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万润股份表示,公司聚醚醚酮(PEEK)材料已有中试产品产出,中试线产能约一百吨,正在积极推进下游推广与验证工作,现已向多家下游送样,后续公司会结合市场推广及下游需求情况配置产能。
万润股份PEEK中试线产能约一百吨
9月18日,万润股份表示,公司聚醚醚酮(PEEK)材料已有中试产品产出,中试线产能约一百吨,正在积极推进下游推广与验证工作,现已向多家下游送样,后续公司会结合市场推广及下游需求情况配置产能。
我国自主研发的碳纤维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9月18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在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上,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正式亮相。该产品为国内首创,有效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至此,中国石化已拥有24K、48K、60K等不同丝束规格近20种型号的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形成了“通用型+高性能”“大丝束+小丝束”产品全谱系,助力我国碳纤维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福建邵武拟建3500吨/年新型氟化物项目
9月17日,邵武市新锐焊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500吨新型无腐蚀性氟化物铝钎剂及200吨低腐蚀性氟化复盐铝钎剂、500吨铜基银钎料氟化物钎剂及5000吨助焊剂(硼酸三甲酯)建设项目一期(新型无腐蚀性氟化物铝钎剂和低腐蚀性氟化复盐铝钎剂项目)变动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整体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本项目总投资0.5亿元,建设期为2025年10月到2025年11月。
广东天承化学高端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启建
9月17日,广东天承化学高端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将建设年产3万吨高端电子化学品生产线,产品涵盖集成电路、显示面板、新能源、玻璃基板和PCB等多个领域所需的电镀添加剂、高可靠性水平沉铜、ABF载板除胶沉铜、铜面处理剂等高端专用材料。
我国学者突破双原子催化剂研发瓶颈
9月17日,据科技日报报道,海南大学邓意达教授团队创新融合机器学习与密度泛函理论,成功筛选出高效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双原子催化剂,为破解传统试错法效率低下的行业难题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近日,该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先进能源材料》发表。
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世索科换帅
9月17日,世索科宣布,Ilham Kadri博士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卸任首席执行官一职,此前六年,她担任世索科及其前身公司索尔维的首席执行官。现任世索科性能与护理及其他解决方案部门总裁的Mike Radossich将接替她。
巴斯夫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胺类产品
9月16日,巴斯夫中间体业务部宣布,其标准等级胺类产品组合即将实现100%采用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盖斯玛一体化生产基地的可再生电力生产。这一转型计划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并持续至2026年,与欧洲目前正在进行的转型形成互补。可再生电力将通过应用太阳能和风能可再生能源信用额度,并分配给盖斯玛一体化生产基地的胺类产品组合生产。
100%生物基丙烯酸实现规模生产
近日,美国工业微生物公司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导者Industrial Microbes ( iMicrobes ) 宣布在可持续化学制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采用先进发酵技术规模化生产出 100% 生物基高纯度丙烯酸。其突破之处在于使用乙醇作为可再生原料。专有微生物在温和的温度下将多个反应结合在一个反应器中。其纯化方法避免了使用有毒溶剂和复杂的提取步骤。与传统方法相比,这可以降低成本。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