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6点,周伟和工友们从深圳莲塘的住处出发,乘地铁、过关口,8点准时抵达香港新界北区古洞北的一处公营房屋项目工地。混凝土灌浆、浇筑……一天工作8小时,日薪1800港元,月收入超过3万港元。
本报记者 张翀 陈丹丹
清晨6点,周伟和工友们从深圳莲塘的住处出发,乘地铁、过关口,8点准时抵达香港新界北区古洞北的一处公营房屋项目工地。混凝土灌浆、浇筑……一天工作8小时,日薪1800港元,月收入超过3万港元。
周伟的经历,源于湖北广盛建设集团针对香港建筑市场标准量身定制的“订单式”培训。2024年6月,通过宜昌市三峡建筑工匠人才评价中心的专项培训及考核,周伟成为该中心认定后首批29名赴港建筑工人之一。
近年来,湖北锚定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需求,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激活人力资源市场活力,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宜昌市探索实施“五业联动”机制,聚焦产业、对接行业、服务企业、优化专业、促进就业为一体,通过建立“人社+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培训评价机构”培训联盟,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
广盛集团投资建设了广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配备理论教学区、全工种实操区、仿真模拟教学区、安全VR体验馆等功能区域,可开展48个建筑专业培训。2024年,基地为集团和行业内中小企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6万人次,为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充足人才。
“我们坚持‘岗位需求+培训+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既对接产业需求,更兼顾返乡就业创业实际。”宜昌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7月,宜昌开展各类培训5.3万人次,培训后学员就业率达84%,取证率超90%。
湖北还首创跨部门职业证书“一考多证”模式,实现“一次考试、核发双证”,降低培训考试成本400元/人,这一举措尤其受返乡创业群体和中小企业欢迎。此项模式入选2024年湖北省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以机制创新为“支点建设”减负增效。
随着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湖北,“技能照亮前程”正变为现实。
在数字经济领域,返乡创业者让“湖北制造”走向全球。在天门市服装电商城,从面料到裁床、从专机到加工、从门店到网店,28岁的汤旭阳在经营发展不断壮大的同时,还帮助更多返乡创业的宝妈从事女装直播带货。“对于不会直播的宝妈,我们免费培训带上岗。”汤旭阳说。仅2023年,她就实现全平台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天门服装电商交易额从2021年的7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0亿元,年均增速达92%,带动就业16万人。其中技术岗月薪过万元,熟练工年薪可达15万元。如今,这里200余家入驻企业中有80%为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5000余人。这些企业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与跨境电商平台深度合作,远销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家乡的人工、快递成本、房租都比外面便宜,人社部门还送培训上门,发展空间太大了。”从广州返乡创业的饶宇说,他的公司日订单量已从刚回来时的1000余单发展到稳定在上万单。
在特色农业领域,潜江的小龙虾技能人才让“小特产”做成了“大产业”。潜江小龙虾特色产业通过技能培训壮大队伍,带动10万人就业,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熟练的小龙虾烹饪师傅月薪可达8000元以上,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从建筑工匠到电商创客,从餐饮技师到产业工人,湖北以技能培训为纽带,让“一技之长”成为改写人生的“硬通货”,也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