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之前,在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上,新华社发布《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系统性揭露美国在全球开展认知战的历史和手段。
不久之前,在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上,新华社发布《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系统性揭露美国在全球开展认知战的历史和手段。
该报告揭露的是美国认知战,但实际上“思想殖民”远不局限于美国,整个西方长期都在搞认知战,比如西方历史领域就是如此。
问题在于: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被“思想殖民”呢?其实,对待西方历史的态度,就已成了一面“照妖镜”,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者,却还全盘盲信西方历史,基本已被“思想殖民”。
相信这么说,肯定有人不服气,但接下来也不讲大道理,就谈两个再正常不过的常理,看看西方历史到底可不可信,该不该被质疑。西方“神奇的考古发现”,可谓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让人吐槽的地方太多了,以下只是谈了其中的两点。
首先,宏大历史的根基
任何宏大的历史、璀璨的文明,都需要相应的物质支撑,这是基本的道理。就物质来说,最基本的物质有二,一是工具、一是粮食,那么西方笔下的2000年前的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如何呢?
其一,最迟春秋时期,中国发明铸铁技术,就是得到液态铁,然后将之倒入模具成器,极其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在炼铜过程中发明“竖炉”,后来春秋秦汉时转化为“高炉”。考古出土的汉代古荥冶铁遗址中最大的高炉,日炼一吨。因此,高炉铸铁技术实现铁器真正普及,这是常识。
然而,14世纪铸铁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使用的是“块炼铁”,造个一次性小炉窑,冶炼几斤到百斤的铁,得到的是一种半融化的“海绵铁”,且还是硬度不如秦朝青铜器的软熟铁,然后将之切割捶打成器。这种冶铁技术,如何支撑几万几十万兵团的兵器,还有如何大规模锻造出精美的盔甲?
其二,根据史料记载,中国秦汉时粟麦种收比为1:4~1:8,魏晋隋唐南方水稻种收比为1:10~1:15,宋明水稻为1:15~1:25,总之不仅农具先进,而且种植技术也断崖式领先。其实这一点不用多说,工业化前中国人口一直世界第一就说明了问题,因为只有粮食多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然而,中世纪欧洲出现能深耕的“重犁”,但当时种收比平均大约才1:2至1:4左右,其实直到16世纪左右欧洲种收比才大致稳定到1:4。根据种收比和耕地面积测算,就大概知道当时欧洲能养活多少人口了。那么,比中世纪更早的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种收比能有多高,又能养活多少人?
这里有一件事需要特别说明,就是西方叙事中常见的“找补”——买粮。但问题是,当时环地中海一带种收比普遍很低,地主家也没有什么余粮呀,能到哪买粮?且古埃及能种粮的面积又不大。因此,所谓古希腊古罗马进口几百万人的粮食之说,压根就经不起推敲。
总之,从常理上来说,西方构建的宏大历史缺乏根基,理应要被质疑。当然,有人说当时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就是如西方所说的那样,问题是要拿出工具、粮食的相应证据链,拿不出足够的证据,又不符合正常逻辑,却还盲信的话,那不是被思想殖民了是什么?
其次,逆天的大保鲜术
在电影《重庆森林》中,金城武在寻找一罐快过期的凤梨罐头时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东西上都有一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其实,现实生活中还真有难以过期的东西,这就是西方考古发现的“文物”。
2000年,在埃及红海沿岸很近的瓦迪阿嘉夫港口遗迹附近,英国BBC现场直播之下,英国考古队挖出迄今最早的4500年前的几百张莎草纸文献——《梅勒日记》。这些莎草纸文献“新鲜”到什么程度呢?答案是随便露天放、不用考虑氧化问题,还能用沾满汗水的手抓抓感受一下。对比一下,万历皇帝丝绸重现天日后就氧化飞灰,中国文物实在太娇气了。
去年,环球网有一篇文章《哈拉帕,五千年前砖头城》,其中开头提到:“哈拉帕的特色在于它是一座用砖头建起来的城市,要知道5000年前的砖头城保存至今实属难得。(英国人修铁路时)偶然发现印度河支流拉维河流域的哈拉帕地区有很多砖块,当地人就用这些砖块修建房屋。后来,他们也用了不少哈拉帕砖块修铁路。”注,古印度哈拉帕的是红砖。
毫无疑问,西方讲述的古印度文明的红砖也有大保鲜术,所以才能保存如此之久。不过问题很多:中国有砖头的完整演化链,每个演化环节都有,但中国也就在5000多年前才出现还不太标准的烧砖,哈拉帕批量标准砖真有5000多年?5000多年过去了,哈拉帕的红砖还没被用完?且,露天的红砖寿命能有5000年?又且,如此之久的红砖,还能用来建火车站、盖房?与之类似的还有古罗马遗址中也有大量保鲜到今天的红砖。神仙显灵了吗,中国的确比不了。
除此之外,德国挖出3300多年前还“发光”的青铜宝剑,海里始终能捞出光溜溜的不染一物的各种雕像,在山洞里呆了万年的还完好无损的篮子,还有野外放了几千年的而不朽的红砖等等。西方发现的类似文物数不胜数,实在提不起兴趣再列举,总之大海里捞的、沙漠里捡的、地里面挖的、山洞里扒的.......仿佛都有逆天的大保鲜术,依然保持数千年前时刚出炉的模样,让人震惊。
问题在于:如果只是极个别保鲜有术,可能与特殊环境有关,这还可以理解,但大批量的逆天保鲜,与中国考古发现截然相反,这难道不该疑一疑?不该质疑一下以这些“文物”支撑和构建的历史吗?但实际上,质疑西方文物太新,结果是专家说中国也有看似新的,拿中国个别现象解释西方普遍现象的合理性,反正就是舍不得疑一疑西方历史,这不是被“思想殖民”是什么呢?
总之,西方讲述的历史问题百出,违背了很多基本常理,更违背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在这一客观事实面前,对西方历史的态度,就成了一面“照妖镜”,依然盲信西方历史的,显然已被思想殖民。
最后,简单说一说被“思想殖民”的惨剧,值得中国人警惕的历史,这就是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在此就不再展开,但过于推崇盲信西方思想肯定是其中之一,最终结果是苏联空有强壮的身躯,所谓苏联精英的脑袋里却满是西方思想,于是就被轻松斩下头颅,不费一枪一炮,不战而灭之。
因此,对于西方的思想殖民,中国人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警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乃至可能被“灭史亡国”。
来源:历史评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