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肥的纹身活动本来是正规的交流,也有审批,舞台评委设备全都到位。然而谁都没想到,现场突然变味,一名女选手跑到评委席直接坐到了男评委腿上,动静很大,台下笑声和叫好声连成一片。评委不但没拒绝,还抱住她的腰,露出笑容。这样的现场画面,很快传遍网络,观众数量一下冲上百
一条视频出来,有的人气得骂人;有人却觉得乐在其中。最近安徽合肥和杭州接连冒出两桩事,把大家的目光都拉了过来。
合肥的纹身活动本来是正规的交流,也有审批,舞台评委设备全都到位。然而谁都没想到,现场突然变味,一名女选手跑到评委席直接坐到了男评委腿上,动静很大,台下笑声和叫好声连成一片。评委不但没拒绝,还抱住她的腰,露出笑容。这样的现场画面,很快传遍网络,观众数量一下冲上百万人。
有的人说,现场一开始各选手只是在展示身上的纹身,穿着也只是普通清凉打扮。评委一句“你们还会什么才艺?”情况立刻发生变化。报名表上写的明明是普通舞蹈,结果却做出大家没料到的举动。有人还专门扒出,女选手属于自己加戏,表演内容事先压根没人知道。
辅助环节里,组织方还搞出三名男选手跪地结拜的节目,说是模仿古人,却让观众完全摸不着头脑。有人感到稀奇,有人觉得笑话,说实在没必要这么安排。网络上的评论热闹得很,有怒的有笑的,有人直说这不是艺术,是在搞炒作。
许多人盯着审批问题。有人质问,既然说内容经过审查,为何能出这样让人生气的节目?组委会赶忙表态,说全是选手一时冲动,自己也始料未及,还借审批的事来解释。
安徽警方已经受理调查,但结果还没有消息。
不过说纹身,其实早有历史。以前人们纹身或许有特别意义,如黎族就把它当成文化遗产。可要说现场扭来扭去给人看,大家接受不了。
这次还没消停,浙江杭州的烧鸟店,又拿“汉服”加上“互动喂食”来吸客。舞者穿古代衣服下场表演,每晚定点表演一场。戏里最有争议的是,女舞者嘴里含着吃的,递到顾客嘴里,还扶着脖子,动作亲昵得像情侣。这段视频火速传播,商家本来还想解释,但大家根本不买账,都说这是打着“国风”噱头做低俗营销。
后来相关部门出面调查,判定这段表演没到违法地步,但属于不合适。店里被要求停掉所有表演,只能正常卖饭。这下餐馆门可罗雀。此前顾客拍视频气氛很热闹,现在没了表演,生意大受影响。
这种事再次提了醒。网络上青少年多,一旦内容有偏差,很可能被模仿。烧鸟店的“亮眼噱头”最终吃了亏。有关内容传播的规定要求,不能做那些容易让人误会,甚至有教坏小孩风险的举动。
商家和活动主办方都拿“创新”“有审批”来为自己说话。可看过的人更关注内容是不是在挑逗大家的底线。评论区分歧很大,有人说表演新颖,有人觉得不舒服,根本不懂为啥吃个饭非要搞这些花活。
要管好这样的问题,光靠批流畅流程不够。有人担心,今天批了这样的活动,明天是不是办别的类似活动也能通过?青少年还在成长,这些场面和动作对他们影响很大。问题发生后部门能及时处理固然好,但从头就该防住,不能等出事了再补救。
每次发生类似插曲,社会的审美观念就得经受一次考验。真正的艺术靠本事本分展示,不是靠挑逗别人。
不少人说,创新得有度,不能为追求眼球闹出乱子,否则受害的是大家。有人做纹身几十年,从不搞噱头,靠的是真本事。搞国风表演,只要端庄也能吸引人眼球。可一旦玩火,就容易惹事。
有些观众觉得看着新鲜,是图一时热闹,另一些人则感到反感。每个人想法不同,但这里面有根本的选择标准。碰到这样的情况,不能光看网络热度,更不能只看有没有报批。关键还是内容得健康,不能引诱未成年人学坏。
审批的力量非常重要。部门要看细节,现场组织也必须提前防范。别等出风头再想着如何补救,早期就把风险挡掉才是正道。
有些人说得直接:“本来是介绍艺术,最后低头成了娱乐工具。”这些做法看似创新,本质上还是在挣热度。大家都盼着看到清清爽爽、正正经经的好节目,也希望商家别啥都往低俗上使劲。
文化活动是一块镜子。它折射出一座城市、一个城市民众的风貌和品味。如果底线不牢,社会风气就容易变坏。有关部门宜再提高门槛,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健康的内容和标准,才会让社会始终保持文明的样子。
不管是合肥的展示活动还是杭州的小店,都给人留下反思——有追求没错,创新也不能随心所欲。每一个人在花钱、办事的时候,都有责任守住分寸。商家要自律,观众要明辨,社会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火焰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