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爱的读者们,是否总觉得日子忙忙碌碌,心却像被什么东西空着?偶尔想找些文字静静读,又怕长篇大论费神——其实不必远求,那些流传的七言绝句,早把人生的悲欢、山河的壮阔、心底的柔软,都凝进了二十八个字里。它们不像浓墨重彩的长卷,却像案头一盏清茶,初读清淡,细品之下,
谢谢大家支持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中讨论分享
下面我们来欣赏今天的内容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写这首诗时,早已不是那个“会当凌绝顶”的少年。从前在权贵宅邸里常听的乐声,如今只剩江南落花里的重逢——你看,二十八个字里藏着一整个时代的起落,没有一句说“苦”,可读到“落花时节”,就懂了他心里的沧桑。有时候,最沉的痛,从来都不是喊出来的。
02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在陌生的地方睡不着,听着窗外的声响,心里空落落的。张继就是这样,月落、乌啼、霜天,连渔火都像是陪着他发愁,直到寒山寺的钟声传来——那钟声明明是冷的,却像给这孤独的夜,添了一点能触摸的温度。有些愁绪,说不出口时,听听风、听听钟,就好像轻了些。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七个字,大概是每个在外的人都懂的吧?王维不说自己多想念,反而去想家里的兄弟:他们登高时插茱萸,会不会发现少了一个我?这种“想着别人想自己”的写法,反而把思念写得更沉——原来最真的牵挂,从来都是“我在想你有没有想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李白的诗,总觉得心里的气都顺了。他遇赦后坐船下江陵,连猿猴的叫声都像在为他高兴,轻舟一晃,万重山就过去了——你看,人生再难的坎,只要心里敞亮,脚步轻快,总有“已过万重山”的那天。李白的浪漫,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在困境里也能活出的潇洒。
05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站在乌衣巷前,看着从前贵族家门口的燕子,如今飞到了普通人家——没有一句说“世事无常”,可野草、夕阳、飞燕,全是岁月的痕迹。我们总说“人生起落”,其实不过是像这燕子一样,从一扇门飞到另一扇门,那些曾经的繁华或落魄,最终都会被时光轻轻抚平。
06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雨天送朋友走,连山都显得孤零零的。可王昌龄不说离愁,只托朋友带句话:“我的心像玉壶里的冰,没变过。”这多难得啊——不管外面的世界多冷,不管别人怎么看,心里的那份干净和坚定,永远都在。有时候,真正的送别,不是哭着说“再见”,而是笑着说“我很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夜里停在秦淮河上,听着歌女唱亡国之音,心里满是感慨。他不是怪歌女,是怪那些醉生梦死的人——明明国难就在眼前,还只顾着享乐。有时候,诗人的痛,从来不是自己的小情小绪,而是看着家国百姓,忍不住的揪心。
08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最动人的思念,大概就是李商隐这样: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答不上来,只能看着巴山的雨涨满池塘;可我已经在想,等我们重逢时,要坐在西窗下,一起剪着烛花,说说今晚这场让我想你的雨。把眼前的苦,变成未来的甜,这份盼头,就是支撑人熬过孤独的光。
09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以为春天走了,没想到在山寺里遇见了桃花——你看,生活总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我们常常为“失去”难过,却忘了,那些以为消失的美好,可能只是换了个地方等你。就像春天,不是走了,是躲到山里,开成了另一树桃花。
10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士们在沙场上喝着酒,琵琶声催着他们出发,可他们说“醉倒了别笑我,打仗的人,能回来几个?”这不是悲观,是看透生死后的豪迈。有时候,最勇敢的不是不怕死,是明知难回,还敢端起酒杯,笑着走向战场——这份坦荡,比任何豪言壮语都动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告诉朋友,荷花谢了,菊花残了,可别忘了,橙子黄、橘子绿的初冬,才是最好的时节。他总是这样,在萧瑟里找温暖,在失去里找收获。人生哪有一直的繁花似锦?那些看似“凋零”的时刻,说不定藏着另一种“好景”——就像人到中年,少了少年的莽撞,多了岁月的沉淀,也是一种难得的圆满。
12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临死前,什么都放下了,唯独遗憾没看到国家统一。他叮嘱儿子,等军队收复失地那天,一定要在坟前告诉自己——这哪里是遗书,是一个老人用一辈子的执念,写的爱国心。有些信念,就算到了生命尽头,也不会熄灭。
