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实时的在体成像工具,近年来在皮肤科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斑秃、银屑病、花斑癣和白癜风等复杂皮肤病的诊疗中,通过清晰呈现毛发、血管、鳞屑及色素模式的细微变化,皮肤镜显著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关键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皮肤镜正在打破临床诊断的壁垒
整理丨静心
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实时的在体成像工具,近年来在皮肤科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斑秃、银屑病、花斑癣和白癜风等复杂皮肤病的诊疗中,通过清晰呈现毛发、血管、鳞屑及色素模式的细微变化,皮肤镜显著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2025年欧洲皮肤与性病学会年会(EADV)已经在巴黎盛大召开,多项研究聚焦皮肤镜在不同皮肤病中的应用价值。这些研究涵盖了头皮银屑病的特征性镜下图谱、花斑癣的色素与鳞屑模式分析,并探索了白癜风治疗中新型皮肤镜征象的预测意义,充分展现了该领域的研究活力与临床价值,为皮肤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了新视角与新工具。
头皮银屑病是银屑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约50%~80%的患者会出现头皮受累。皮肤镜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技术,能够呈现头皮与毛发的特异性特征,有助于头皮银屑病与其他头皮疾病的鉴别诊断。本研究通过分析98例临床确诊患者的皮肤镜表现,系统描述其典型特征,并评估该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意义[1]。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描述性研究,共纳入98例患者。皮肤镜下结果显示,所有头皮区域均可受累,其中枕部最为常见(占42%)。在观察到的皮肤镜特征中,厚层白色鳞屑(90%)和弥漫性红斑(60%)的出现频率最高,其他常见表现包括红点征(38%)、红球征(37%)、扭曲样血管环(19%)、肾小球样血管(14%)、黄点征(18%)及黑点征(15%)。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覆盖白色鳞屑的红斑为主要临床特征,头皮是其常见受累部位。本研究观察到的皮肤镜特征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2022年一项系统评价指出,头皮银屑病中常见的血管异常包括扭曲样血管环、肾小球样血管、红点征和红球征。均匀分布的红点征和弥漫性红斑反映了真皮层的炎症状态,是该疾病在皮肤镜下的典型表现。
综上所述,皮肤镜在头皮银屑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仅累及头皮的病例。其特征性表现,如厚层白色鳞屑、弥漫性红斑以及多种异常血管模式,为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该技术无创、操作便捷、可重复性好,是一种实用的辅助工具,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策略及改善患者预后。
脱发性疾病种类繁多,其诊断往往需要依赖多种检查手段,甚至包括有创的皮肤活检。在此背景下,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诊断工具,其在脱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是一项为期四年的前瞻性单中心研究,旨在系统评估皮肤镜在脱发诊断,特别是复杂病例中的实用性与有效性[2]。研究共纳入335例因头皮问题就诊的患者。结果显示,非瘢痕性脱发占绝大多数(95%),具体疾病分布为:雄激素性脱发(26%)、斑秃(32%)、头癣(33%)、毛发扁平苔藓(3%)及拔毛癖(1.5%)。皮肤镜下最常见征象为毳毛、异径毛及黄点征。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脱发类型具有特征性皮肤镜表现(如表1)。
综上所述,在目前缺乏理想无创诊断方法的背景下,皮肤镜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诊断困难或表现复杂的脱发病例。该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在短时间内评估大面积头皮区域,提高诊断效率。同时,其图像可记录、可对比的特点,既有助于客观评估疗效,也有助于医患之间就病情进行直观沟通,为患者提供更安心的诊疗体验。因此,皮肤镜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理想辅助诊断工具。
