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AI赋能新范式 智能引擎驱动管理革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9 11:45 2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正在深刻重塑着各行业的发展格局。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计算所秉持“持续推进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改善提升管理质效”的目标,以“按需智能”为核心理念,重新定义工作模式,通过构建数字员

袁萌 成水燕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正在深刻重塑着各行业的发展格局。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计算所秉持“持续推进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改善提升管理质效”的目标,以“按需智能”为核心理念,重新定义工作模式,通过构建数字员工及企业智能体,推动AI技术与企业管理实现深度交融,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全面突破,进一步释放员工创造力,为计算所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质效双升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自动化:RPA技术释放效率新潜能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已成为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通过深度应用RPA技术,计算所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自动化的跨越。

RPA技术推动转型。自2024年底起,计算所正式启动RPA技术的实施工作,组建了一支以信息化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为核心成员构成的跨部门协作团队,打破传统的单一部门开发模式,开启了员工深度参与和高效协同建设,为RPA技术在全所范围内的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RPA工具全覆盖。在RPA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计算所不仅注重技术创新,更强调其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深度落地。通过RPA成功优化了信息捕获、数据筛选、信息统计、邮件处理、文件审查和舆情监控等关键业务流程,实现了对全所57个部门的RPA工具全覆盖;基于“服务器+客户端”模式,RPA技术实现了跨IT信息系统的数据提取、协同和共享。

RPA技术实现显著成效。自实施以来,RPA技术展现出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效果。7个月累计发布流程数量达342个,运行成功次数达到34,036次,正确率提升至100%。通过RPA技术的应用,人力成本减少了70%,业务效率提升了90%,半年内累计节约工时41,554.95小时(折合5,194.37人天)。

智能化:人工智能驱动管理新提升

计算所采用企业内网私有化部署方案,设计并构建了与日常业务高度契合的“AI+办公架构”,推动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能力提升。

构建知识管理体系。计算所通过在园区网上线智谱、DeepSeek和Qwen3等大模型,完成智能数字员工助手的本地化部署,有效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同时构建了覆盖单位级、部门级及岗位级的多层级多维度知识体系,通过权限分级控制机制保障数据安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高效知识管理与服务体验。

开展大模型精细化调优。为不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切实满足各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计算所重点开展了以本地化知识库构建为核心的提示工程、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研究,以及微调和智能体等关键技术攻关。深入的技术研究与创新突破显著优化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适配性和输出效果,成功实现了与内网环境的无缝对接。

开发智能数字员工助手。智能数字员工助手已成功实现多项核心功能,包括业务信息智能问答、AI辅助写作、智能知识库构建及文档伴读等。其知识库内容涵盖人力资源、党建文化、工会制度、员工培训、团青工作、条件建设、纪检文件以及工艺标准规范等日常业务信息,包含1,500余份知识条目,目前已完成10大管理域“AI员工”系统的正式上岗,半年累计问答量突破90,000+次。例如,在党建领域,系统应用场景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员管理、宣传工作和政策解读等,日均答疑20余次,党务处理效率提升30倍;在人力资源领域,系统支持组织管理、招聘、人才培养、人事管理、绩效管理和政策解读等多个场景,通过AI技术将人工解答时间从60—200秒/次压缩至10秒/次,效率提升500%以上。

推行硬件电路智能审查。计算所基于多年的产品设计制造经验,总结提炼300余条硬件技术规则,辅助提升电路设计质量,缩短设计迭代周期。为进一步提升技术规则审查效率,避免人工审查的疏漏,计算所通过构建电路原理知识库,结合代码生成与智能体技术,实现基于大模型的智能电路审查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在所内上线运行,包含230条技术规则,审查速度2—3分钟/图纸,检查点100%覆盖,可有效提升电路设计质量。

自主化:人机协同赋能组织新动能

计算所深入开展智能体、MCP等核心技术研究与攻关,通过基于RPA、智能感知和认知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并在实际场景中开展试点应用。智能体的部署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以及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推动生产环节智能化升级。计算所尝试构建信息化ERP系统的企业数据智能体,采用自然语言问答的方式,对ERP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进行自动查询、总结及可视化展示。

助力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计算所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实现各类发票、银行回执单的内容识别和关键信息提取。

实现信息化运维能力跃升。计算所实现了数据交换智能化和处理自动化,通过OCR、RPA、机械臂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自主完成跨网数据交换、安全刻录/扫描等任务,并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计算所经过系统性创新实践,显著提升了“数字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目前正以智能化、协同化、共享化的崭新姿态,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强化“人+智能体”的协同工作模式,推动从“单点辅助”向“流程重构”、从“信息孤岛”到“智能共享”、从“技术赋能”到“责任共生”的全面转变。后续,计算所计划引入智能化Agent技术,实现企业协同流程中的无缝融入,推动文档的智能流转,显著提升内部协作效率;聚焦企业业务流程重构、管理模式重塑以及价值创造升级等三大转型方向,致力于打造数字化转型新生态,助力计算所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