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脱发及特应性皮炎的营养和微生物策略

摘要:人体系统的正常运作受到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的精确调控,而营养因素深刻影响着这些至关重要的信号通路,膳食中的宏量营养素(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微量营养素(比如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生物活性化合物(比如白藜芦醇、生育酚、单宁、多酚)的平衡在这些信号通路的调节

人体系统的正常运作受到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的精确调控,而营养因素深刻影响着这些至关重要的信号通路,膳食中的宏量营养素(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微量营养素(比如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生物活性化合物(比如白藜芦醇、生育酚、单宁、多酚)的平衡在这些信号通路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饮食也是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会对整体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包括皮肤完整性。

皮肤的表层是由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的,它们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紧随其后的是第二道防线,由抗菌肽、吞噬细胞和先天淋巴细胞构成,它们进一步增强皮肤的防御能力。人体皮肤还通过维持低pH值、高盐度和相对干燥等独特的生化条件,有效阻止许多微生物物种在皮肤上的成功定植。尽管如此,皮肤表面也拥有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它具有强大的微生物竞争力,能够通过产生抗菌素、酚溶性调节素、短链脂肪酸、抗生素和酶活性等多种机制,来抵御外源性微生物的侵袭,从而维护皮肤的健康和平衡。

皮肤菌群与宿主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宿主为皮肤菌群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营养,而皮肤菌群则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的入侵和调节免疫系统。然而,当皮肤菌群的这种稳态被破坏时,一些原本无害的微生物可能会转变为机会致病菌,给宿主带来潜在的健康威胁。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下,多种皮肤疾病可能会悄然发生,比如寻常痤疮、特应性皮炎、牛皮癣、脂溢性皮炎、酒糟鼻和斑秃等。

皮肤菌群和肠道菌群之间其实也存在着微妙的相互作用,它们与大脑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肠-皮-脑轴。众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衡与皮肤稳态破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特别是肠道稳态失衡在多种皮肤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肠易激综合征与皮肤溃疡、脱发、结节性红斑、牛皮癣和坏疽性脓皮病息息相关;乳糜泻患者更容易遭遇疱疹样皮炎、脱发、白癜风和牛皮癣的困扰;克罗恩病患者则可能并发牛皮癣和化脓性汗腺炎等皮肤炎症。

肠道菌群失调会对皮肤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微生物代谢物,比如芳香氨基酸、游离酚和对甲酚,一旦进入血液循环并抵达皮肤,会干扰表皮细胞的正常分化过程,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和破坏皮肤屏障完整性。此外,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上皮通透性升高,从而激活效应T细胞,并通过免疫和非免疫信号通路触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皮肤炎症性疾病。

自2010年以来,有众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明确揭示了肠道细菌对皮肤健康的积极作用。例如,瑞士乳杆菌可以有效地减轻十二烷基硫酸钠诱导的皮炎程度和由此引起的经皮水分流失;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副干酪乳杆菌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的完整性,降低皮肤炎症标志物的水平;而在一项人体研究中,持续补充副干酪乳杆菌超过两个月,可以显著降低皮肤敏感性和经失水分流失,这一改善与循环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升高有关,TGF-β是一种在维持屏障完整性方面具有有益作用的细胞因子。

最近一项发表在《Nutrients》杂志上的文章全面综述了营养因素、肠道菌群与寻常痤疮、脱发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机制,通过饮食和各种微生物策略(包括益生菌、合生元、后生元和粪菌移植)来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改善人类皮肤状况,这可能成为未来皮肤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成为抗生素、局部皮质类固醇和激光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潜在替代方案。

肠道菌群、营养和皮肤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由生活在肠道内的大量细菌、古生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组成的。肠道菌群赋予宿主必要的代谢和免疫优势,包括分解难以消化的复合多糖、产生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和B12)、调节免疫系统以及通过竞争性粘附到上皮细胞表面,有效抵御外部病原体的直接入侵。

