比疫情那年还干脆。
罢工的罢工,堵港的堵港,学生们把校门用垃圾桶焊成“加沙通道”,马赛老铁更硬核,直接把军火厂大门焊死——“敢给以色列运子弹?先问过法国老铁的铁锤。”
场面之大,让《费加罗报》都忘了怎么叼盘,只能颤颤巍巍写一句:
“这很1968,但1968还有戴高乐,2024只剩马克龙。”
戴高乐当年一句“我理解你们”,可以压住塞纳河的怒潮;
马克龙倒好,人家怒潮都快漫过埃菲尔铁塔了,他还在大洋彼岸递法院文件——
“法官大人,求您发个声明,我老婆真是女人,不是变形金刚。”
这不是黑色幽默,这是欧洲坟头蹦迪。
事情得从预算案说起。
前总理贝鲁——对,就是那个长得像退休物理老师的中间派——大笔一挥:
“财政窟窿太大,兄弟们,节流过紧日子!”
怎么紧?
砍掉两个公共假期,退休金打折,医保自付比例上涨,失业保险瘦身,一句话:
“银发族少活两天,打工人多干两天,病号多掏两点。”
法国老百姓一听,当场原地爆炸:
“我们法兰西日常革命PTSD,你居然敢动我假期?不知道假期是用来上街的吗?”
于是左翼联盟、极右翼、工会、学生、无政府主义者、环保小将、加沙同情者……
平时互骂“法西斯”“白左”“纳粹”“安那其”的仇人,瞬间组成“复仇者联盟”,
目标只有一个:把马克龙的中间派踩成中间凹陷。
新总理勒科尔尼——名字听起来像某种瑞士饼干——赶紧灭火:
“假期可以商量,预算坚决不改!”
工会一听,这哪是灭火,这是浇汽油。
一声令下,全法大罢工,90万人秒变90万“黄马甲Pro Max”。
按说总统该出来走两步,哪怕装个“我很关心”的抖音自拍。
可小马哥偏不。
他忙着在大西洋另一头打官司,起诉美国右翼网红坎迪斯·欧文斯:
“你造谣我老婆是男人,我要让你知道法兰西的律师费有多贵!”
欧文斯嘴有多毒?
她在播客里嗑着瓜子说:
“布丽吉特小时候叫‘让·米歇尔’,后来切了,才变成第一夫人。”
一句话把法国第一夫人送上“全球变性人”热搜,
也把马克龙送上“全球绿帽帝”榜首。
马克龙气到连夜召集律师团:
“给我告!告到她赔得连播客麦克风都当掉!”
于是,当法国街头铁马冰河入梦来时,
马克龙的律师在加州法院掏出一摞“科学证据”:
“看,这是我当事人的老婆,女性染色体、女性骨骼、女性……高清无码。”
记者追问:“总统先生,国内快爆了,您还有空打名誉官司?”
小马哥摊手:“家庭不稳,何以稳国家?”
全场记者瞬间石化:
哥,你这是拿国家预算当彩礼,拿90万抗议者当伴郎伴娘?
别以为这只是“爱妻狂魔”人设翻车,
翻开欧洲近代史,这种“政客小清新”比比皆是
默克尔退休前最后一句话:“我尽力了。”
尽力啥?把德国能源命脉尽尽力送给普京。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竞选时吼得比女高音还高:“我要让意大利再次伟大!”
上任第一件事:给党内小弟分椅子,第二件事:在抖音晒马甲线。
西班牙桑切斯,为了组阁,宁可给加泰罗尼亚反对党发“特赦大礼包”,
回头对选民说:“这是民主的妥协。”
妥协到加泰旗都快挂在马德里王宫屋顶。
一句话,欧洲的政治家集体退化成了“政客实习生”,
任期四年,目标只有一个:
“别在我任上炸,炸也要炸得好看,方便我退休去跨国公司当董事。”
至于炸完之后?
“Sorry,下一任请自求多福。”
于是,法国今天这一幕,不过是欧洲“短任期套利”模式的终极外露:
——财政亏空?砍福利!
——民众上街?催泪瓦斯!
——瓦斯不够?上橡皮子弹!
——子弹激起更大反弹?
