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贝陷入舆论漩涡时,巴奴毛肚火锅、吉祥馄饨、朱光玉火锅、霸蛮牛肉粉等数十家餐饮企业纷纷发声力挺,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行业自救”现象。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风波”基本结束了。
在西贝陷入舆论漩涡时,巴奴毛肚火锅、吉祥馄饨、朱光玉火锅、霸蛮牛肉粉等数十家餐饮企业纷纷发声力挺,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行业自救”现象。
这些企业的支持并非偶然。仔细分析支持西贝的企业名单,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
都是连锁餐饮品牌:需要标准化生产保证口味统一,都有中央厨房,依赖预制菜提高出餐效率
都面临同样问题,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炮轰的对象。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要力挺西贝?因为预制菜市场实在太大了!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000亿元。这是一个任何餐饮企业都无法忽视的巨大市场。
从快餐到正餐,从街边小店到高端餐厅,预制菜已经渗透到餐饮业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没有预制菜,就没有现代餐饮业。
消费者以为:花大价钱吃的是现炒现做的,实际状况很多菜品都是中央厨房配送,加热即食。
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不能接受用现炒菜的价格卖预制菜。
消费者并不买账。
网友们的质疑很直接:“支持西贝?谁支持我们消费者?”这条评论获得高赞。
“我们不是反对预制菜,是反对花现炒菜的钱吃预制菜!”
最让消费者担忧的是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一份西兰花能有两年保质期?加了多少防腐剂?”
餐厅吃饭,付的不只是食物成本,还有厨师的手艺、餐厅的环境和服务。如果这些都不存在了,那和吃便利店盒饭有什么区别?”
根据2023年消费者协会的报告,餐饮行业透明度不足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点领域之一。有消费者坦言:“如果餐厅明确标注哪些是预制菜,并且价格合理,我完全可以接受。但现在的情况是模糊处理、隐瞒真相,这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315晚会曝光:某知名连锁品牌的预制菜菌落总数超标20倍,生产车间卫生条件极差,原料与成品随意堆放,根本没有达到基本的食品安全标准。节目播出后,许多消费者表示“再也不敢点外卖了”。
部分厂家为了延长保质期和保持口感,大量使用防腐剂、增味剂和色素。
一份检测报告显示,某款畅销预制菜的添加剂多达15种,其中有些甚至超出了行业建议用量。“吃一顿预制菜,就等于吃进去十几种化学物质。”媒体经常这样报道过。
说实话,现在预制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个标准。什么样的预制菜算合格?加多少添加剂是安全的?保质期多久是合理的?这些问题连行业内部都说不清楚,更别说普通消费者了。
就像在开盲盒,永远不知道吃进去的是什么。
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同餐厅的预制菜质量天差地别。有的可能还讲究点原料品质,有的就直接用最便宜的原料加最重的调味。
现在的预制菜越做越逼真,连专业美食家都可能被忽悠,更别说我们普通食客了。
既然用了预制菜,餐厅是不是应该主动告知?这是最基本的诚信问题。
用了预制菜不丢人,隐瞒才丢人。
大多数餐厅选择隐瞒,生怕消费者知道后不愿意买单。
如果餐厅明说这是预制菜,并且价格合理,我完全可以接受。
但不能用现炒菜的价格卖预制菜,这是欺骗。
说到底,餐饮行业最重要的是诚信。
用了预制菜不丢人,丢人的是欺骗消费者。
现在这件事情基本上已经不是预制菜的问题了,而是消费者服不服的问题,因为大家根本无力改变现状。
因为这件事情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连标准都没有,还谈什么整改呢?
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互联网上搜索之前预制菜的制定标准,大家会发现是某协会制定的,而贾国龙就是该协会的副会长。
来源:细辉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