多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比如脆弱拟杆菌、普氏栖粪杆菌以及梭菌簇IV和XI产生的维甲酸和多糖A,可以促进参与抗炎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另外,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特别是丁酸,可诱导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进而促进参与各种皮肤生理功能的调节细胞的增殖,包括毛囊干细胞分化和伤口愈合等重要过程。当肠道屏障被破坏时,肠道细菌及其代谢物可以进入血液并在皮肤中积累。

此外,肠道菌群似乎还通过短链脂肪酸影响皮肤菌群,决定皮肤菌群的细菌特征。例如,丙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则能够耐受比其它皮肤共生菌更广泛的短链脂肪酸变化。

Omega-3脂肪酸和多酚等营养素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进而影响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因此,适当摄入某些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潜在地减少皮肤炎症并改善皮肤整体健康,而不良的饮食选择则可能会通过破坏肠道稳态而对皮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肠道菌群和饮食因素对寻常痤疮的影响

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青少年和青壮年群体。痤疮以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过度和炎症为特征,这些病理过程可导致皮肤病损,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会增加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并可能导致患者的自尊心受损。

虽然肠道菌群只是影响痤疮的众多因素之一,但它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患有痤疮的受试者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多样性的降低,具体表现为硬壁菌门的数量下降,而拟杆菌门的数量增加。痤疮患者中减少最显著的细菌类群包括梭菌属、毛螺菌科和瘤胃球菌科,这些都是潜在的有益菌群。

西式饮食以饱和脂肪含量高和血糖指数升高为特征,它与寻常痤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可能的病因包括营养信号的失衡,这种失衡会导致SREBP-1不受控制的激活以及皮脂中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加,从而促进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

肠道菌群和饮食因素对脱发的影响

脱发是指毛发生长区域内的毛发减少或完全脱落的现象,其表现形式多样,涵盖局部性的斑状脱发至普遍性的毛发稀疏,既可能是一过性的暂时现象,也可能是不可逆的永久性改变。这一问题不分年龄和性别,均可波及。脱发是多种潜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失衡、药物使用、真菌或微生物感染等等。对于那些深受脱发困扰的人来说,他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情绪压力,这可能会显著影响他们的整体生活幸福感。

肠道菌群在脱发的发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使用抗生素清除肠道菌群的小鼠可以预防脱发的发生。因此,肠道细菌可能会破坏肠道上皮屏障,进而导致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另一项研究揭示,接受粪菌移植治疗的脱发患者出现了头发生长的现象。肠道菌群失调和斑秃之间也存在联系,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两者都拥有能够诱导Th1反应的共同基因,并导致IFN-γ的产生,而IFN-γ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进行信号传递,这一通路的激活可能会引起毛囊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导致脱发的发生。

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的缺乏会影响头发结构,导致脱发。几乎90%的脱发患者表现为蛋白质摄入不足,具体来说,这一比例在男性中达到55%,而在女性中更是高达90.9%,他们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少于30克。头皮活检显示,低蛋白饮食的人群毛囊周围往往伴随着慢性炎症和纤维化,而高蛋白饮食的人群则能保持正常的毛囊结构。一些饮食变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刺激脱发患者的头发生长,例如,无麸质饮食可以促进乳糜泻患者的头发生长。

肠道菌群和饮食因素对特应性皮炎的影响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剧烈瘙痒和反复出现的皮肤湿疹样病变为特征的持续性皮肤病。它不仅严重干扰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因其醒目的症状而引发社会歧视,导致患者的自尊心受损、感到孤立无援、进而造成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和情绪上的极大困扰。此外,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包括情感表达障碍、焦虑、抑郁和自杀念头的出现。

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特应性皮炎的风险降低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一些研究报道,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阿克曼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和普氏栖粪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肠道菌群对局部和全身免疫系统具有调控作用,可以影响皮肤等外周器官。肠道菌群状态会对初始T细胞向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的成熟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菌属、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等肠道细菌及其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在诱导调节性T细胞在全身扩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常常观察到肠道菌群失调和肠漏,同时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显著减少。肠漏使得毒素、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成分和肠道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诱导Th2免疫反应导致皮肤炎症,进而造成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西式饮食习惯与牛皮癣和特应性皮炎等免疫介导性皮肤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息息相关。这种高脂饮食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改变硬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之间的平衡,从而触发体内的炎症反应。具体而言,高脂饮食会抑制小肠内抗菌肽的正常分泌,导致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促进Th2驱动的炎症反应以及随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波动。此外,水果、蔬菜和omega-3脂肪酸摄入不足,同时omega-6脂肪酸摄入较多,也与特应性皮炎的风险增加有关。

