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首份《连接人类》报告,确定了到2030年实现人人享有可负担得起的宽带连接目标。当时,全球大约有30亿人没有连接到互联网。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图即梦AI
2020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首份《连接人类》报告,确定了到2030年实现人人享有可负担得起的宽带连接目标。当时,全球大约有30亿人没有连接到互联网。
数年时间过去,“失联”人群减少了4亿人,目前大约有26亿人没有连接到互联网。这是可喜的变化,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依旧巨大。ITU最新发布的《连通全人类行动蓝图》显示,要想在2030年之前实现普遍和有意义的互联网连接,可能需要2.6万亿至2.8万亿美元的投资。其中,最大的投资是用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连接数十亿人的挑战
ITU估计,全球仍有26亿人被排除在数字世界之外,这与连通性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024年,高收入国家估计有93%的人口在使用互联网,而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仅为27%。
从不同宽带类型来看,固定宽带的可用性相比移动宽带差距明显。ITU数据显示,全球91.7%的人口生活在4G网络覆盖的区域,即使在非洲,4G移动宽带人口覆盖率也已达65.2%,而欧洲和北美洲区域更高达99%。对比之下,全球约有74~77%的家庭能够接入至少20Mbps的固定宽带,而全球缺乏固定宽带覆盖的人口约23亿至26亿人。从区域来看,非洲大约有69~74%的家庭缺乏固定宽带,而北美洲这一比例只有0.4%。
除了有无网络覆盖这一“连接鸿沟”,更为人关注的是“使用鸿沟”,这和宽带的可负担性有关,通俗而言,就是用户是否用得起移动宽带或者固定宽带。如果可负担性差,那么即使所在区域有网络覆盖,用户也会处于“失联”状态。
ITU报告认为,10GB的移动数据套餐足以满足普通网民的需求,但全球范围内仍有近40%的人口负担不起。非洲的可负担性最差,那里不到4%的人口能够用得起10GB流量套餐。
另外,数字技能、性别平等因素也在影响实现人人享有可负担得起的宽带连接目标。
投入巨资消除数字鸿沟
要想消除全球数字鸿沟,在2030年前实现普遍和有意义的互联网连接,需要投入多少?
ITU在最新的报告中给出了答案:可能要投资2.6万亿至2.8万亿美元。
其中,最大的投资在于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将宽带网络扩大到服务不足的人群。ITU最新发布的报告估算了在城市及其周边部署光纤网络、在农村地区部署4G固定无线网络以及在最偏远地区部署卫星的成本,为此大约需要投入1.5万亿至1.7万亿美元。
第二大部分投资在于提升可负担性,也就是让人们能用得起宽带,包括降低智能手机的成本和固定/移动宽带的成本,这对于低收入地区的个人和家庭非常重要,为此大约需要投入9830亿美元。以智能手机为例,全球有14亿人(15岁及以上)买不起30美元的智能手机,8亿人(15岁及以上)连20美元的手机都买不起。报告认为,若能进一步降低设备价格,将能有效缩小差距。
第三大部分投资在于提升人们互联网使用技能,大约需要1520亿美元。 报告认为,数字技能鸿沟的规模远超互联网普及率差距,并非所有经常上网的人都具备高效、安全、可靠使用网络所需的数字技能,这种情况在新网民和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中尤为突出。报告估计,全球约有12亿人需要培训以获得基本的数字技能,以便使用互联网。另有3.11亿人需要接受额外培训,以掌握基础以上的技能。
来源:IT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