表1:不同脱发类型的特征性皮肤镜表现
本研究为一项为期12个月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50例18-60岁患者。采用DermLite Foto结合Canon G15相机进行皮肤镜图像采集,根据皮损特点将病例分为色素减退型、色素沉着型及混合型,系统评估各类皮损的色素分布、鳞屑特征及血管模式。
研究结果显示(图1):
➤非均匀性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型90%,色素沉着型100%;
➤鳞屑:色素减退型96%,色素沉着型95%;
➤色素减退型皮损周围色素沉着:40%;
➤血管模式:线性分支状血管(12%)、点状血管(4%),多见于色素减退型皮损。
在典型临床图像中,左腋可见多发圆形至卵圆形、边界清晰的色素沉着斑片与斑块,表面覆盖细碎鳞屑,大小不一(如图2)。皮肤镜下,则表现为非均匀性色素减退,伴有斑片状毛周鳞屑及细微对比晕,符合花斑癣的典型特征(如图3)。
图1:研究结果
图2:临床图像
图3:皮肤镜下现象
综上所述,皮肤镜能够清晰呈现花斑癣的多种特征性表现,包括色素分布模式、鳞屑形态及血管结构等,为该病与其他色素性皮肤病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近年来,微针刺激(Needling)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逐渐受到关注。该技术操作时采用30G针头,沿皮损边缘从色素沉着区向脱色中心反复穿刺,进针点通常位于白斑内侧约0.5厘米处,以促进色素再生。
研究表明,微针与Excimer光联合治疗能够比单用Excimer光更迅速地诱导复色。临床实例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在同一皮损中,仅一侧配合微针治疗时,该侧复色速度显著更快(如图4);同样,对于颈部与下巴的治疗,先接受微针的区域也呈现出更快的色素恢复(如图5)。图6-11为微针联合Excimer光治疗后复色的示例[4]。图4:一侧配合微针治疗时,该侧复色速度显著更快
图5:颈部先于下巴接受微针治疗,并显示出更快的复色反应
图6:4个月内实现完全复色
图7:8个月内完全复色(微针每月1次共8次,Excimer光每周1次)
图8:6个月内完全复色(18次Excimer光治疗及6次微针操作)
图9:16次Excimer光治疗及12次微针治疗后复色
图10:经非培养黑素细胞移植后,联合微针与Excimer光治疗实现完全复色
图11:(左1)治疗前;(左2、3):微针后三角征的临床表现;(左4)微针后三角征的皮肤镜表现
微针治疗后较早出现的复色征象之一是皮肤镜下可见的“三角征”,也称为“拉花艺术征”。该征象表现为从皮损边缘向脱色区内延伸的三角形突起,其尖端指向脱色区域,这类结构在多数情况下肉眼也可见(如图12)。但在某些案例中,三角突起仅能通过皮肤镜观察到,其形态类似于用牙签划过咖啡同心环所形成的拉花图案。
综上所述,微针联合Excimer光治疗白癜风的效果优于单用Excimer光。此外,一种被称为“Raboobee三角征”的新型皮肤镜特征,可作为微针治疗后早期复色的重要标志,为该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
意犹未尽? 没关系!
电子壁报、视频解读、大会资讯、专家带你看这里都有
EADV专区已正式开放,还不快来关注!
参考文献:
[1]ouissal hormi,moujahid salma,zerrouki nassiba,zizi nada,et al.Trichoscopy of Scalp Psoriasis: A Study of 98 Cases.Abstract N°: 1047,EADV Congress 2025, Paris, September 17-20, 2025.
[2]Maryam Ghaleb,Ouiame El Jouari,Salim Gallouj.et al.Trichoscopy in Alopecias: Diagnosis Simplified.Abstract N°: 2093,EADV Congress 2025, Paris, September 17-20, 2025.
[3]Snehal Vaibhav Patil,et al.exploring dermoscopic features of pityriasis versicolor : A study on pigmented skin.Abstract N°: 331,EADV Congress 2025, Paris, September 17-20, 2025.
[4]Noufal Raboobee,et al.A new dermatoscopic and clinical sign in Vitiligo.Abstract N°: 8299,EADV Congress 2025, Paris, September 17-20, 2025.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