健康饮食对痤疮、脱发和特应性皮炎的影响

饮食对皮肤健康的影响已得到广泛认可,营养缺乏通常被认为是皮肤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皮肤的完整性不仅可能因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而受损,还可能因有害成分的过度摄入而遭受不利影响。因此,健康的饮食模式对于维护皮肤健康至关重要,比如素食饮食和地中海式饮食在调节多种皮肤疾病的症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痤疮、脱发和特应性皮炎。

素食饮食

素食饮食是一种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严格排斥任何形式的动物肉类的饮食方式,但它们包含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允许摄入动物衍生品(如奶制品和蛋类)的蛋奶素食饮食模式以及完全摒弃所有动物来源食物的纯素食饮食。这些饮食模式往往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和道德观念,强调环境可持续性,并且在多种生理健康指标上展现出积极的影响,比如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或结直肠癌的风险。

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激素波动和饮食习惯,在痤疮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痤疮发生的主要机制包括皮脂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生长、毛囊皮脂腺角化过度和炎症反应。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加剧痤疮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刺激皮脂的过量分泌、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细胞的过度增殖,从而促进疾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此外,IGF-1与雄激素水平和高胰岛素血症密切相关。

纯素饮食似乎可以减少痤疮的发生率,这一结果可能归因于这种饮食中存在的异黄酮和植物雌激素,它们可以抵消雄激素引起的皮脂产生,也可以降低二氢睾酮水平,此外,这些化合物还可能通过其抗炎特性而提供保护作用。

在脱发方面,一些经典研究已经证实,素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些类型脱发的风险,但是另一方面,这些饮食又与某些必需营养素的缺乏有关,比如铁和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锌、维生素烟酸和生物素等,这又可能影响头发结构,从而导致脱发。某些饮食变化也可能促进脱发受试者的头发生长,例如,遵循无麸质饮食可能对改善脱发状况具有积极效果。一项针对354名脱发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大豆可能对中重度脱发具有保护作用。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得出结论,与西式饮食相比,植物性饮食的脱发患者自我报告头发状况发生了有利的变化。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错综复杂,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免疫活性的综合作用。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由Th2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往往与其它不同的特应性疾病相关联,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异性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细胞凋亡异常、免疫反应失调、皮肤菌群波动、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存在以及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皮肤角质层及其形成的表皮屏障受损。

目前,植物性饮食被认为是特应性皮炎的辅助治疗选择。植物性饮食可以有效地促进多样化的有益微生物群落,促进最佳肠道和皮肤健康。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通过减少抗炎代谢物,特别是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可能引发特应性皮炎类似的炎症反应。相比之下,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因含有大量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类黄酮成分,可能会对特应性皮炎产生积极影响。此外,膳食脂肪酸的免疫调节作用也表明,从加工食品中摄入的大量脂肪可能会影响特应性皮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地中海式饮食

地中海式饮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辅以适量的鱼类和家禽以及有限的乳制品,它从根本上强调植物性营养和健康脂肪的摄入。这种饮食模式一直与改善健康状况和延长寿命有关,以致于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地中海式饮食的特点是富含多酚,具有有效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长期前瞻性试验指出,坚持地中海式饮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这种饮食模式还与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以及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减少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地中海饮食对痤疮的影响。例如,研究发现,坚持地中海式饮食的人痤疮严重程度较低,反过来,痤疮患者对地中海式饮食的依从性相对较低。法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证实,坚持地中海式饮食与痤疮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和负相关关系。另一项研究表明,地中海式饮食与较低水平的IGF-1之间存在联系,IGF-1是参与痤疮病理生理的关键分子。

