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境电商一年中的“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今年并未如期而至。多位亚马逊卖家反馈,9月以来订单量出现大幅下滑,部分卖家的日订单量从千单水平骤降30%以上。
全球消费疲软、平台流量分化与内部政策调整正共同重塑跨境电商格局,传统旺季模式面临挑战。
跨境电商一年中的“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今年并未如期而至。多位亚马逊卖家反馈,9月以来订单量出现大幅下滑,部分卖家的日订单量从千单水平骤降30%以上。
与去年同期及今年7月的情况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一些卖家的营业额更是遭遇“崩盘式”下跌。
一、行业遇冷,卖家集体遭遇订单滑铁卢
九月本是跨境电商下半年由淡季转向旺季的关键时期。往年这个时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与季节性需求会陆续释放,卖家们的销量曲线随之稳步上升。
然而今年情况截然不同。“去年这个时候已经是旺季了,今年的销量跟滑滑梯一样”,一位卖家在社群中无奈地表示。另一位卖家补充道:“流量腰斩60%,根本不敢早起,因为看到单量会哭”。
不仅美国站点表现疲软,欧洲和日本站点的卖家也直言单量“惨不忍睹”。有卖家反映,其产品自8月下旬起销量便开始骤降,到了9月出单更加困难。
即使加大广告投入、降低产品价格,也只能勉强获取少量订单。按当前进度,部分卖家的单量环比预计下降70-80%。
二、多重因素,共酿旺季不旺的尴尬局面
此次销量下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美国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停滞不前。
美国通胀率虽已回落至3.2%,但高通胀与生活成本上升让家庭预算收紧,不少人开始推迟非必需品购买。
平台流量分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亚马逊在7月底停止了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重要市场的谷歌购物广告投放。
虽然8月份恢复了多数国家的广告投放,但美国站点至今尚未恢复,导致重要流量入口被关闭。
消费者需求分散,部分流向了Temu等新兴平台。一位消费者表示,今年夏天她在Temu平台仅以74.99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露台套装,而同样的产品在亚马逊上售价279美元。
大促前的“购物冷静期” 同样影响了销量。亚马逊已官宣将于10月7日至8日举行2025年秋季大促。
随着10月临近,消费者心理倾向于暂停日常购物,等待大促期间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所需产品。
三、雪上加霜,亚马逊仓库深陷爆仓危机
当卖家还在为订单下滑而苦恼时,亚马逊仓库的爆仓危机又给了他们一记重击。
自9月初起,亚马逊多个仓库便陷入了爆仓危机,出现拒收、批约缓慢、无法送仓等情况。
这引发了入仓延误、上架缓慢及货物积压等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
以美国站为例,美西的SCK8仓库严重爆仓,不再放约;ONT8、GYR3、GEU2、GEU3、SCK4等仓库放约缓慢。
美中的FTW1仓库严重爆仓,IND9、MEM1等仓库批约周期延长至2-3周。美东的CLT2、RFD2、ORF2等仓库同样陷入爆仓困境。
有卖家无奈表示,其8月底到港的货物至今仍未入仓,黑五备货计划已被彻底打乱。
四、政策调整,平台合规化趋势加剧挑战
亚马逊在9月的扫号和新规调整动作不断,也被认为是销量下滑的影响因素之一。
9月初,亚马逊启动大规模“新型扫号”,多位卖家一觉醒来发现账号被锁定,店铺陷入停滞,原因是违反了《商业协议》。
另一种扫号波及更为广泛,不少卖家的链接直接被快速下架,平台仓储库存也被临时管控。
据卖家反馈,他们突然收到了“商品安全相关违规”提示,涉及无人机、太阳能板、充电宝等含电池类产品。
据统计,8月底一周约有2800位卖家店铺被关,相当于平均每天就有超400位中国卖家店铺被关停。
北美、欧洲、日本等多个站点均被波及,被封的中国卖家占比超过60%。
美联储降息可能成为行业转折点。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一决定旨在刺激经济活力。市场分析师预计,降息效应将在第四季度逐渐显现,可能为跨境电商带来新一轮增长动力。
来源:阿元聊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