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子”如何“贴”近你的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9 23:14 1

摘要:在定西安定,一群“土里土气”的小精灵正在悄悄开启一场奇妙的旅行。它们以马铃薯为原型,化身“生根、展芽、开花、结果”四个阶段的拟人形象,从田间地头跳进手机表情包,跃上冰箱贴,甚至挂上人们的手机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薯宝”系列文创。

在定西安定,一群“土里土气”的小精灵正在悄悄开启一场奇妙的旅行。它们以马铃薯为原型,化身“生根、展芽、开花、结果”四个阶段的拟人形象,从田间地头跳进手机表情包,跃上冰箱贴,甚至挂上人们的手机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薯宝”系列文创。

不久前,甘肃省版权局连续两月公布优秀作品名单,《薯宝生长IP系列》《薯宝文创系列“薯宝祥运”》双双入选。这些萌趣的形象,不仅承载着“中国薯都”的文化名片,也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

从泥土到指尖 薯宝的“破圈”生长

很少有人想到,一颗马铃薯的成长史,能变成一套充满故事感的文创IP。

“生根、展芽、开花、结果”,四个看似简单的形象,实则串联起马铃薯从埋种到丰收的生命周期。一切源于“聚焦地域特色资源转化,让马铃薯文化可触摸、可携带”。

于是,“薯宝”不再只是设计图中冰冷的绘画,成为了能装进口袋、贴进生活的情感载体。

“薯宝祥运”冰箱贴融合了“梅兰竹菊”四君子意象与定西地标和景点元素,将“拼搏逐梦”“福泽绵长”“龙裔传承”“文运昌隆”等寓意凝于方寸之间;“薯宝相伴”挂件则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日常搭配……这些产品,不像传统纪念品那样直白地印刷Logo,而是用设计语言讲述文化故事。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它不像是在推销特产,而是在邀请你走进一片土地的生长节律。”

为什么是“薯宝”?

为什么“薯宝”能脱颖而出?或许是因为它真正扎根于土地。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薯宝IP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强烈的地域基因。它不只是一个形象,更是一种产业象征、一种文化表达。

更重要的是,它让传统文化实现了“轻量化传播”。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沉重的包袱,它以表情包、冰箱贴、挂件、徽章……这些日常小物,悄然走进大众生活,这便是文创的巧妙之处。

文创不只是“产品” 更是“内容媒介”

冰箱贴、挂件、表情包、贴纸、徽章……这些看似微小的事物,实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它们不像书籍、纪录片那样需要主动“阅读”,而是无声地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朋友聊天时发一个薯宝表情,打开冰箱时看见一枚定西地标贴,晃动的挂件引起他人好奇……这些场景本身就是文化的二次传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薯宝IP的运营背后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是通过文创开发激活地方文化资源,是借助市场化运作增强自我造血的机能。

“薯宝”系列正是这样一种尝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力,把传播力转化为经济价值。

小物件背后的大命题

薯宝的深受喜爱,也让我们思考:什么样的文创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它不能只是“好看但空洞”的装饰品,也不能是生硬嫁接的“文化贴片”。好的文创,应当具备三种特质:

情感链接。它能唤醒记忆、引发共鸣。当地人看到薯宝,想起的是家乡的丰收;外地人则通过它感知一片希望的沃土。

叙事能力。每一款“薯宝”产品都在讲述一个故事:生长的故事、文明的故事、家乡的故事。

实用属性。冰箱贴可以贴、表情包可以用、挂件可以戴——真正融入生活场景的文创产品,才能“活”起来。

从“薯宝”出发 走向更远的地方

如今,“薯宝”已被各级媒体平台推广,卖力地为定西马铃薯的“代言”。它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提供地域文创开发的创新思路。

文化转化不需要宏大叙事,从最熟悉的物产开始;传播不需要铺天盖地,从一枚冰箱贴、一个表情包开始……文化,可以是轻轻放进口袋的陪伴。

今天,“薯宝”蹒跚着迈出第一步,未来,它将载着安定的故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它或许不会成为“顶流",但它让我们看到——一颗马铃薯的文化旅行,可以如此生动、如此亲切。

也许有一天,当你收到一枚“薯宝祥运”冰箱贴,或者回复一个“薯宝”表情……,你会会心一笑——原来来自家乡文化的气息,可以这么轻,这么近,这么甜。

来源:微香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