地中海式饮食富含生蔬菜、新鲜香草和富含异黄酮的大豆制品,可提供抗炎营养素,有助于头发健康,并刺激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的头发生长。这种饮食或其成分,比如富含番茄红素的成分,已被视为自然疗法中促进头发生长的优选。然而,关于地中海式饮食与特定类型脱发之间关系的研究仍较为有限。一项针对104名雄激素性脱发的男性患者的研究发现,地中海式饮食可以降低脱发的风险。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报道,改良的地中海式饮食似乎对20例斑秃(普秃和全秃)病例没有有益的影响。

关于地中海式饮食和特应性皮炎之间的关系,目前的结果存在争议。一项综合性的国家多中心研究指出,地中海式饮食与降低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患病率有关。然而,这一发现并未在随后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得到支持,该研究发现怀孕期间遵循地中海式饮食并未对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产生保护作用。

皮肤病的微生物治疗策略

益生菌是摄入足够数量,能够为宿主提供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会促进肠道菌群平衡,肠道黏膜细胞再生,刺激迷走神经,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益生元能够被宿主的菌群选择性利用并转化为有益于宿主健康的物质。合生元则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组合,益生菌可以选择性地利用其中的益生元,从而为宿主带来健康益处。后生元则包括微生物代谢活动所释放或产生的任何物质,这些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地对宿主健康有益。

局部应用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后生元可以调节皮肤的先天防御机制,增强抗菌肽的合成,从而促进皮肤健康。此外,益生菌可以耐受并有效定植到皮肤,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细胞产生抗菌代谢物,与病原体竞争角质形成细胞受体,并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皮肤菌群的平衡。另一方面,炎症性皮肤病通常与不平衡的肠道菌群相关,因此,通过口服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来改善皮肤健康。

微生物疗法对痤疮的影响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小肠中有害代谢物的产生和肠上皮细胞的损伤有关,这可能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心理压力和小肠转运受损可加剧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并破坏肠道屏障,有证据表明,与没有玫瑰痤疮的受试者相比,玫瑰痤疮患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水平显著升高。

临床试验表明,摄入乳酸杆菌发酵乳制品,特别是与乳铁蛋白搭配食用,对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有益的效果。此外,益生菌与痤疮患者炎症指标和氧化应激的减少有关,特别是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如IL-1α。另外,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与米诺环素联合使用12周,可以显著减少痤疮。

此外,益生菌也具有影响胰岛素信号基因的潜力,这是痤疮发病的关键因素。玫瑰痤疮患者在口服鼠李糖乳杆菌12周后,痤疮明显减少。这种益生菌可能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水平,同时增加皮肤中FoxO-1的表达。总之,益生菌具有治疗痤疮的潜力,其机制包括免疫调节、肠道和皮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肠道菌群的再平衡。

许多人类干预研究探讨了微生物疗法在寻常痤疮治疗中的作用:

痤疮患者局部应用后生元(凝结芽孢杆菌胞外滤液)可显著减少皮脂腺分泌和皮肤的油腻性,其疗效与过氧化苯甲酰治疗不相上下,该后生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pH稳定性和耐热性,它可以通过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而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另一项研究发现,使用含有热灭活的植物乳杆菌的润肤乳局部涂抹4周,可以改善患者的痤疮症状,减少经皮水分流失和皮脂分泌。

在一项合生元的研究中,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益生元菊粉组成的合生元护肤品可以改善皮肤菌群状态,有效减少痤疮的数量,减轻痤疮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服益生菌同样有益,痤疮患者口服补充益生菌可以降低面部皮脂分泌和减少经皮水分流失,同时患者的痤疮数量减少,肠道通透性得到改善。

微生物疗法对脱发的影响

多项临床前研究揭示了益生菌在脱发治疗领域的潜在作用。具体来说,摄入罗伊氏乳杆菌发酵酸奶的小鼠,其皮肤厚度、毛囊生成以及皮脂细胞产生均有显著增加;另一项啮齿类动物研究中,口服热灭活的短乳杆菌,可导致皮肤动脉的交感神经活动减弱,经皮水分流失减少,同时皮肤血液循环得到增强。这些积极作用可能与肠嗜铬细胞分泌的5-羟色胺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副交感神经刺激密切相关。在一项经典的人体临床研究中,受试者连续12周口服补充热灭活的短乳杆菌后,经皮水分流失显著减少,角膜水合作用的明显增强。

