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天气预报主持30年的宋英杰,竟是“临时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21 08:02 1

摘要:每晚《新闻联播》结束后,《天气预报》总会准时与观众见面。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这档节目是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主持人宋英杰,更是凭借流利的播报和专业的形象,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可谁能想到,这位在央视屏幕上坚守近30年的“熟面孔”,竟一直是以“兼职”身

每晚《新闻联播》结束后,《天气预报》总会准时与观众见面。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这档节目是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主持人宋英杰,更是凭借流利的播报和专业的形象,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可谁能想到,这位在央视屏幕上坚守近30年的“熟面孔”,竟一直是以“兼职”身份参与节目,堪称央视最特殊的“临时工”。

宋英杰与《天气预报》的缘分,堪称“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并非主持科班出身,而是实打实的气象专业人才——19岁考入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修大气动力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国家气象局,从事幕后气象研究工作,是个整日与数据打交道的“理工男”。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视机普及,观众对《天气预报》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早期静态图片配语音的形式晦涩难懂。为改善节目效果,央视决定增设主持人专门讲解天气,气象局也计划从内部选拔合适人选。领导一眼看中了宋英杰:专业过硬、口才出众,还在单位活动中展现出良好的表达能力。可当领导邀请他转型主持时,宋英杰当场拒绝了——他深耕气象专业多年,不愿放弃热爱的科研工作,更觉得主持与自己的职业规划“八竿子打不着”。

见他态度坚决,领导次年换了个“折中方案”:“就当兼职,晚上六七点录节目,不影响你在气象局的本职工作。”这番话让宋英杰松了口,既不想驳领导面子,也觉得兼职不会耽误主业,他便勉强答应尝试。这一试,便是30年。

1993年3月1日,宋英杰首次亮相《天气预报》,成为中国首位电视天气预报男主持人。彼时的工作条件远比想象中苛刻:每天下午5点多才能收到长达6页的气象稿,他需在短时间内提炼核心信息,浓缩成100秒的口播内容,且全程无提词器,全靠死记硬背;节目对时间误差要求极高,超时或失误一次扣50元,而他30年里仅被扣过250元;演播室只有蓝色幕布,没有实际地图,他得靠想象精准指出各城市位置,为此苦练了整整一周。

即便兼职任务繁重,宋英杰也从未放弃对气象事业的热爱。他一边主持节目,一边深耕专业,花十年时间撰写《二十四节气史》,致力于推广传统节气与气象知识。尽管以“临时工”身份在央视工作,他无法享受正式员工的分房、加班补贴等福利,在外人看来“没名没分”,但他毫不在意:“这只是形式,自己做的问心无愧就好。”

去年12月,已退居幕后的宋英杰意外重返《天气预报》屏幕,58岁的他依旧熟悉亲切,瞬间勾起观众的童年回忆。他曾说:“只要节目需要,我可以一直在那里。”

有人觉得他“傻”,放弃了稳定福利;也有人佩服他的坚守,在热爱的领域兼顾了两份事业。你如何看待宋英杰30年的“兼职”选择?他的经历是否让你对“职业价值”有了新的思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茫茫说故事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