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老去其实是一种艺术。可在现如今的节奏里,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独居,把家安在一处宁静角落,也把孤单藏在了一地柴米油盐。
有人说,老去其实是一种艺术。可在现如今的节奏里,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独居,把家安在一处宁静角落,也把孤单藏在了一地柴米油盐。
看着桌上的饭菜、电视里的喧闹、不时飘进屋窗的鸟鸣,好像一切很安稳,但年岁越长,心头的不安悄悄滋生。
身边不少中年人都担心,自己的父母退休后,孩子远走,有些甚至一人守着空房。
一句“我没事,有事给你打电话吧”,让人更是心头五味杂陈。其实,独居并不等于孤独,更不该成为悲剧的温床。
那些生活的小秘诀,就是老人在安静岁月里最好的护身符。
常听到老人叹气,“年轻时拼命攒钱,老了却花钱买药。”岁数上来,什么都怕有个万一。
独居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囤米囤药,而是把健康当头等大事。
每天坚持锻炼,哪怕是在小区溜溜弯,做做广播体操,坚持测血压,定期体检,把身体的隐患消灭在萌芽。
鲁迅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对于独居老人来说,拥有希望,就是拥有主动权。
记得吃好饭、睡好觉,少点油腻辛辣,多点粗粮蔬果,学会为自己做一桌温暖的家常菜,让身体慢慢恢复年轻时的活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亦是自在人生的保证。
很多老人担心给孩子添麻烦,说“你忙你的吧”,其实内心早就渴望一句关心。
独居不是封闭,为自己打开一扇窗,和邻居聊聊天,加入兴趣小组,参加社区活动,能歌善舞也好,爱养花养鸟也罢,只要有圈子,就有欢笑。
人生百味,聚散随意。马未都说,热闹与寂寞,从来都是生活的两面。
但别让孤独占据了主场。隔三差五约朋友喝茶下棋,每周和子女视频一次,“嘴甜一点,心宽一点”,让幸福一直在线。
也许对方只是回一句“注意身体”,但这一份牵挂,就是最直接的温暖。
最近几年,关于独居老人的新闻屡见不鲜,盗窃、诈骗、意外摔倒,听得叫人揪心。
提前备好急救药品,家里装监控、设置自动报警,定期电话汇报平安。
买个智能手环,随身带个备用手机,让家人随时找到自己,给日子加一道“保险栓”。
陌生来电不随意相信,门外推销不轻易开门。年轻时候,耳根子软,那是热情;老了以后,耳根子硬,这是经验。
安全感,是生活中最实用的底牌。守好底线,看紧钱包,把“自保”变成习惯,才能从容自在迎接每一个清晨。
其实,最难的不是孤单,而是如何和孤单相处。“不是谁陪你度过此生,而是你愿不愿意安放孤独。”独居老人,不必委屈自己。
有人喜欢安静读书,有人爱看电视剧,也有人喜欢写字画画。
高兴的时候放声唱歌,难过的时候写日记自愈,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就像张爱玲说的,“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承认自己的脆弱,也允许自己偶尔流泪。
培养爱好,回忆往昔,思念亲人,让心情住进阳光里。人活一世,总要学会和自己相处,才不会在风雨中迷失方向。
很多人一辈子坚强惯了,遇到难处不好意思麻烦别人。事实上,主动求助是对自己负责。
无论是身体不舒服、心理焦虑,还是生活困顿,子女、朋友、社区都是避风港。
坦然表达需求,勇敢打电话,不要害怕被拒绝。
正如歌词里唱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偶尔把心事诉说出来,让自己清爽如春。
独居,不是生命的遗憾,而是人生的一种修行。老人们学会保养身体,保持社交,防范安全,调整心态,适度依靠,这些小窍门,就是避免悲剧的大智慧。
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港湾,也给孩子一个放心的理由。
愿每一位独居老人都有能力守护自己,也有勇气去拥抱幸福。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热爱生活的勇气。
评论区聊聊:你或者你的父母独居有什么小秘诀?
愿我们彼此温暖,余生共勉。
来源:百合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