在人类干预研究中,两项使用粪菌移植来改善胃肠道感染、克罗恩病和结直肠癌的研究意外发现,患者身体的某些部位重新生长出了毛发。另外,一些使用益生菌、合生元和后生元治疗脱发的研究表明,头发生长有所增加,肠道菌群也得到改善。

微生物疗法对特应性皮炎的影响

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IL-17和IL-22诱导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失调以及皮肤菌群组成的改变。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特别是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可以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它们能够有效地调节Th2免疫反应,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此外,益生菌还能诱导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以及T细胞向Th2细胞的转化。人体干预研究的结果显示,无论是通过口服还是皮肤局部应用,微生物干预都表现出对特应性皮炎积极的治疗效果。

总结

饮食是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失调通常也表现在皮肤上,它与皮肤稳态破坏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皮肤稳态破坏可能导致各种病理性皮肤疾病,比如痤疮、脱发和特应性皮炎,它们影响全球很大一部分人群。

皮肤菌群和肠道菌群之间其实也存在着微妙的相互作用,它们与大脑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肠-皮-脑轴。这一轴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这些器官之间的交流,包括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神经内分泌系统、饮食和中枢神经系统。肠道菌群能合成多种可能改变皮肤菌群稳态的物质,比如,对皮肤具有抗炎作用的短链脂肪酸,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乙酰胆碱,抑制瘙痒的γ -氨基丁酸,抑制毛发生长的多巴胺以及参与褪黑素合成的5-羟色胺。

健康的饮食模式对于维护皮肤健康至关重要。很明显,健康饮食和摄入特定营养素对痤疮、脱发和特应性皮炎等多种皮肤问题大有裨益,富含抗氧化剂、膳食纤维和植物营养素的的健康饮食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减轻皮肤炎症并提升皮肤整体健康;而不良的饮食选择则可能会通过破坏肠道稳态而对皮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在皮肤疾病的治疗实践中,使用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后生元已被证明可以恢复皮肤稳态并改善皮肤状况。

重视皮肤疾病对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同样至关重要,痤疮、脱发和特应性皮炎对受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都有显著影响。这些皮肤疾病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特征是它们的高度可见性,这一特性极大地加剧了社会对它们的负面偏见和误解。事实上,罹患其中任何一种疾病都可能增加社会排斥、欺凌和受害的风险,这些经历往往与羞耻感和屈辱感等特定情绪密切相关,而这些情绪状态又会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皮肤状况。

这些社会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自尊心下降和内化性心理障碍,常常驱使患者采取极端措施来掩盖或缓解其病情,而这些行为往往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皮肤健康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痤疮患者可能会通过手动挤压痘痘来挤出皮脂或脓液,而留下疤痕;脱发患者可能会使用某些有害的生发产品或采取不当的方式遮盖脱发区域;而特应性皮炎患者可能会使用遮瑕产品或穿着过多的衣物来隐藏受影响区域。另一方面,皮肤疾病引起的焦虑、抑郁和沮丧情绪还可能促使患者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这些习惯反过来又可能加剧皮肤疾病本身,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营养或生活方式干预,变得尤为迫切。在这方面,健康饮食和微生物干预不仅有助于减轻皮肤疾病的严重程度,还能缓解压力、焦虑和由此产生的抑郁情绪。通过饮食和各种微生物策略来调节肠道菌群以改善人体皮肤状况,这可能成为未来皮肤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成为抗生素、局部皮质类固醇和激光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潜在替代方案。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Borrego-Ruiz A, Borrego JJ. Nutritional and Microbial Strategies for Treating Acne, Alopecia, and Atopic Dermatitis. Nutrients. 2024; 16(20):3559.

来源:菌情观察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