13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敲了半天门没开,本来挺扫兴的,可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来,突然就高兴了——春天哪是一扇门能关住的?就像生活里的美好,就算遇到点小挫折,也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冒出来。有时候,“不圆满”里的小惊喜,反而更让人难忘。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想回家的人,总觉得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望到天涯也看不见家;恨山挡住了视线,偏偏山上还有云——这层层叠叠的“恨”,其实都是剪不断的乡愁。有时候,回家的路,不是距离远,是心里的牵挂太重,重到连山和云都成了阻碍。
15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好看——这大概是对“美”最好的理解了。真正的美,从来不是完美无缺,是不管什么样的姿态,都有自己的韵味。就像人,不必强求自己“时时精致”,放松下来,晴有晴的明媚,雨有雨的温柔,都挺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庐山,从正面看是岭,侧面看是峰,换个角度就不一样——其实人生也是这样,有时候想不通的事,换个立场、换个心态,就懂了。我们总说“当局者迷”,不是看不清事情,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偶尔跳出来,像看山一样看自己,很多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17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站在江边,看着春风吹绿了江南,心里想的是“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绿”字写得多好啊,不是“吹”,不是“到”,是“绿”——像给江南披了件新衣服,可这新衣服再好看,也比不上家里的那盏灯。有时候,再美的风景,没有牵挂的人在,也只是“风景”而已。
18 绝句(元·赵孟頫)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
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
春寒料峭的日子,关上门,香炉里的火快灭了,燕子没回来,花又落了,只有风雨陪着黄昏——这份孤独,不是难过,是安静的独处。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时刻,不用说话,不用应付谁,就陪着自己,听听风雨,想想心事。
19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画的梅花,是淡墨染的,不是浓艳的红色,可他说“不用别人夸颜色好看,只要留下清香就够了”。这多像做人啊——不用追求别人的认可,不用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只要心里有“清气”,有自己的坚守,就是最好的人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从山里被凿出来,被火烤,被打碎,可它不怕,只愿留下清白——于谦写的哪里是石灰,是自己的骨气。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千锤万凿”,可只要心里的“清白”不丢,就算粉骨碎身,也活得有底气。
21 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下雨天送朋友去江西,路上的秋色灰蒙蒙的,诗人怕朋友孤单,就说“别怕,有白云陪着你去江西”。这份温柔,多让人感动啊——真正的朋友,不是陪你走多远的路,是就算不能同行,也会找个“白云”这样的伴,让你觉得不孤单。
22 客中夜坐(明·袁凯)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夜里听着落叶、江水、雁叫、雨声,心里想的全是回家的路——每个在外的行人,大概都有过这样“断肠”的时刻吧?不是日子过得不好,是心里的“故园”太清晰,清晰到每一点声响,都能勾出乡愁。
23 真州绝句(清·王士祯)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江边住着钓鱼的人,柳树、菱塘疏疏落落的,夕阳西下时,红树映着江水,还有人在卖鲈鱼——这画面多舒服啊,没有大起大落,只有寻常的日子。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是名山大川,是这些藏在烟火里的“小确幸”,是有人在夕阳下卖鱼的温柔。
不重雄封重艳情,遗踪犹自慕倾城。
怜伊几两平生屐,踏碎山河是此声!
蒋士铨看着响屧廊,想起当年吴王夫差为了美人,不管江山,只爱艳情——那美人的木屐声,竟然成了“踏碎山河”的声音。这不是怪美人,是怪统治者的昏庸。有时候,历史的教训,就藏在这样一句诗里,提醒我们“什么该重,什么该轻”。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说,李白杜甫的诗虽然好,可时代在变,总会有新的人才出来——这不是不尊重古人,是懂“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文学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不用一直盯着过去的“经典”,做好当下的自己,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领风骚”的人。
来源: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