总统甩锅:“都怪我老婆太像女人,分散我注意力。”
这逻辑,连巴黎的乞丐都听不下去:
“先生,您老婆是不是女人,咱不关心,咱只关心今晚面包店会不会被烧。”
有人问了:那咋办?欧洲还有救吗?
答:先改选举制度,再谈救国。
现行“比例代表+多党联合”看似很民主,
实则天然制造“少数政府+频繁选举+政策短视”死循环。
任何党想上台,都得给工会、绿党、地方小党、LGBT、动物保护协会……
挨个发糖,发到最后财政成了“糖高宗”,
债台高筑,只能靠砍福利、加税、印钞三连击。
选民一怒,上街;政府一慌,发更多的糖;
糖发完了,再砍,再怒,再上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直到把欧洲砍成“欧罗巴斯坦”。
对比一下中国,别急着翻白眼,咱不是秀优越,只是列事实:
中国搞五年规划,一竿子插到底,
高铁、脱贫、光伏、新能源车,全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产物。
你说它有问题?当然有,
但咱是把“延迟满足”到下一代,
而不是“延迟爆炸”到下一任。
马克龙们呢?
蓝图刚画两笔,选民一不高兴,立马改画漫画;
漫画没上色,联盟小伙伴退群,又得换涂鸦。
最后发现,纸上啥也没留下,只剩一堆颜料混成
“马克龙棕”,俗称“屎褐色”。
更魔幻的是,欧洲政客还沉迷“价值观外交”,
国内火烧眉毛,国外“民主峰会”照开不误。
法国去年给乌克兰送坦克,
转头跟俄罗斯买天然气;
今年谴责以色列,
回头给以色列卖军火;
嘴上喊“碳中和”,
身体很诚实地点燃煤电站。
人格分裂到连弗洛伊德都治不好。
所以,别怪90万法国人民上街,
他们只是在履行“欧洲唯一还在运转的制衡机制”
——街头政治学。
也别怪学生堵校门,
他们堵的不是校门,是“未来就业”的大门
——毕竟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也不够交税,
交税还得养一堆73岁“第一夫人”的名誉官司。
不如提前练练焊接,将来好堵军火厂。
写到这儿,想起戴高乐1968年那句名言:
“改革 yes,胡来 no。”
当年他拍拍屁股,公投不过就退休,
留下第五共和国制度,
好歹让法国又撑了半个多世纪。
今天,马克龙有这魄力吗?
没有。
他只有律师团、名誉权、和一颗“证明我老婆真是女人”的赤夫之心。
(十一)
最后,给欧洲开个药方,
药很苦,但比继续吃“民主摇头丸”强:
1. 延长议会任期到七年,给政府足够时间“挨骂—改错—见效”;
2. 提高议会门槛,5%以下小党回家卖红薯,减少“尾巴摇狗”;
3. 财政赤字超过3%,自动触发“技术官僚内阁”,让专家治国,政客靠边站,反正你们更擅长脱口秀;
4. 重大改革不设“中期选举”,想跑路?可以,先坐牢;
5. 第一夫人/老公性别争议,一律归家庭法院,别占用国家公关资源,实在闲得慌,去拍真人秀,版权费还能补贴财政。
(十二)
当然,以上药方,欧洲一条也不会吃。
他们宁可继续“自由民主”地坠落,
也不愿“不自由”地自救。
那就让历史继续它的黑色幽默:
街头火光冲天,
总统在法庭宣誓“我老婆真是女人”,
律师费由国家预算买单,
抗议者由催泪瓦斯买单,
最后的账单,
留给下一代欧洲人——
如果那时欧洲还叫“欧洲”,而不是“欧罗巴斯坦联合酋长国”。
————————
写到这里,巴黎夜空又传来警笛,
不知是第几轮抗议,
也不知马克龙有没有从加州法院传来新的“科学证据”。
只愿法兰西的街头,
在烟雾与火光之间,
早日想起那个被嘲笑的老将军戴高乐,
和他留下的那句忠告:
“一个国家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外部强敌,
而是内部短视的政客。”
——当然,还有那种
“非要在街头证明老婆是男人还是女人”的
旷世奇葩。
来源:老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