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电影《731》正式公映。该电影以平民视角,揭露了侵华日军“731部队”开展细菌研究、活体实验等一系列反人类暴行。上映首日,影片票房即突破3.27亿元(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观影超890万人次,打破内地影史首映日总场次等多项纪录。
华声在线全媒体见习评论员 彭鹤鸣
9月18日,电影《731》正式公映。该电影以平民视角,揭露了侵华日军“731部队”开展细菌研究、活体实验等一系列反人类暴行。上映首日,影片票房即突破3.27亿元(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观影超890万人次,打破内地影史首映日总场次等多项纪录。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除《731》外,影视界还涌现了一批反映抗战背景的优秀作品,如《南京照相馆》《山河为证》等。它们题材多样、故事线索不一,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过去,将历史娱乐化的“抗日神剧”一度泛滥,降低了大众对于抗战题材作品的期待。今年高质量作品连续涌现,有助于抗战题材影视创作正本清源。
聚焦个体角色的叙事革新,容易引发观众共情,更有代入感。《南京照相馆》将镜头对准了照相馆中的几位南京市民,《731》则是以被日军强行抓入“特设监狱”的老百姓的故事为主线。相较于宏大叙事,个体的故事直击人心、往往更具感染力。透过他们的经历,我们触摸到了中华儿女在14年抗战中的苦难与抗争。
高质量影视作品是内容与技术的有机融合。以往大众对于抗战知识的了解,多来自于中学历史课本或相关纪念馆、博物馆等。而现代化的电影工业运用IMAX摄影等新型技术,将日本军国主义的反人类暴行等场景具化为更加直观、让人如同身临其境的影视画面。这些影视作品,是揭露真相的“利刃”。
影视作品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力,是国际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素材。战后的日本不仅未对当年所犯暴行进行公开、诚恳道歉,甚至屡次修改教科书、试图歪曲历史,这一态度持续引发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的不满和争议。今年,我国拍摄的多部抗战影视作品在海外上映,世界各国人民观众非常关注,进而重新审视中国在二战中的牺牲和贡献。这些作品以良知和人性构建起跨文化的情感沟通桥梁,为更好推动中国历史真相“出海”奠定了基石。
走出《731》放映厅,许多观众眼眶发红,对于片中残忍血腥的画面仍心有余悸。事实上,将抗战历史融入电影艺术,从来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历史、揭露真相,提醒世人以史为鉴、维护和平。相信随着更多反映史实的优秀影视作品问世,真相会被更多人了解、铭记,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谬论终将无所遁形。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